第三百九十三章 乌烟瘴气(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顾不暇。”  

王抱朴在一旁笑道:“先生妙计,这童谣与密约的传播,如同一把利刃,直插大宋朝堂的心脏。  

如今他们内部自顾不暇,正是我们加强防备,准备迎击宋军的好时机。”  

苏允闻言笑了起来,道:“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大宋朝历来如此罢了,党争…嘿嘿,党争好啊!”  

他随即目光坚定望向关中方向,道:“…不过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说到底,舆论战要打,这是关系到战争潜力的事情,但当下的十几万宋军,却是我们的燃眉之急,须大意不得。  

清澜,你要密切关注宋军的动向,以及周边势力的态度。  

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  

平子澄微微欠身:“先生放心,我已安排了大量眼线,散布在宋军周边。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汴京朝堂上,党争的战火越烧越旺。  

吕大防、范纯仁一派察觉到刘挚等人并未因高太后的斥责而收敛,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  

范纯仁联合数位元老重臣,在朝堂上再次发难,他们以辞官相逼,要求高太后彻查刘挚等人的恶行,还朝堂一片清明。  

吕大防在旁慷慨陈词:“太后,如今朝堂被刘挚之流搅得乌烟瘴气,若不加以整治,大宋危矣。我等愿以辞官为谏,只求太后明察。”  

刘挚一方也不甘示弱,王岩叟四处奔走,联合朔党成员,上书弹劾吕大防、范纯仁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声称他们才是导致朝廷混乱的根源。  

朝堂之上,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局势愈发紧张。  

高太后看着满朝文武的争斗,心中又气又急,却一时难以找到平息纷争的办法。  

在大宋朝堂上,随着党争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官员被卷入其中,朝廷的正常运转几乎陷入停滞。  

高太后无奈之下,只得召集几位德高望重的元老进宫商议,试图找到解决党争的办法。  

然而,各方利益错综复杂,元老们也一时难以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们倒是分别寻了刘挚、吕大防、范纯仁等人进行调和,但党争一起,又岂是他们这会儿可以控制得住的?  

党争的核心是权力和资源的争夺。  

不同派系的官员往往与地方豪强、士族、商业集团等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旦党争开启,既得利益者会全力维护自身地位,形成“一损俱损”的攻防态势。  

而在专制皇权下,权力分配具有排他性。  

党争的胜者往往垄断官职、科举名额和话语权,失败者则被边缘化甚至清算。  

这种“赢者通吃”的规则使得双方难以妥协,只能以彻底消灭对手为目标。  

而在党争过程之中,双方通常将自身立场包装为“捍卫正道”,将对手污名化为“祸国奸邪”。  

这种道德化的叙事使妥协被视为背叛,理性政策讨论被立场站队取代。  

所以,这是谁也没有办法妥协的。  

而其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党争中,失败者担心被清算,胜利者恐惧报复,双方陷入“先下手为强”的猜忌链。  

所以,党争一旦开始了,想要停下来是很难的,除非是一方将另一方彻底给打入尘埃,否则根本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因此高太后寻范纯仁刘挚等人调和的时候,众人口上说好好好,但随后又立即发动弹劾。  

高太后寻他们问为什么不守诺言云云,然后便会又吵起来,说对方乃是小人,不守规矩云云…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