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这一章很大)你好,欢迎挑战地狱难度(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给了一个日本队全体起立,全员化身脑残粉的镜头。  

这时见到澳大利亚队发球后连半场都过不了,很快就被中国队断球后,日本队居然与现场的球迷一块高呼“再来一次”!  

但这次鲁达没有了扣篮的兴致,吴杰把球传给了不知何时移动到底角,此刻完全没人防守的张勇军手上。  

张勇军不仅是第二届NBA三分大赛的冠军,他还是上赛季NBA三分球出手最多,且出手次数超过50球里命中率最高的球员。  

这种空位投篮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手起刀落间已经帮中国队取得了开场7:0的领先。  

澳大利亚队只能请求暂停,因为刚刚得分后的中国队又开始全场紧逼了。  

但这种防守要怎么破解,着实让澳大利亚的教练也直挠头皮。  

中国队的“全场紧逼”早已名震天下,这可是让美国队也经常连半场都不过去的S级防守战术。  

这不是开玩笑,前几年鲁达打中锋的时候,中国队的全场紧逼可以五个人一块在前场进行压迫,鲁达甚至能在断球后就地化身为控卫进攻和组织。  

现在鲁达改打四号位,中国队依旧能五个人一块在前场逼抢。  

马冬龙虽然身高2.17米,但他的脚步甚至能与小前锋一拼,根本不需要提前回防落位。  

吴杰的加入同样提升了这种逼抢的强度,他的运动能力和眼疾手快的抢断,刚才盖茨已经领教过了。  

现在中国队无疑把他们的拿手绝活又提升了半个档次,连电视前的美国队都开始苦恼了。  

他们这次终于能派出NBA里的巨星出战了,但能否应付得了中国队的全场紧逼,这时依旧没有十足把握。  

这种悲观情绪已经弥漫了美国篮坛,因为上赛季在NBA大杀四方的乔丹、奥拉朱旺、尤因,当初在奥运会上被鲁达一个人吊打过。至于巴克利和马龙,他们就连挑战的资格都没有,当初一个照面就被鲁达斩落马下了。  

这也是美国篮坛,美国球迷都有些惧怕中国队的原因。  

这些人当初在奥运会上面对鲁达几乎就没有一合之敌,每个人都有一段惨痛的经历,甚至可以称之为噩梦了。  

那时美国的媒体和球迷都觉得是这批大学明星自己能力不济,但没想到当初的败军之将回到美国加入NBA后,大部分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都成了全明星球员。  

乔丹在新秀赛季就获得了“最佳新秀”荣誉,还入选了NBA第二阵容,上赛季已经成为常规赛MVP得分王了。  

当时被鲁达吊打的双塔内线,奥拉朱旺也是在新秀赛季就进入了年度防守第二阵容,上赛季更是进入了年度最佳阵容二队和年度防守第一阵容;尤因由于进NBA的时间晚了点,这会才刚打了两个赛季,但他在第一个赛季就获得了最佳新秀荣誉,这个赛季已经是尼克斯的内线核心了。  

最离谱的还是巴克利,这货当时在鲁达面前被两分钟造了三次犯规,还送上了整整9分,直接让美国队失去了追赶的希望,赛后成了输球的第一罪人。  

但这个自此后就成天吹捧鲁达的大屁股,这会也就在NBA打完三个赛季罢了,但却已经是上赛季的NBA篮板王,并且连续第二年入选NBA年度最佳阵容二队。  

所以现在美国篮坛从上到下都很尴尬,也都很惧怕中国队。  

美国的媒体、球迷也是如此,他们原以为是当年那批球员不给力,但后来却惊讶的发现,那批球员不仅不菜,还TM是黄金一代,甚至是历届美国国家队里成为NBA球星最多的一代。  

这时再一想起当初与他们年龄差不了多少的鲁达,就能知道为什么美国人对于鲁达的嘲讽不再那么愤怒了。  

美国人还在大洋彼岸胡思乱想,比赛现场的澳大利亚人已经彻底崩溃,因为他们根本应付不了这种强度的全场紧逼。  

这时的澳大利亚男篮还不像后来那样黑人成群,此时队内就几个打不上NBA的黑人球员,五人里更是只有一个控卫是黑人,其他四人都是运动能力平平无奇的白人球员。  

这种情况下利用团队配合,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FIBA规则的适应性,面对欧洲球队还能拼一下。  

但面对同样有这些优势,甚至优势更大,可运动能力却已经不逊色美国梦之队的中国男篮,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中国队的全场紧逼只用了三分钟,但已经让澳大利亚被迫请求了两次暂停,可暂停后还是连半场都难过,即便是好不容易过了半场,最后也是连投篮的机会都难以获得。  

澳大利亚的第一分直到上半场打了四分半钟才终于拿到,可这时的中国队已经14分到手,最蛋疼的是这14分里有7分都是通过断球后的反击获得。  

上半场前五分钟打完后,今天虽然一分未得,但却拿到3助攻2抢断的吴杰被换下。  

中国队开始由快转慢,打起了阵地战。  

澳大利亚原本觉得能喘一口气了,但没想到打起阵地战更遭罪。  

这时的中国队其实很喜欢打阵地战,因为只要把球交给马冬龙或鲁达,甚至是交给潘东青,他们都可以用强悍的低位进攻创造威胁。  

这时对方一包夹,那就请看NBA三分王一大群三分神射手的投篮表演吧。  

但要是不包夹,也请看此时的澳大利亚队。  

中国队这时的战术已经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