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选择2(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杰这番话并非无病呻吟,他这是在为将来更富色彩的传奇人生进行铺垫。  

今年他才23岁,就已经让自己的足坛生涯趋于完美了。  

如果按正常轨迹发展,那么将来最多只有一个三连冠的目标。  

这个成就若是能达成,确实会让他超越贝利,成为足坛历史上的第一人。  

但老实说吧,他即便现在就称自己为历史第一人,贝利的胜算也不大了。  

他虽然只有一座世界杯冠军奖杯,但是率领中国队夺冠的难度,肯定要高于率领巴西夺冠。  

此外他这几年的表现也足以弥补两个冠军的差距,甚至可以说这一座世界杯冠军的含金量就比得上贝利的三个。  

所以他要想更加传奇,那就只有跑到坟墓里去,或是退役!  

试想一下,24岁就无敌于天下,再也寻不到对手和目标,只能在孤独求败般的寂寞中早早退役,这听起来是不是更加传奇?  

但这只是前半部分,如果退役后跑去打篮球,那是不是比传奇还要传奇?  

这个剧本听起来当然很熟悉,但却是他目前最好的剧本,至少比去坟墓里要好!  

吴杰也不是没有为此做过铺垫,全世界都知道他最喜欢的并非足球,而是篮球,这事在他出道成名后就不止一次提过了。  

这些年他参加过不少的电视节目,各国球迷基本都见过他在节目上大秀自己的篮球技巧,还真的是有模有样的那种。  

所以这不算是一时起意的想法,而是蓄谋已久的想法了。  

现在的问题是:他在篮球上要打出怎样的表现?  

这个确实要好好斟酌一下,不过他并不担心自己会像乔丹一样玩托,因为他上辈子就是篮球运动员啊!  

这些年他虽然投身在足球上,但由于每增加一个工具人都要用一张高级虚拟训练卡片,使其快速成长,他实际上已经有了近20次的虚拟训练次数。  

这意味着光是练足球的话,训练时间上早就溢出了。  

所以他不光训练过数千小时的篮球,就连拳击和自由搏击,他也与罗家兄妹和秦剑一块练过几百小时,甚至在好几个射击项目上都有业余中的顶级水准了。  

这时哪怕不用特别训练,他的篮球技巧依赖前世和虚拟训练中的经验,至少在国内联赛中打个控卫没什么问题。  

如果再用一张训练卡片专门花上四五小时去加强,中间再打上一两百场高质量的篮球比赛,那一个控卫巨星就可以出道了。  

但问题是他有没有成为篮球巨星的必要?  

如果他的专职太成功的话,那还有返回绿茵场的必要吗?  

吴杰只是想让自己在绿茵场上的传奇更富色彩,顺便完成他上辈子进国家队打奥运会的梦想,但并不是真的要彻底专职成为篮球运动员。  

下一届世界杯,他还要回来继续征战的啊!  

此外,他必须以“现实的合理性”为前提,那么中途不务正业跑去打篮球的时间,最多只能有两年时间。  

这个时间不是乱说的了,他要先拿出一年作为转职篮球的铺垫。  

这一年主要是体现他心理上的转变,这期间他要让外界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去打篮球?  

因此未来的一年,他必须让外界感受到他在绿茵场上无敌之后的孤独与寂寞,这才能让他的转职变得顺理成章。  

当然了,这个过程看起来是有些多余,但在现实里还是要讲究一个合理性。  

此外这样做也可以让媒体在报道时,球迷在谈论时,都变得更有传奇色彩,话题性也会更高嘛!  

然后,他还要拿出一年专门作为转职篮球的训练期。  

这也是从“真实性”上考虑,篮球和足球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项运动,只要想想一个是用手,一个是用脚,就知道差别有多大了!  

吴杰虽然早就为转职篮球做了多年铺垫,但真要从足球第一人无缝转变为篮球巨星,那也太不合常理了。  

所以他必须拿出一年的时间当做转职的训练期,这已经是让人觉得“合理”的最低限度了。  

最后嘛,他还要留出一年返回绿茵场的适应期,这也是为了现实的合理性。  

这么一算,他真正能投身在篮球上的时间,貌似也就一年时间了。  

但吴杰掐指一算,如果能把时间规划的合理,那么这一年的时间正好可以覆盖到下届奥运会举办期内。  

这就是说,他按照这套转职流程走,正好可以参加“汉城奥运会”的篮球项目?  

但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他要以什么水平“展开”和“结束”自己的篮球生涯呢?  

一代篮球之神?  

殿堂级球星?  

名人堂球星?  

普通球星?国家队?国家队替补?  

吴杰对此很纠结,但“国家队替补”应该是最低的可选标准,否则他根本没机会参加奥运会,他可不想拿到与原本位面乔丹一样的剧本。  

但水平太高了也不行,因为那就没必要再回去踢足球了。  

吴杰思来想去,发现一时之间很难做出抉择。  

但大致的范围可以确定,最差也不可以低于国家队的水平,否则传奇性就会大打折扣;而最高,最好也不能达到名人堂的水准,否则就太不真实了,也会让他没有借口返回足坛。  

那么能选择的也就是“国家队”和“普通球星”这两个选项了,这个水平范围内不仅可以让他的整个体育生涯更具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