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渡劫寻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些妖兽往往继承了双方的优点,修行天赋很是不凡。  

一般的乙血神龙还生不出杂血龙裔。  

因为杂血龙裔最低要求都是五等血脉,这便需要双方父母都必须是四等血脉才行。  

因为不是同族结合,所以会血脉降级。  

若是低于四等血脉就生不出扎血容易。  

但关键问题就在于两族结合的产物会生出巨大的缺陷。  

就算是龙族亦是如此。  

不过龙族的缺陷和一般的缺陷不同。  

杂血龙裔的天赋一般很好,可惜天赋越好,往往灵智就越低。  

最高也不过相当于十岁孩童的程度。  

最低甚至只有三四岁幼儿的程度。  

只是比野兽聪明一些,比之妖兽大为不如。  

所以,杂血龙裔在龙族就相当于是专职打手。  

敖渊辰自然知道杂血龙裔的灵智不高,但他反而颇为欢喜。  

若是别的至圣师想要契约杂血龙裔还挺麻烦,就算契约了之后也未必能够指挥的动。  

但敖渊辰乃是纯血真龙,只要杂血龙裔的血脉不超过他,都要受到他的压制。  

自然令行禁止,不会有丝毫差错。  

“多谢你们替我考虑的这么周全。”  

“您是长辈,只是如今年龄尚小,我们自然得替您多考虑考虑。”  

没过多久,敖玄缜便带着敖渊辰来到了一处星球之上。  

这个金阙洞天虽说号称洞天,但是却庞大无比,内中有无数的海洋、大陆、星辰等等的各种存在。  

然后,二龙就进入了一座巨大的神宫之中。  

平时的时候,这座神宫足有万亿公里高低,但因为敖渊辰要来,所以这座神宫提前变小了不少,虽然还是非常巨大,但至少和敖渊辰体型比较相称。  

其他的众多神龙亦是如此,他们在敖渊辰面前都将自己的真身变小了不少。  

不然的话,敖渊辰身为长辈,但在他们面前小得就像个微生物一样,实在是不成体统。  

这座神宫通体赤金,以黄金为底,赤纹为妆,整体看着倒是华丽无比,非比寻常。  

不过这世上华丽的建筑敖渊辰见的多了,特别是龙族最喜奢华,无一处不华丽,无一处不精美,这样的宫殿在龙族之中数不胜数。  

敖渊辰这些日子见得多了,也就不大在意了。  

敖玄缜陪着敖渊辰进入宫殿,最中心的高台之处早就摆好了立柱。  

人族喜欢宝座,而龙族大多喜欢立柱。  

不过二人并没有盘在立柱之上,而是落到了立柱顶上,四爪并不着地,而是伸出了一团稀稀薄薄的云雾托举着他们。  

龙乃神物,岂可与凡俗相类?  

而在他们之前,早就有好几尊神龙等在了旁边。  

特别是敖渊辰还看到了熟人。  

一位千壁大巫和一条金色蛟龙。  

龙伯宝珠还有敖如意!  

敖玄缜在一旁张罗着待会的契约仪式,敖渊辰便趁机和龙伯宝珠还有敖如意打了个招呼。  

“你们两个也来了?”  

“见过前辈。”  

“见过叔祖。”  

“不必多礼。”  

“叔祖回归龙族这么大的事情,我们自然不能错过,所以我们早早的就回来了。”  

敖娴意:“只是叔祖这些日子一直在忙,我们才没有去拜见,刚才听到二伯在为您张罗御宠的事,我们就刚好过来看看。”  

敖渊辰:“原来是这样。”  

“上次一别才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前辈如今的修为都已经达到化域五重了,真是叫人羡慕。”  

敖渊辰:“我记得前辈如今还不满百岁,实在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以您现在的势头来看,绝对可以在千岁之内成就长存天人。”  

敖渊辰如今才九十多岁,还差好还差好几年才满一百岁。  

这在人族之中,自然是子孙满堂的年纪。  

可在龙族之中,特别敖渊辰还是一尊瑞级真龙,绝对还是一个孩子。  

而一千岁之内成就长存天人这也不是龙伯宝珠为了讨好敖渊辰说的大话,实在就是事实。  

甚至以敖渊辰如今的资质来看,五百岁之内成就长存天人,也极有可能。  

毕竟天人境界不同凡俗,人族修士能在百万岁以内成就长存天人都是资质上佳。  

能在十万岁以内成就长存天人,那都算是资质很好。  

若能在万岁之内成就长存天人,那肯定就是圣地的天骄种子。  

更何况人族相对于龙族来说寿元短暂,像龙族这种长生种,虽然血脉高绝,寿命越长,但是修行速度相应的也会慢上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多数龙族都太懒了。  

根本懒得修炼。  

全靠被动修行,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而敖渊辰虽然也很懒,但是相对于绝大多数龙族来说,他也算是勤快的了。  

最重要的是他拥有至宝能够不停的提升血脉,靠着提升血脉的刺激,他的修行速度才会这么的快。  

敖渊辰:“你们还说我呢,你们两个都已经修炼到半步炼劫了,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能突破到炼劫境界。”  

“大字还没一撇呢。”  

龍伯宝珠:“我在半步炼劫境界都困了上百万年了,恐怕还得再困个几百万年才行。”  

炼劫境界就是上位天人,整个灵元宇宙之中除了少数的圣人之外,就数炼劫境界最强。  

可谓是站在了宇宙之巅。  

圣地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