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先让他声败名裂(2/3)
得寻了那位施主,请他确定一番。”
功德簿上,没有留下名姓。
知客僧道:“正是与贫僧打听两位的那施主。”
“可我们也不晓得,”阿薇想了想,道,“他添了三百两,应是银票吧?不如去钱庄打听?”
意见给了。
由她动手的部分就暂告一段落。
雨势小些后,两人离寺下山。
城里的雨不比山上大,但带来的寒意一点不少。
敞着正屋的门,大躺椅挪到了门边,陆念躺在上面,盖了一张皮子。
她没有睡,一直看着秋雨顺着屋檐连帘,眼神通透,却也涣散。
阿薇与闻嬷嬷不在,春晖园里一时也没有人敢上去劝她莫要染了寒气,只青茵几次从厢房探头,犹豫要不要去劝一劝。
最终,青茵还是鼓起勇气:“姑夫人,雨气重、风也大,您当心身子。”
陆念没有理她。
青茵又道:“您若是着凉病了,表姑娘会担心您的。”
提到阿薇,陆念的眼皮子动了动,涣散的视线渐渐凝起来,落在青茵身上。
“她幼年爱雨,”她语速比平时慢许多,“但她身子羸弱,我不让她看雨。雨气重吗?我倒觉得还好,蜀地待了那么多年,你们都不晓得吧,那边湿气特别重,每天都朦朦胧胧的全是水气…”
青茵不了解,对所谓的蜀地也就只晓得“很远”。
原来,远不仅仅是往来不方便,连气候都与京城浑然不同,其他不同的地方应当还有许多吧…
姑夫人哪怕以前京中名声不怎么样,但也是侯府贵女。
青茵不晓得旁处,却清晰地知晓侯府丫鬟是什么生活,主子又是什么生活。
这么想着,她不由觉得,姑夫人当年远嫁当真太苦了。
女儿家好难啊。
姑夫人这样的出身,一样难。
青茵正想再劝劝,听见动静、转身看去,见是表姑娘回来了,她立刻松了一口气。
表姑娘能劝住姑夫人。
阿薇一眼就看到陆念躺门边看雨。
顾不上去梳洗一番,她快步走过去,在陆念身边蹲下:“母亲是在等我回来吗?”
陆念见了她,眼神明亮几分。
“我有新消息,”阿薇轻声道,“我说给您听。”
做了两年母女,阿薇了解陆念。
陆念有时很厌厌的,能让她打起精神来的,就是“复仇”。
无论是为她自己,还是为了阿薇。
果不其然,陆念坐起身,把躺椅挪回屋里,催促起来。
青茵避开了。
正屋里只余母女两人与闻嬷嬷。
阿薇把查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陆念。
“好一个精彩绝伦的畜牲!”陆念气极,“我这辈子见过的腌臜东西够多了,还能再给我添些新鲜玩意儿。心虚成那样,可见行了多少混账事!”
阿薇给她倒了盏茶。
陆念一口饮了,又道:“你原不是不想叫他认出闻嬷嬷吗?”
“是啊,当时只看到他续弦,姑母走了这么多年,他再娶也算人之常情,娶的又是青梅竹马的表妹,那时只想试试他,如果他身正…”阿薇顿了顿,道,“可一试就试出来了,那就不是个人!”
陆念轻声道:“你晓得的,杀人、我最在行了。”
余家上下那么多条人命。
意外、病故、急症、自杀、借刀…
稀奇古怪,各有各的死法。
“死之前,先让他声败名裂,”阿薇不疾不徐地与陆念说自己的准备,末了道,“只与我姑母表弟赔命?美得他!”
陆念听得很认真,眼睛明亮,神情亦比之前愉悦许多:“说得好,我喜欢!”
阿薇也跟着笑了起来,柔声细语与陆念道:“一路回来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去炖锅枣茶,母亲要不要也来一碗。”
陆念撇嘴,很是嫌弃:“我不吃姜!”
“您还信不过我的手艺?有姜味您一口不喝就是了,”阿薇哄道,“您暖暖身子,这几天等着看热闹。”
陆念应了。
阿薇去了小厨房。
灶上有火,叫人一下子暖得舒坦。
锅里添上料,阿薇拨弄了两下火,垂着眼看跳跃的火苗。
她一点不怕冯正彬疑心到她头上。
就算知道她小名“阿薇”,知道她也是十五岁,冯正彬也不会猜到她就是金殊薇。
没有人知道长大后的金殊薇长什么样子,但所有人都知道曾经的陆念是什么模样。
陆家不会认错养到及笄的女儿。
陆念也不会认错自己生养的女儿。
陆念是真的,那她带回来的女儿就是余如薇。
这一点上,去蜀地查也没有用处。
余如薇体弱多病,似乎命不久矣,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报过“死亡”。
她在户籍上,依旧活着。
更何况,蜀地遥远,冯正彬没有这个时间。
因为留给冯正彬的时间不多了。
雨后的京城更冷了些,冯正彬晨起上朝,风吹得脑壳痛。
衙门里一堆事情,他强打精神坚持到散值,有底下官员见他脸色太差,坚持送他出正阳门。
冯正彬脑袋犯晕、反应也比平日慢,直到一位僧人站到他的面前行佛礼,他才看到了来人。
竟是那位知客僧。
“你…”
“冯施主,”知客僧道,“借一步说话。”
冯正彬道:“今日身体不济,有什么事等
功德簿上,没有留下名姓。
知客僧道:“正是与贫僧打听两位的那施主。”
“可我们也不晓得,”阿薇想了想,道,“他添了三百两,应是银票吧?不如去钱庄打听?”
意见给了。
由她动手的部分就暂告一段落。
雨势小些后,两人离寺下山。
城里的雨不比山上大,但带来的寒意一点不少。
敞着正屋的门,大躺椅挪到了门边,陆念躺在上面,盖了一张皮子。
她没有睡,一直看着秋雨顺着屋檐连帘,眼神通透,却也涣散。
阿薇与闻嬷嬷不在,春晖园里一时也没有人敢上去劝她莫要染了寒气,只青茵几次从厢房探头,犹豫要不要去劝一劝。
最终,青茵还是鼓起勇气:“姑夫人,雨气重、风也大,您当心身子。”
陆念没有理她。
青茵又道:“您若是着凉病了,表姑娘会担心您的。”
提到阿薇,陆念的眼皮子动了动,涣散的视线渐渐凝起来,落在青茵身上。
“她幼年爱雨,”她语速比平时慢许多,“但她身子羸弱,我不让她看雨。雨气重吗?我倒觉得还好,蜀地待了那么多年,你们都不晓得吧,那边湿气特别重,每天都朦朦胧胧的全是水气…”
青茵不了解,对所谓的蜀地也就只晓得“很远”。
原来,远不仅仅是往来不方便,连气候都与京城浑然不同,其他不同的地方应当还有许多吧…
姑夫人哪怕以前京中名声不怎么样,但也是侯府贵女。
青茵不晓得旁处,却清晰地知晓侯府丫鬟是什么生活,主子又是什么生活。
这么想着,她不由觉得,姑夫人当年远嫁当真太苦了。
女儿家好难啊。
姑夫人这样的出身,一样难。
青茵正想再劝劝,听见动静、转身看去,见是表姑娘回来了,她立刻松了一口气。
表姑娘能劝住姑夫人。
阿薇一眼就看到陆念躺门边看雨。
顾不上去梳洗一番,她快步走过去,在陆念身边蹲下:“母亲是在等我回来吗?”
陆念见了她,眼神明亮几分。
“我有新消息,”阿薇轻声道,“我说给您听。”
做了两年母女,阿薇了解陆念。
陆念有时很厌厌的,能让她打起精神来的,就是“复仇”。
无论是为她自己,还是为了阿薇。
果不其然,陆念坐起身,把躺椅挪回屋里,催促起来。
青茵避开了。
正屋里只余母女两人与闻嬷嬷。
阿薇把查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陆念。
“好一个精彩绝伦的畜牲!”陆念气极,“我这辈子见过的腌臜东西够多了,还能再给我添些新鲜玩意儿。心虚成那样,可见行了多少混账事!”
阿薇给她倒了盏茶。
陆念一口饮了,又道:“你原不是不想叫他认出闻嬷嬷吗?”
“是啊,当时只看到他续弦,姑母走了这么多年,他再娶也算人之常情,娶的又是青梅竹马的表妹,那时只想试试他,如果他身正…”阿薇顿了顿,道,“可一试就试出来了,那就不是个人!”
陆念轻声道:“你晓得的,杀人、我最在行了。”
余家上下那么多条人命。
意外、病故、急症、自杀、借刀…
稀奇古怪,各有各的死法。
“死之前,先让他声败名裂,”阿薇不疾不徐地与陆念说自己的准备,末了道,“只与我姑母表弟赔命?美得他!”
陆念听得很认真,眼睛明亮,神情亦比之前愉悦许多:“说得好,我喜欢!”
阿薇也跟着笑了起来,柔声细语与陆念道:“一路回来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去炖锅枣茶,母亲要不要也来一碗。”
陆念撇嘴,很是嫌弃:“我不吃姜!”
“您还信不过我的手艺?有姜味您一口不喝就是了,”阿薇哄道,“您暖暖身子,这几天等着看热闹。”
陆念应了。
阿薇去了小厨房。
灶上有火,叫人一下子暖得舒坦。
锅里添上料,阿薇拨弄了两下火,垂着眼看跳跃的火苗。
她一点不怕冯正彬疑心到她头上。
就算知道她小名“阿薇”,知道她也是十五岁,冯正彬也不会猜到她就是金殊薇。
没有人知道长大后的金殊薇长什么样子,但所有人都知道曾经的陆念是什么模样。
陆家不会认错养到及笄的女儿。
陆念也不会认错自己生养的女儿。
陆念是真的,那她带回来的女儿就是余如薇。
这一点上,去蜀地查也没有用处。
余如薇体弱多病,似乎命不久矣,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报过“死亡”。
她在户籍上,依旧活着。
更何况,蜀地遥远,冯正彬没有这个时间。
因为留给冯正彬的时间不多了。
雨后的京城更冷了些,冯正彬晨起上朝,风吹得脑壳痛。
衙门里一堆事情,他强打精神坚持到散值,有底下官员见他脸色太差,坚持送他出正阳门。
冯正彬脑袋犯晕、反应也比平日慢,直到一位僧人站到他的面前行佛礼,他才看到了来人。
竟是那位知客僧。
“你…”
“冯施主,”知客僧道,“借一步说话。”
冯正彬道:“今日身体不济,有什么事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