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要打10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这天开始,夏源知道了——  

当血族完全丧失意识,同时又遇到圆月之夜引发体内磁场变化的时候,就有可能变成真型。  

当然,夏源尚未愈合的伤口中飘香的血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  

在嬴思瞳的生命中,这是第二次无意识变成了真型。  

好在夏源发现得早,及时叫醒了她。  

不然被其他人发现的话就太危险了。  

先不说这个世界上是否还存在猎魔人,光是被曝出来这个身份就有可能被有关部门送去进行秘密研究。  

第二天一早,大家各自去影视基地开工,看几个人的样子应该没发现什么异常。  

练了两天,叶问剧组的最重要的一场打戏正式开拍。  

镜号391到428.  

这个部分的戏讲的是:  

咏春宗师叶问的一个叫武痴林的朋友之前被带去跟鬼子进行武学切磋,但是没有回来。  

叶问为了寻找武痴林坐上了去鬼子武场的车。  

为首的鬼子叫做三浦将军,他对武学非常喜欢,所以设立了一个规矩——  

只要有人能挑战武场中的鬼子,打赢一个就能得到一包米。  

在抗战时期,粮食是非常宝贵的,一袋米可能拯救一个家庭。  

有米拿还能打鬼子,不少武馆师傅接受了这个挑战。  

到了鬼子们的地方之后,叶问目睹了惨烈的一幕——  

开武馆的廖师傅因为挑战3个鬼子学徒不敌而落於下风,认输之后想拿米走人,结果被鬼子的副官开枪打死。  

叶问悲愤交加,上场挑战,说要打10个三浦将军非常震惊,因为在座的鬼子学员们的实力都很强,正常人应付一个都很艰难,结果这个小个子面貌普通的男人要打10个。  

这场戏就是叶问同时打10个鬼子学员的过程。  

场上同时有5台机器进行拍摄,而且不是一镜到底,会拆分成多次来进行拍摄。  

夏源扮演的是5号鬼子,因为他的外形不错,导演还特地准备给他一个特写——  

叶问将用寸拳快速打到他的脸上,拳拳到肉,非常惨烈。  

用的是真打。  

而且5号鬼子除了夏源之外还有3个替补,如果他不行就准备随时接替的那种。  

只能说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危险和机遇并存。  

之前导演也给他仔细讲解过,是一定会受伤的。  

但是夏源非常敬业,毫不犹豫就接了下来。  

武行确实是很苦很累,默默付出还很难被人记住的职业。  

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不得不令人敬佩。  

一场大型的打戏,要打得精彩一气呵成,需要多个人共同努力完成,错一步都不行。  

很多时候英雄要一个打十个,你如果是第10个上场,出了差错,这次拍摄就得重来,而之前挨打受伤的演员付出就是流水。  

所以每个人都很小心。  

叶问的扮演者陈丹是个话不多的演员,从今天进场之后就一直在那边跟武术指导们讨论接下来这场打戏的拍摄过程。  

正式开拍之前,陈丹跟众人先把所有的动作流程都窜了一遍。  

这次是假打,点到为止的那种。  

陈丹本身是功夫世家,拍了多年的打戏,已经是国际知名的动作影星,一拳一脚都很有架势。  

为了保护武行们的安全,每个人穿着的空手道服里面都绑了防护装置,所以看起来身体会比正常的身形要胖一圈。  

但是夏源的这个角色是脸上要挨打,只能靠他跟陈丹之间的配合。  

陈丹特地跟夏源再演练了两遍。  

因为夏源看起来特别年轻,所以陈丹还对他表示了担心。  

主要就是怕他受伤。  

即使做好了一切的安全措施,但是真打起来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脸打破了。  

“没事,我反应快。”夏源回复说。  

“ok,”陈丹拍拍他的肩膀,“加油。”  

确认了两遍之后,终于进入正式开拍。  

“action!”  

导演一声令下,开始进入拍摄。  

叶问站在武场中间,被10个鬼子围了一圈。  

双方摆好架势,叶问一抱拳,这场打斗就算开始了。  

第一个鬼子冲上来,凌空一脚踢向叶问。  

叶问闪身让开,抱住他的左腿顺势摔到地上。  

叶问一脚踏在他的脸上,紧跟着步伐轻挪,到左半场找2号鬼子,照头就给了一拳。  

3号对叶问挥出一记直拳,被他一记拨云手拨开,紧跟着脸上挨了一拳。  

4号从背后偷袭,叶问让开,左右开工打到脸上。  

4号跌出镜外,轮到5号上场。  

夏源立刻冲了上去,右拳直奔叶问面门。  

还没挨到叶问脸上,他的右腕被叶问扣住,向外一掰。  

紧接着就是面门大开。  

夏源已经排练过很多次,轻车熟路。  

脸上被叶问打了一拳,因为陈丹很有把握,所以不算重,只是脖子外侧响了一下。  

夏源左拳挥出,被叶问扛在肩上,顺势一扭,就反剪到身后。  

左手被制,身体就不由自主前倾。  

紧接着叶问的左拳就朝着他的脸上招呼过来。  

咏春的拳法讲究的只有一个字——  

不用怎么收拳就能接下一拳发力,虽然看起来软绵绵的像小姑娘的小拳拳捶你胸口,实际上很有力量,真正能发力打出来的话,一套拳肯定能制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