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家主归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总兵府内。  

自打甘明兰再次飞雕传信回来后,各卫所的千夫长们闻风而动,早就巴巴的赶来了哈密城。  

熊真作为总兵,操心的是关西这个大家庭的一切事宜。  

同时,千夫长们也要为自己卫所的小家庭而忧心。  

一个卫所,大约有九千左右的关军,关军身后还有数万军属以及数万移民。  

卫所的商铺里,现在还有得卖的只有羊肉和盐。  

随着羊的存栏量减少,千夫长们也是愁得心慌。  

现在只勉强解决了衣和住的问题。  

粮食是最迫在眉睫的大事!  

他们来之前不敢想,甘将军一己之力能买回多少粮食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看着城墙外那浩浩荡荡的运粮车,所有人都展颜大笑。  

熊总兵叫了所有卫所的一把手,甘明兰这个大功臣和军需官们,在总兵府开了一下午的会。  

骆驼和马好安排。  

除了野马和野骆驼归甘将军私人所有,其余都归了公,之后会由熊总兵按各卫所的需求配置。  

种子和粮食的分配问题,才是此次会议的重点。  

经过一番拉扯,总算达成了一致意见。  

首先,种子是不可食用的。  

会根据明年各卫所最终开垦出合规的土地亩数,再进行种子的分配。  

其次,得扣下足够八万士兵半年的粮食。  

饿着谁,也不能饿着了关军!  

最后,剩下的粮食里,一半作为明年青黄不接时节的储备粮,一半会陆续投放到各卫所开设的粮铺里。  

这些粮铺里粮食,仅限军属和移民才有资格购买。  

提到这个购买资格问题。  

就有千夫长不满,大言不惭道:  

“关军用生命在护卫关西的安宁,作为他们的军属,怎能放到和移民一个待遇呢?”  

言下之意,粮食得紧着军属先买,最好是在价格和数量上有一定幅度的优惠。  

涉及到自身利益,大部分人都表示同意。  

甘将军听到这里,毫不客气开炮:  

“军人的使命本就是保家卫国!且待他们完成识字任务后就能按月拿到军饷!  

不说这些军饷够他们养家糊口的,就说之前的几场战役中,大部分士兵得的战利品有多少?  

就我知道的,目前有数千个军户家养羊的数量已经突破了一百只。  

请问,这样的家庭对刚刚定下来粮价还要怎么个优惠法?  

和军属相比,移民们一路逃难过来的,靠着男人和儿子们在哈密新城工地上卖苦力,才给家里的妻小挣了几两活命银。  

难道,你们想把粮食高价卖给这些移民?  

明年,哈密新城的建设还有各卫所房屋的修建,以及大面积修水渠、挖水井和屯田,还得靠他们。  

他们与军属只是分工不同,都是在为关西做贡献,为何要区别对待?  

是想在移民身上找优越感?  

要这样的优越感来做什么?  

是嫌移民们不仇视军属有好日子过?还是想逼着他们和关内那些流民一样造反?”  

她这一通地图炮,平等的落在了每个卫所的千夫长身上,羞得这帮人满脸通红。  

千夫长们不是不知道移民来了的好处。  

只不过,利益面前还是更倾向自己人。  

这回,也算是被骂醒了。  

他们也不想想,甘明兰都没有要求在粮食分配问题上给甘露川什么特殊对待。  

他们凭什么?  

凭脸皮厚?  

再说,卖粮食所得的钱,熊总兵已经同意让各千夫长留下来,用于各无所的建设。  

平白得了两重好。  

再不知足,天打雷劈!  

一场会议结束,被骂的都服服帖帖。  

甘明兰跟在熊总兵身后,神清气爽的走出了会议室。  

再出来,自然是辞别。  

再过三天就是除夕夜,她得带着粮食、蔬菜和她的鸽子、野马、野骆驼回甘露川去。  

在外头做事的时候就没少惦记家里人。  

眼看着,离家越近,心就跟长草了一般。  

归心似箭。  

一路疾驰。  

一口气跑回了甘露川。  

远远的,听到阵阵马蹄声,就引起了各哨卡亲兵们的注意。  

待看清马上的来人是谁后。  

亲兵们尖声欢呼:“家主回来啦,家主回来啦!”  

家主回来了!  

所有的关卡迅速大开,只为迎一人。  

新筑的城墙内,数千个地窝子里,蜂拥出了一群人。  

他们奔走相告。  

甘露川的家主,回来了。  

带着宝贝闺女在雪山上堆雪人的左文康,随即就听到了这个好消息,他激动的抱着闺女就往外面跑。  

雪人的身体,还差一个鼻子就要捏完了。  

小家伙急得拍他爹的手:“不走,不走!”  

左文康把娃往大氅里一裹,温声低哄:“圆圆乖,爹爹带你去接娘,你娘回家了呢。”  

小家伙扭成麻花的小身板听到这个称呼后,就停止了挣扎。  

父女二人混在一群先锋营的队员中,一点都不显眼。  

但谁让甘明兰眼神好呢。  

她骑在野马马王上,刚进城门就看见了这父女俩。  

这是谁家的芝兰玉树?  

鸦青色的棉衣布甲外面披着一件狼皮大氅,虽有些臃肿也难掩他的风华。  

许是有些冷。  

露在外面的鼻尖和嘴唇,都是红艳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