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莎车风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邶国境内。  

有史以来最为挑战皇权的大事,正相继发生。  

商都朝廷一时间鸦雀无声,齐齐做了聋哑人。  

邶国境外。  

苏日勒格等人终于马不停蹄的赶回了王城莎车。  

之后,国主、两位宗教首领和一干权贵首领们,就收到了这么一个噩耗。  

走北道的哈斯巴仁将军,他所率领的二十万弓骑兵,和走南道的单阿里将军和他那五万精锐,全都被灭了!  

只剩下五十几个俘虏!  

国主气得当场发飙:“邶军到底在关西七卫有多少兵力?难道邶军现在已经这般强大了吗?”  

苏日勒格头以头抢地:  

“可汗!邶军在关西七卫的兵力应该在十万上下,兵马不足为惧!但他们手里有大量的火器,不提火铳的威力完全能压制我们的火绳枪,他们还用上了火雷!  

那些火雷可以埋在沙子里,只要人或马踩上去就会爆炸,杀伤力强于火铳和火绳枪数十倍,且在爆炸过程中会发出剧烈的声音,我们的战马被吓得完全不受控。  

此外就是,就是他们的先锋营出了一个比哲别还狠厉的角色,我听到在邶军军中有人称他为罗刹将军!他和哲别过招,让了哲别两招,之后一枪就杀穿了哲别的喉骨。。。。。。”  

众人:“嘶!”  

火雷加食人恶魔,这是个什么组合?  

关于逃亡被俘的那一夜,两位贵族子弟也是有话说:  

“那个罗刹将军不仅身手狠辣还会妖法,交手期间,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被林子里的树枝给缠住了,半分都动弹不得!”  

“是的,当时我的双腿被拖进了泥土里,有树根缠住了我的鞋!”  

这话放在邶国,说出去都没人信。  

但在喀什葛尔汗国,当着和卓(宗教首领)的面,是真没有人敢撒谎的。  

更诡异的是,单阿里和他那被活埋在罗布淖尔的五万精锐。  

那真不是人力可以办到的。  

接下来,国主和各位首领就听到了割地和双倍赔付粮草的要求。  

“吁。。。。。。”  

不少首领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说实话,邶军的强大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他们能混到今日的身份和地位,比普通人更为惜命。  

赎金是向俘虏的各家族索取的,国主和朝廷不会为其掏腰包。  

粮食,勉强还能凑一凑。  

唯独在割地这一事上。  

黑帽和卓(宗教首领)表示了强烈反对。  

“委鲁母就罢了!那里没有城池,不过是个牧马之地!但火州怎么能割让给汉人?”  

可不是么!  

火州,是大唐最西边的疆域。  

唐军在此地屯田垦荒种植粮食、白叠子(棉花)。  

后唐军又在火州建立了互市,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贸易点。  

到了唐中后期。  

西方的商人更是将东罗马,大食等国家的胡椒、豆蔻之类的香料经由火州引入了大唐。  

此后,火州就成为了西域诸国中的第一大城。  

如今,火州虽然不若大唐时期那般经济繁荣风光,但每年出产的葡萄酒和白叠布,在西域和中原都是畅销品。  

其地位,不言而喻!  

尤其是这里与邶国国主接壤,之前的数万驻军驻守该城为的就是随时能杀入关内。  

现在倒好,邶军这是要把边境线往西域推进一千多里啊!  

白帽和卓(宗教首领)也开口道:  

“绝对不能割地!只要我们今日同意割让火州,下一次说不定他们就想要伊里!”  

国主和其他首领纷纷点头。  

喀什葛尔汗国只有兼并他国土地,绝对没有割让这一说。  

坚决不同意。  

苏日勒格低头道:  

“他们的总兵大人说,三个月之内如果我们没有把赎金和粮食,还有割地的国书送到哈密城,他们的罗刹将军会带大军来莎车自取。”  

三个月?  

苏日勒格等人已经用掉了大半个月。  

各大族首领闻言,都炸毛了。  

“两倍的粮食,那就是要五十万大军吃一年的量!正常筹齐这些也要两三个月时间的!如果要得急,能不能用牲畜置换?”  

苏日勒格摇头。  

众首领:“一定要小麦!完不成,这个筹粮任务绝对完不成!”  

少许几个武将还在垂死挣扎:  

武将甲:“邶军应该早就料到我们大军会杀到关西七卫,得了先机才在委鲁母埋下火雷!这个亏,吃在地形不熟,也吃在远程作战!但要是邶军到了莎车,来了我们的地盘,还能组织牧民与之一战!”  

武将乙:“又或者,我们可以与罗刹人合作!”  

武将甲:“罗刹人觊觎伊里已经很多年了,你这计谋是以狼驱虎,最终会引狼入室。”  

“嘶!”  

武将乙的意见如同油锅里进了水。  

噼里啪啦冒起了油星子。  

原来,除了割地还有其他选择?  

各大首领也不推诿了,当下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将军们愿意与汉军决一死战,他们愿意无偿提供粮草和牧民。  

一时间,王庭的争论又变了个方向。  

以白帽和卓(宗教首领)为首的,主张让自己打!  

没有精锐弓骑兵,牧民也是会骑射功夫的呀。  

只要把那个什么罗刹将军和他的大军引来莎车,沿路给他设十个八个的埋伏伏!就不信这般车轮战的打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