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离家出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几万军属热热闹闹的离开了边城。  

边城,仿佛眨眼间就空了一半。  

大街小巷里少了大半小子们的淘气,就连每日客满的甘味鲜和醉香居,都门可罗雀。  

好在甘父预料到了会是这般场景,今日只宰了三只羊。  

甘母望着南门大街发呆。  

孩子们都是从这个门出去的,也许在三两年内都不会回边城,怎能让她这个当娘的不挂念?  

但当家的说得也对,闺女花了近万两银子才折腾出来的牧场,他们不帮守着,难道要便宜外人么?  

守住家业,今后无论孩子们在外面能混成什么样,回家都能有好日子过!  

甘明寿怕自己会忍不住跟着大哥跑去关西七卫,昨日就留在了牧场石屋里没回城。  

牧场里少了两百头母牛和五十只成年的野骆驼,也显得格外的冷清。  

也许,高兴的只有那两千多只羊和十几头小骆驼了。  

甘家人,在为短时间内见不到亲人而经历着离愁别绪。  

边城总兵府在天黑之后却是一片兵荒马乱。  

起因是,府里那称病躺床上的大小姐赵染,她居然不见了。  

找遍整个总兵府和她在边城爱去的地方,都找不到人。  

和她一块儿消失的,还有她身的贴身丫头。  

差点没把总兵府翻了一个底朝天,最后还是侯夫人姜氏在梳妆台装首饰的匣子里找到了一封信。  

可是,看完信里的内容后,姜氏直接被气晕了过去。  

侯府管家急匆匆找到了大营里。  

“侯爷,不好了!大小姐留信给夫人和您,她和莽丫女扮男装,跟着那九千多个半大小子走路去瓜州了!”  

赵牧云大惊失色,气得吹胡子瞪眼:  

“你说甚?染姐儿她,她是不是疯了?赶紧派人去给我找回来!”  

心里暗骂:  

还真是把这个闺女给宠坏了!  

不知道天高地厚!  

步行三千里去瓜州?  

这回把人抓回来,一定要给她一点颜色看看!  

管家赵大心里和黄连一样苦。  

在来寻侯爷之前,总兵府不当职的几十号人全都追了出去。  

但是,这些半大小子们都离开了一天,估计早就在六十里地之外了。  

万一大小姐主仆俩不想跟着回来,铁了心的躲着总兵府派去的下人,那还真是一藏一个静悄悄。  

天高路远,两个大活人在哪里不能藏身?  

而且事关未出阁大小姐的名节,他们又不能大张旗鼓的请那些军属们帮着找。  

还有,她们应该很快就会遇到去瓜州的难民们!  

天菩萨哦,真是要了老命啦!  

赵管家思及此,已是冷汗淋漓。  

整个总兵府后院上方的空气,都带着暴躁的怒火。  

姜氏醒来就哭。  

哭得那个天昏地暗。  

只把赵牧云这么一个手握西北二十多万大军的总兵,都哭得面如土色。  

回府前,他又派了两队亲兵出去找闺女,还给金州关守将发去了密信,请他务必帮着悄悄寻一寻。  

能做的,他这个当爹的都做了!  

剩下的,只能是等!  

世间最难熬的就是等待。  

不出意料,次日天黑前也没有传回来好消息。  

坏消息有一个。  

说是怀庆府的数万难民已经上路,与那九千多个半大小子的行动轨迹重合。  

想要从几万人里找到两人,简直比大海捞针还为难人。  

赵牧云在生气之余还有些许得意:染姐是个能成大事的,居然能躲过一百多人的搜寻。  

也不知道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臭丫头吃大苦头后,会不会肠子都悔青了去。  

第三日,没找到人。  

侯夫人姜氏又闹了一场,还说要自己寻着那条路找去。  

赵牧云哄了半晌,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他拍着胸脯给自己夫人作保:  

“放心,去瓜州必须经过金州关,本侯已经让金州关守将在入城和出城处设了关卡,还把她和她那个莽丫头的画像发了一个给守将!就不信这俩丫能从金州关飞过去!”  

姜氏咬牙切齿道:  

“都是爷给惯出来的!哪家的大家闺秀和她一个样?居然还敢带着丫头出远门!她信里还说要去求着甘将军让她加入那劳什子先锋营!她那点花拳绣腿上战场就是给胡人送菜的!”  

“是!是本侯的错!回头把她抓回来,你就把她关后院里绣嫁衣!一年,夫人给本侯一年时间,一年之内准把她给嫁出去!”  

“这可是爷亲口承诺的!妾身就暂且信爷一回!这些个半大小子从边城到金州关到底要走多少天?”  

“八百里路,最快也要走上十来天,慢的话也得半个月以上!夫人放心,染姐身边那个莽丫头拳脚功夫以一敌十,保护她是绝对没问题的!”  

“哼!要不是有那丫头在,妾身都不想活了!”  

夫妻俩因为这糟心闺女,在边城等得那叫一个百爪挠心。。。。。。  

长途远行的军属们这些天的日子也不算好过。  

大部分人的马车或大骡车车厢都不够大,人长时间坐在里面,身体四肢都不舒服。  

老年人更甚!  

总是到了休息时候,就恨不得下车走上一个时辰。  

大人都不好受,更何况是小孩子了。  

走过三千多里流放路的肥仔都嚷着外面的太晒了,白天只愿意呆在车厢里陪妹妹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