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甘味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去二十多年里,甘母杨氏只专注于一个刨猪汤系列菜。  

虽然甘家没有开馆子。  

但每年冬至后,杨氏的亲戚和甘父认识的三教九流朋友们,总会找理由去甘家吃上一顿杀猪菜。  

人生过了半,甘明现在要换个赛道。  

她又拿出了当年研究刨猪汤的劲头来。  

羊肉汤,羊肉汤。  

最重要的就是汤。  

用什么样的骨头、熬多长时间,加入多少草根最香浓,都需要实践摸索。  

接下来数日,边城的老少女婿们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扎堆干活儿时,就会忍不住的吐槽:  

“哎,都是当人女婿的!昂可没少给岳丈送节礼,也就过年时候能吃上岳家一顿饭。”  

“不能比不能比,你问问大家伙儿,谁不想唤甘老丈一声老泰山?可惜昂们没有那个命呐!”  

“老天爷,左秀才到底是受了多严重的伤?才会在春日里隔上日就杀一只羊!他们家炖羊的香味儿都把昂家三个小崽子馋哭好几回了。”  

“昂说你们这些人,到底是眼红人家左秀才有个好岳丈,还是就馋人甘家的羊肉汤?”  

“咳咳咳......当然是馋羊肉汤!”  

“那你们马上就能拥有左秀才的待遇啦,甘味鲜羊肉汤馆再过两日就要开业了!”  

“咦?这还没到冬日就开始卖羊肉汤?甘老丈是不是不懂昂们边城人的吃羊习惯?”  

“啧!昂昨日也你问了同样的问题!你道人甘老丈是如何说的?”  

“难不成还有甚新鲜说法?”  

“人甘老丈说,他年轻的时候去商都为闺女求医。那宫里出来的老御医过了古稀之年,还耳不聋眼不花,走路利利索索。甘老丈特意请教其养生之道,老御医笑称他一年四季独好一口羊肉汤。”  

“甚?春日里阳气初升,进补是很容易上火的。”  

“非也!羊肉不比其它,实际上是一种温补之物!经过一季猫冬,昂们在春日里都是要下地出大力的,最是需要补上一补!而且这个时节早晚凉、晌午暖和,老人和娃娃们最容易得风寒。早起后夜里喝上一碗能发汗的羊肉汤,还能百病全消。”  

“嘶!这么说来吃羊肉汤可比喝苦汤药强多了!昂回头就给爹娘、婆姨和孩子买羊肉汤去!”  

“夏季的早晚都很热,这个时令进补又有甚说法?”  

“冬病夏治!尤其是到了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湿的季节,喝羊肉汤可以形成‘内外夹击’,把体内的寒气驱逐体外,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  

“原来如此!秋季,昂就知道了!贴秋膘嘛!秋收也是要干体力活,吃好喝好才有力气!”  

“就知道贴秋膘!悄悄告诉你,秋季的羊肉汤最是补肾壮阳、温中散寒、补气血。”  

“补肾壮阳?这个好,这个好!”  

甘味鲜羊肉汤馆还没有开业。  

一年四季常吃羊肉汤就能活到古稀之年的消息,已经通过“有心人”传扬了出去。  

这也不是凭空瞎白话的,文案出自甘家女婿左文康之手。  

前世为了抓住妻主的心和妻主的胃,他在药膳和滋补上特意拜过御医为师。  

这些“有心人”,是经过甘明寿精挑细选出来。  

干活儿前还要签了保密协议的。  

他们只要能背熟这一套词,两两搭配在五十人以上的人群中宣扬一回,每人就能领到二百文钱。  

还是日结!  

最积极的一组,一日下来就得了五两银!  

要不是甘明寿拦着,都要跑去怀庆府帮他们打广告了。  

淳朴的边城百姓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骚操作。  

甘老丈夫妻去商都请老御医给闺女治病的一二事,稍稍打听就知真假。  

谁人不盼自己能健健康康活到古稀之年?!  

不就是一年四季喝羊汤么?  

马上就让家里人想法子捉几只来养!  

在这之前,市场价十文钱一碗的羊肉汤,谁还喝不起?  

岂料。  

过了两日,边城、五大卫所以及各个村堡,都被甘味鲜羊肉汤的天价给震惊了!  

一群半大的孩子奔走相告:  

“甘味鲜开业三日大酬宾!一百文一碗羊肉汤,买一碗赠一碗,一碗配一个胡饼!三日后恢复原价!”  

一百文,搁在去年之前都能喝十碗了!  

今时不同往日,羊价吓死个人。  

甘家人不讲武德。  

甘味鲜的大灶台上是明厨。  

还是临街而建的。  

三更半夜小火慢炖的羊肉汤,把羊肉馆那一条街的邻居们香得根本睡不着觉。  

睁着双眼眼、捂着咕咕叫的肚子总算是熬到了天明。  

不差钱还性子急的,一个翻身下床,端起家里的瓦罐就往甘味鲜奔去。  

到了羊肉汤馆跟前才发现,几十个食客巴巴的看着灶台前挥舞着砍肉刀的甘家老丈,不肯挪步。  

不同于边城羊肉汤常见的凉肉锅里浇热汤的手法。  

甘味鲜羊肉汤馆用的是热肉配热汤。  

刚捞出锅的羊肉、羊杂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随着甘老丈的刀起刀落,羊肉和羊杂被砍成了块状。  

因为是热羊肉,在块头上就比较粗犷豪放。  

甘家二小子就侯在一旁,给肉里撒葱花。  

端给食客之前,还会给每碗肉上浇两大勺雪白的肉汤。  

肉汤浇下来的那一瞬间,奶香鲜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