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陷马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甘明兰等人从赤木口过关回边城之后。  

漠北大军一改之前的小心谨慎,一鼓作气仅用了一个昼夜就杀到了漠南蒙古的边境线。  

骑兵们经过这几日的百户长、千户长等人的反复洗脑,心中累积的怒气与胆气已经达到了最高值。  

而他们胯下的战马,状态也与他们的主人同频。  

趁着天色尚早,他们打算在天黑之前穿过边防线并攻破边城。  

蒙古骑兵们在特训战马一事上,有不外传的秘法。  

他们只需要一个二十五天的周期,就能合理安排马匹的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并帮着战马调理到最佳状态。  

具体操作如下:  

刚出来的第一天,通常只进行放松性的遛马。  

从第二天起方进行近距离奔跑训练。  

第三天就加大运动量让战马出汗到一定量。  

第四天后又慢慢进行近距离遛马,第五天、第六天慢跑和奔跑训练相继进行......  

如此反复,战马在二十五天左右就能达到最佳战斗状态。  

此时此刻。  

战马群兵分三路风驰电掣的往骏马山袭来。  

骏马山第一峰山顶上,此时站着三十来号人。  

打头的就是刚从草原出任务回来的哨兵们,他们想亲眼看看陷马阵的效果。  

这么一打申请,连负责夜不收右哨军的李将军都来了兴致。  

结果李将军的亲兵们积极响应,打着保护将军安全的口号也跟来瞧热闹。  

报恩鼠送战利品的故事就在不久前。  

边城的将军与参将们都觉得,那一次不过是玉面罗刹的运气加巧合。  

但小子们这次带回来的消息委实太炸裂了!  

太颠覆李将军的认知了!  

他就是跑来见证奇迹的!  

李将军此时手里正举一架长长的千里镜,将鞑靼大军的行军路线看得一清二楚。  

三路大军,目标分别是骏马山东北山麓、西山中麓、西南山麓的大豁口。  

显然漠北蒙古对邶国的边境线和各个关口要塞,也是了如指掌的。  

近了,近了。  

还有十五里远......十三里......十里......八里......  

李将军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冲着下属们一顿急吼:“怎么回事,那个甚么陷马阵怎一点反应都没有?”  

他的话音刚落,眼尖的哨兵大着嗓门回应:“啊!中招了,中招了,将军你快看!”  

语气里兴奋得要命。  

他们此时看到的,就是跑在西山中麓的鞑靼大军领头人。  

其衣着很是华丽,身份不是万户长也该是一名千户长。  

他的胯下是一匹枣红色上等战马,跑起来就如一颗小炮弹,又快又稳。  

结果,枣红马刚跨入距豁口八里路的距离内。  

它的前右前蹄,就一脚踩透了草皮地。  

“咚”的一声陷入了一个五尺多深、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耗子洞里。  

枣红马来不及阻止刹车,马背上的主人随后就听到了一声响亮“咔嚓”。  

右前腿,大腿腿骨生生折断了!  

它的主人毫无防备被爱马带起的巨大惯力一带,以头点地的方式被甩了出去。  

马主人腾空的时候,脑子里想得还挺多:  

这是乱石山山谷的噩梦重现了么?  

完犊子了!  

邶军已经知道他们的大军压境,并提前做了部署准备......  

想停止进攻?  

已经被彻底激发了战意的战马,它们哪里停的下来哦?  

一脚......两脚......三四脚......  

耗子洞上面的土层,很快就承受不住战马马蹄接二连三的踩踏,纷纷露出了真面目。  

“噗通!”  

“咚!”  

“咔嚓!”  

战马发出的嘶鸣与骑兵们凄厉的哭嚎声,混合在一起。  

哪怕队伍后面的骑兵,已经强制掉头并勒住了马。  

但阿土大王带着草原鼠类们挖出的土洞工程,实在是太庞大了。  

仅西山中麓的耗子洞,就撂倒了二里地的人和马!  

而东北山麓与西南山麓的陷阱带拉得更长,陷马阵撂倒的人和马场面更为壮观......  

真是一场别开生面且盛大的欢迎仪式,兵不血刃又解决了鞑靼骑兵三分之一的战马!  

再没有比这大快军心的打法了。  

李将军通过千里镜,把鞑靼大军的惨状看得一清二楚。  

他疯狂的为阿土大王点赞: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昂们报恩鼠简直就是鞑靼的克星鼠啊!你们知道报恩鼠最稀罕吃甚?!  

不管它是想吃精米还是吃小麦,也不管它的食量有多大,本将军宣布:它今后的口粮,昂们右哨军全给它包了!”  

报恩鼠是能耐,同样是一鼠抵千军万马呐!  

李将军已经开始在心里琢磨。  

回去马上要找几个匠人,为报恩鼠捏上几个大大陶像。  

然后再把这些陶像,放在边城的四个城门口当镇城之神兽!  

太能耐了啊,太能耐了!  

看到自家将军也加入了报恩鼠的无脑吹,见过报恩鼠本鼠的哨兵们乐得合不拢嘴,一副与有荣焉样。  

不过,还有一人很不给李将军的面子,大声反驳道:  

“将军,报恩鼠什么时候成昂们右哨军的了!昂们的军粮能有甚好东西吃?人家可是草原上的鼠大王,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