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血本无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流放犯们前脚刚离开。  

那一行往安西城回去找靠山的西域行商们,很是狼狈的逃回了陇山关口。  

这一回。  

他们几乎把身上的所有携带的黄金宝石饰品,全都主动送给了关军。  

只恳求让他们带回那些,在邶国并不是太金贵的商品和代步工具骆驼。  

对于他们这种识时务的行为,打算干完这一票就散伙的陇关卫关军们最后还是答应了。  

他们只谋财,不是真想害人命。  

外族人在邶国境内被杀,朝廷是真的会追究到底。  

被放过了关的西域行商们,跑得那叫一个快。  

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在关拢古道上追上了流放队伍。  

官差们在驿站见到了这些熟悉的面孔,很是热情。  

尤其看到他们骆驼上的货物箱还在,赞道:“不愧是李氏商行!”  

看看人家这千年世家的能量!  

当山匪的关军也得给人家商行这个面子。  

西域行商领队却苦笑道:“我们还没到西京城就调头回来了!”  

“为甚?”  

“贵国安西府的破军起义,已经将西京城围困十日了!他们不仅将所有西京城的各个路口都设了卡,城郊的百姓也都投了军......”  

官差们面面相觑。  

这么快就从农村杀出来,还包围西京城了?  

黄姓头目咬牙做最后的倔强:  

“西京城可是千年皇都,城内十分富裕,而且城池经历代不断修缮,高耸坚固,防御设施齐备!哪有那么容易攻破的!”  

下属们积极响应:  

“对,对,对!西京城的驻军都是精锐,历来攻城战都是最难打的!”  

“区区流民能成什么气候!东一支义军,西一支破军的,最后肯定谁也不服谁指挥!”  

“就是哩,搞不好朝廷还未发兵,东西京的流民就自己先干起来了!”  

行商领队闻言大惊:  

“东京城也有流民?我们还计划来年去一趟的!”  

毛姓头目是个藏不住话的,想到他们逃出南河府的狼狈就道:  

“南河府比安西府更乱,那边的流民连县太爷都杀!劝你们别去蹚这一趟浑水。”  

其他人狂点头:“是啊,你们这驼队实在太打眼了,看着都很好抢的样子......”  

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  

那个刚还愁眉苦脸的西域行商领队,眼里迅速闪过了一丝狂喜。  

这一趟买卖,太值了!  

另一支从江南往边城运粮食的倪氏商队,可就不这么想了。  

他们往来边城与江南多年,头一回血本无归。  

今年。  

有鱼米之乡着称的江南,也遇到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  

粮食减产甚至绝产。  

同样的银子,还买不到往年三成的粮食!  

这还是江南粮食巨贾,给十五年老客户的最优惠的待遇!  

花了比往常多出几倍的粮款就不提了。  

最倒霉的是。  

有一大帮流民,一直在暗地里盯着倪氏商队。  

刚离开江南没两日。  

五十艘运粮船,连船带粮食全被抢了!  

尽管运粮队里有三千多边军护卫。  

对上万流民的抢掠,也是毫无招架之力。  

甚至在打斗的过程中,护卫商队的边军伤亡了三分之一。  

这不就是血本无归么!  

倪氏商队被抢的消息,第一时间被加急送回到了边城总兵赵牧云的手中。  

赵牧云,晴天霹雳!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手里的急报,反复问传令兵:  

“全抢了?本侯真金白银买的粮食全被流民给抢了?那可是三十万人半年的口粮!流民是吃了熊心还是豹子胆?”  

西北军田今年收的粮食,最多能撑到来年二月。  

军户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卫所,一年到头都领不到军饷。  

全靠家中的老人、妇孺养羊、织布来售卖。  

如果军户家属们挣来的这点辛苦钱,买不到倪氏商队运回来的成本价粮食,只能去怀庆府买市价粮。  

四万多户军户贫苦的生活,又得雪上加霜。  

传令兵赶紧将随着急报来的,邶国十三个布政司最近发生的大事件,给他做了汇总。  

只把赵牧云听得那叫一个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半个时辰后。  

边城五卫的参将和把总们都被叫了来。  

急报相互传阅后,个个捏着拳头,恨不得马上冲去江南。  

“他娘的,居然抢到我们的边城的头上了!我们在边关流血卖命打鞑靼,总兵大人自掏腰包给四万多军户买的粮,还被这帮狗东西给抢了!”  

“流民是哪里去的流民?为何流民有这么大的能耐!护卫军怎么不报官把被抢的粮食给追回来?当地的州府衙门难不成都是摆设!”  

“总兵大人,我们边城一定要追责!”  

他们的总兵大人眼神空空:  

“报官?你们知道现在除了商都,其余十三个布政司都乱成什么样了么?”  

参将和把总们愕然:都到这个程度了吗?赵牧云深吸一口气:  

“他们从有无寸铁的农人,发展到抢劫地主富商、屠杀县衙、卫所,已然成为了一群有组织、有纪律的流民军!  

朝廷,又启用了剿贼最有经验的阎王军去中州......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边关重镇越不能自乱阵脚!鞑靼人脚下入户,他们最喜欢干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