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府城之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夜。  

一支十万人的流民义军,浩浩荡荡往府城而来。  

他们自称“义军”。  

是一支以除暴安良为目的的军队。  

从进入甜水县开始,义军的队伍发展得相当迅速。  

前后灭了两个卫所和八个县衙。  

现在就差,将义军的大旗插在府城的城门楼上!  

从两个千户所与八个县衙缴获来的兵器,实在没有办法武装完这十万大军。  

三分之一的义军兄弟,只能拿上锄头上战场。  

就是这样简陋的条件,他们对上有火器的净军也不发憷。  

军师在行动之前,就告诉大伙儿:  

“说得好听叫净军,不过就是一群卵子都没有的阉人!连个男人都不算!  

别看他们的衣甲光鲜手里还拿着火铳,却从未上过战场,实力比那些个府军们还不如。  

难道我们十万人还拿不下这五万净军?兄弟们,只要拿下他们,马上就给你们换上军甲和兵器!  

好多贪官污吏就躲在府城里呢,想想这些狗官们,除了让我等缴税、服徭役!可为我等办过一星半点的实事?  

今日那些个阉人,能不问青红皂白抓着我们的村长、族老。明日就能肆无忌惮的拖走你们的妻女!  

就问这些阉人和贪官污吏,他们该不该杀?”  

“该!”  

“该!”  

“该!”  

“杀!”  

“杀!”  

“杀!”  

众志成城,杀气不可挡......  

丑初(凌晨01:00)。  

府城门楼上夜巡的净军,都在努力与瞌睡做斗争。  

这是他们接手南河府府城安防后的日常工作之一。  

从来时的斗志昂扬,到如今连乱贼的影子都没见到。  

大家都在怀疑,这个南河府的流民是不是听到净军来的消息后,已经跑路了。  

虽然特训了好几年,但昼夜颠倒的作息还是让他们有些吃不消。  

有些人,靠在城墙上都能呼呼大睡。  

夜色越沉,眼皮越重。  

此时,城内却有数道黑影在靠近前后两个城门。  

那是,刚加入了义军不久的锁匠们!  

府城的一些手工业者和商户们,对净军的到来那是一言难尽。  

朝廷的国库空空。  

邶文帝就给了年大都督在南河府自筹军饷的权利。  

好家伙,他入南河府的第一日。  

府城的百姓们先被刮了一层油。  

但凡有个铺面的商户们,都被逼着给净军“捐”军饷!  

能不能护他们的人身安全还是一个问号。  

却已经榨干了锁匠这等微末手工从业者,大半年好不容易存下的积蓄。  

谁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要养活?  

他们的怨气可想而知!  

义军的探子们,抓住机会就策反了数个锁匠。  

今夜就派上了大用场。  

自己制的锁,自然最懂得如何开!  

“吱嘎......”  

“吱嘎......”  

厚重的开门声,先后响起。  

正与周公相会的值夜净军,都被惊醒了。  

待往城门门口看去,顿时吓得面无人色。  

高声呼喊:  

“坏事了,有人勾结乱贼打开城门啦!”  

“敌袭,敌袭!乱贼打进来了.....”  

“咻咻咻......”警哨声时四起。  

伴随着这些动静,前后城门处黑影如潮水一般涌进了内城。  

不足一千人值夜的净军们,哪是十万义军的对手?  

稍稍抵挡了几下,很快就被砍成了肉泥!  

冲在最前面的义军都是府城附近的百姓,城内地形图早就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在他们的带领下,有往净军扎营的所住去的,也有直扑府衙要捉拿净军首领和贪官污吏的!  

杀死的官儿越大,他们的奖励越高。  

这个道理,军贼通用!  

年大都督虽然没有领兵经验,但最近也是挑灯夜读了好些兵书。  

对乱军夜袭,并不意外。  

白日抓人来严刑拷打就是他为了激化矛盾,让那些流民现身的手段。  

果然,流民们都等不得过夜的。  

来得好,来的妙!  

他们从商都带来的火器,再不用都要生锈了!  

起先,年大都督的随侍小太监为了他的安全着想。  

建议他不要呆在战火中心,最好能躲进密道中去。  

还得了大都督好一顿呵斥。  

主要是,大都督对自己带来的两千多支火铳很有信心。  

他认为在做了伏击的准备下,一定能将乱军打成人肉筛子!  

一开始,乱军确实被净军的火铳压制住了。  

这些人全趴在府衙的墙头上,利用墙体做掩护,疯狂的对着墙外的乱军射击。  

射击的姿势很帅,火铳的声响动静也很唬人!  

只有用到实际战场时才知道,火铳的有效射程仅在五十米以内。  

黑漆漆的夜里,准头更是有限。  

他们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胡乱放枪。  

岂料,还没打出十发弹药,就陆续有枪管炸膛了。  

甚至还有好些火铳手被炸死了!  

时不时就有下属进来报告:  

“大都督,炸死了七个火铳手!”  

“大都督,又炸了二十三支火铳!”  

“大都督......”  

不多时,话锋变成了:  

“大都督,你们赶快走!乱军实在人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