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割地、赔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城莎车的低气压,在虎头等人的到来时达到了极点。  

关西大军的威名,可用西域各城池孩子哭闹时当狼来了用。  

十一人,十一骑。  

如暴风一般,席卷整个王城的热搜榜。  

随后,就传出了他们的王子掳人不成,反被擒的消息!  

全城哗然。  

国主哈斯巴仁死死的盯着昂首站在他跟前的,这个汉人小子,愤怒道:  

“你们伤了本国主的爱子,并杀了我汗国的三千精锐,还不满足于伊犁河谷的割地?赔偿,张口就是天价赔偿?!”  

虎头既是初生的牛犊,也是虎。  

“国主大人可还记得,几年前在白绢上签过的字?五十万两金与数百万牛羊的战后赔偿,你们至今都一分没给过。  

哦,不仅没给,王子殿下还用掳走我们大将军的方式,带着您与众多贵族人质从俘虏营里回了莎车。  

去年,您倒是派了使者送还了我朝故土关西九卫的割地文书,但对我们大将军提到的伊里河谷割地一事,只字不提”  

年轻人,哪有什么委婉的外交手段。  

虎头开口就是一通疯狂输出。  

气得哈斯巴仁,差点让人把他叉了出去。  

不是哈斯巴仁不认账,这几年的不断努力盘剥,国库都还没攒够先前的十分之一。  

如今就是把整个王宫都卖了,也拿不出这样一笔天价赔款。  

唯一能安慰他的是,聪慧的小儿子还活着,只要人在汗国就还有希望!  

虎头挺着胸脯作保:  

“王子殿下包活的!汗王可让亲卫带着国书和赔款,随小子到伊里迎回王子殿下。”  

包活,但不包健康。  

尾椎骨里的散弹,看你们怎么取!  

哈斯巴仁收到的那些消息里,也都提到了儿子受伤,没有身亡。  

这样的大事,对方也没胆子撒谎。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该赔多少才能对方满意,自己又能承受得起?  

秋末冬初,商都已有了明显的寒意。  

早晚得穿厚衣。  

三更天,外面还是漆黑一片。  

上朝的文武百官们,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骑马或坐轿子赶去皇城。  

风雨无阻,全年无休。  

好在,今年的御寒衣物上多了一种选择——羊毛衫。  

长公主的嫡女的洗三宴后,这种来自关西的羊毛线织物,就开始在商都流行开来。  

有底蕴的家族都养着绣娘呢,这些心灵手巧的绣娘们在掌握了羊毛线的基础织法后,很快就织出了羊毛衫、羊毛裤、围脖、手套、帽子、袜子等保暖用品。  

这不。  

天气骤冷后,不少上朝的老大人就在棉袄里加了件,高领的羊绒衫。  

非得选这个款式!  

不然,穿在里面别人看不见!  

看不见,就没法显摆了。  

还以为,今天又是个普(日)普(常)通(嘴)通(炮)的大朝会。  

乾武帝刚坐稳龙椅,文武百官们就听到殿外有人在奔跑传话。  

“八百里加急!”  

“关西送来了喀什葛尔汗国,割让伊里河谷的国书!”  

“八百里加急!”  

“喀什葛尔汗国正式割让伊里河谷与我雍泰朝!  

这些侍卫都是会喊话的。  

标题清晰,内容醒目。  

文官们瞬间被吸引了心神。  

西域这又是不宣而战,还战败了?得赶紧想好措辞,等下将西域的狼子野心唾骂一番!  

兵部大佬们也面面相觑。  

关西打仗了吗?  

不知道啊!  

一点风声都没有。  

那么容易就把伊里河谷割让了?  

那可是关西附近最大的一块绿洲!  

赚大发了!  

文臣武将们心思各异,急性子的乾武帝也伸长脖子等着急报传到了大殿内。  

然后一甩龙袍衣袖,指着传旨内侍。  

“念!给朕大声念!让众爱卿都听听,这些胡人又搞了什么幺蛾子。”  

看看,这基调,这护犊子的劲!  

一来就给胡人定了性。  

“遵旨!”  

内侍官急步上前,接过了那份八百里加急奏报。  

“昭武将军熊真叩首上奏:  

臣熊真顿首,冒死上奏。  

兹有紧急军情,事关关西安宁与朝廷威严,特以八百里加急奏报陛下,望圣裁。  

镇西大将军于一个月前,奉命前往伊里河谷采买母马,以充实军马场。  

此次行动关乎我关西战马繁育,本为军机要务,却在伊里河谷的牛马集上横生枝节。  

喀什葛尔汗王之子苏日勒格,心怀叵测,趁甘大将军部下去百里外的部落买马期间,派遣数百精锐强行掳走镇西大将军。  

大将军亲兵杀出重围,叫来援军前往对峙,然苏日勒格冥顽不灵,拒不承认掳人之举,反倒打一耙,公然向关西军宣战。  

我关西将士人数上不及对方十分之一,但却知奋勇迎战,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苏日勒格中枪,其精锐部队被我军全歼,无一生还。  

战后,镇西大将军遣人为苏日勒格送信回莎车王城。其汗王闻讯,深感惭愧,愿以伊里河谷之地交换其子,并承诺赔偿我朝黄金八万两、和阗美玉若干,骏马万匹、牛五万头、羊百万只,以求息事宁人。  

臣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擅专,特上奏朝廷,望陛下圣裁”  

安静。  

出奇的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