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血洗前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西征大军从委鲁母过雪山、穿戈壁,六天长驱一千四百里后,于某处停留。  

一众将领举着手里的望远镜,跟在镇国大将军身后向西眺望。  

甘明兰指着远处:  

“龟兹国,王治延城…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酐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东至都护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此地踞天山之险,扼丝绸之路北道咽喉,唐朝安西大都护府曾移至此地。  

其地形北高南低,境内有发源于雪山山脉的苏巴什河、渭干河。塔里木河由西向东横穿草湖地区,南部冲积平原广袤无垠,可垦良田数万亩。  

《魏书.西域传》曰:‘(龟兹)饶铜、铁、铅…铙沙、盐绿、雌黄、胡粉。’矿藏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位居前列.”  

这些年,她将几个版本《西域传》研究了很多遍,除地形图外,对这些城池的背景知知甚多。  

随行的斥候首领接着在一旁补充情况:  

“龟兹古国现今的统治者,是畏兀尔贵族阿奇木伯克。阿奇木是黑帽和卓的中坚力量,又与漠西鞑靼准格尔部联姻,在这片草原上左右逢源,好不快活。算上龟兹城,附近受其管辖的城郭共五座,人口十万多,骑兵两万余人。”  

众将士眼神晶晶亮:  

“大唐安西都护府,不就是咱中原的故土么?黑帽和卓的爪牙,敲掉一只算一只!要是顺带还能收拾到漠西鞑靼,就再好不过了!”  

“铜、铁、铅合该为我雍泰朝所有才是!”  

一个个的,看着远处的城池流口水。  

还没开打就惦记上了人家的矿藏!  

六万骑兵加上每人多出的一匹战马就有十二万骑,动静大得瞎子和聋子都能感受到。  

就在他们短暂停留期间,  

龟兹城,通知骑兵们的集结的哨声响彻云霄。  

东边来的。  

旗帜上是关西军的旗号。  

年过三十的阿奇木伯克不敢再有半丝侥幸,在关西军先后拿下关西、火州、委鲁母和伊里后,他就知道龟兹城迟早会步这些地区的后尘。  

只不过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可是,为什么啊?  

为什么不宣而战?  

他一边安排紧闭各城门,派弓箭手上城墙防守,一边派出使者面见关西军的领兵将领。  

死,也得死个明白!  

阵前。  

马尔科利让与他随行的翻译小哥,对着阿奇木伯克的使者一顿狂喷。  

“贵国养兵为匪.”  

使者被骂得面色如土,心中哀嚎连连。  

那一支八千多人的洋人商队,数月前确实从他们龟兹城经过来着。  

带的货物,据说价值数千万两银。  

这应该是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丝绸之路外贸交易。  

竟然,竟然被汗国的骑兵劫杀了!  

还漏了活口,跑去找汉人皇帝给他们撑腰?  

杀人越货的时间、地点,哪哪儿都能对应上,这不可能是汉人做的局。  

更何况,那八千多个洋商身后的国家也有十几个,这真真是捅了大篓子。  

天雷滚滚。  

天要亡我!  

使者如实传达完后,还道:  

“伯克,关西军的先锋将军让我们无条件投降,所有人缴械并要求大开城门,还还让您.”  

阿奇木伯克咬牙:“要我怎样配合?”  

“.他们说,冤有头债有主!”  

“这是,想要我的命啊!呵呵,那就是没有和谈的余地了,好,那就和关西军拼了!”  

畏兀尔圣战士,能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就在阿奇木伯克与下属们商量着,如何打一场守城硬仗之际,关西大军的火器营早就在龟兹城外几个城门的十里地外,各架起了六门大将军炮和八十门二将军炮。  

如今关西大军的作战方针,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和豪横。  

围城战,有大型杀伤性火器在,不打完既定的最后一发炮弹,火铳营绝不出手。  

年前才升级过的第四版大将军炮,不等那些城墙上的胡兵找好各种的点位,从十里远外直接来了一顿问候礼。  

“轰”  

“轰”  

“轰”  

惊天地!  

泣祖坟!  

一炮可毁一城门。  

这还没完。  

趁着城墙上的胡人大量聚集,现今能装十五斤散弹的二将军炮随后向胡人致敬。  

一颗颗如小孩指尖大小的铁制散弹,带着雷霆之力,被带着朝一个大方向飞去。  

一炮扫一片。  

很快的,龟兹城的城墙上再无一人生还。  

手里有数千杆火绳枪的阿奇木伯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这才守了一盏茶的功夫,伤亡怎么就.”  

就这么惨烈?  

确实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一个照面,就失了一半兵力。  

“守不了,也守不住!那就不守了,让骑兵出城迎敌.”  

出城?  

弓骑兵悍不畏死,可以闭眼冲。  

但他们胯下的马却不行。  

被连续的炮声吓得瑟瑟发抖,早就乱成了一团。  

弓骑兵最后只得穿甲以步兵之躯,从各个被炸毁的城门口冲了出来。  

关西军一看,乐坏了!  

远程火铳换下来,让最新研发的采用旋转弹巢设计,能容纳五发子弹的转轮枪枪手们上前线。  

十息内,五发子弹连射。  

在全军数月每日实弹高强度练习后,这些枪手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