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商业机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全国各地赶来的行商们面上酸唧唧,私底下没少挖空心思拜访商行大管事。  

“大管事呀,也不是只有洋人才懂得欣赏的!  

您看,就拿香露订单量来说,去年一年,咱也不比洋商们订的少不是?新品发布会是不是也要对应关内的市场搞一轮?”  

大管事:“好说,好说,今年又新推出了八款香露,关内市场的招商会晚一些再开。”  

“好事呀好事!也别只香露招商了,鄙人有幸见过和我合作的洋商用金玉自来水笔签契约,别说还挺好用,就是不用别在衣襟上也很别致呀!”  

其余商人连连点头:“对!别致又贵气!”  

在他们眼中,金灿灿的笔可不是土气。  

欣赏水平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大管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深表歉意:  

“抱歉,这种金玉自来水笔的工艺要求非常高,两年的库存都还不够分的!洋人不像咱,咱还有狼毫可用!”  

行商们却是不依:  

“不一样,那怎么能一样呢?金笔是金笔,狼毫是狼毫!没有库存,笔坊难道就不继续生产了吗?我们可以预定啊!”  

“今年的产量,我们全包了!”  

大管事一劝再劝:  

“真没必要跟这个风,朝廷的科举又不用自来水笔,关内的市场有限呐。”  

劝不动,根本劝不动!  

越不让买,那些行商越来劲儿。  

商行大管事能怎么办?  

还以为是一锤子的买卖,只能再做一锤子了!  

一年的订单也不老少,大部分行商还预定的是最高端的金玉笔。  

好不容易才应酬完这些什么都想买的行商,又有巴蜀的茶商找上门来。  

别的布政司行商或许面子不好用。  

巴蜀的,因为驸马爷一直都好使。  

几位茶行大当家,话说得很谦虚:  

“原来冲泡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我们过去都是牛嚼牡丹了!能不能向贵商行的茶博士好好学习功夫茶茶道呀?”  

这个,这个可以有!  

不就想学怎么泡茶么?  

都来,都来!  

见到大管事满口应承下,又有茶商道:  

“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茶道,还得靠咱们发扬光大啊!那些在茶汤里放的洋人,就是买了成套的茶具回去,能用得明白么?”  

“是啊,听说还有水流不断的茶台,论风雅还得是咱汉人呀!”  

“我们茶行此行的行李超载没法运茶台,大管事,就那一淋滚水就变色的茶宠,高低得卖我一百套!”  

“对,对,对!茶宠,那个金色的大嘴蟾蜍遇到沸水为何会变成粉色?大管事,可否详细说说里面的道道?”  

大管事:说什么说!  

这可是关西商行最高等级的商业机密!  

他这个大管事都不知道的技术,还能告知这些个商人?  

不怪行商们一脸探究的求知欲。  

就是把他们的脑袋敲开,他们都想出,这些可可爱爱的小玩意儿,变色的原理不过是用了热敏树脂。  

纯天然的树脂被满级木系异能萃取过,有害物质早就被清除,加上各种颜料,可以做的造型不要太多了!  

但谁又能预料到,这些小小巧巧的玩意儿竟成了收割有钱人的利器?  

反正关西商行主打的就是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薄本高利!  

秋贸会热闹了小半个月。  

买卖各方均收获满满。  

洋商们满装车后,也陆续离开。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关西驻伊里税课司的主事,肝了几个晚上,才把账本拢完。  

二十几个小吏,看着最后的账本都忍不住咽口水。  

“三千九百六十二万两!”  

“离四千万两税银就差三十六万两!”  

“这不过是一季的关税,要是算上关西织造的税收,今年关西给朝廷贡献的税收将突破五千万两!”  

“我的天!这功绩,谁能比?”  

谁都比不了!  

哪怕是甘明福接手江南布政司,把盐税拉回了前朝的水平,加上其余十四个布政司给朝廷的贡献,都比不得关西!  

朝廷上的官员们哗然了:  

“这关西与洋人通商才两年吧?四千万两税银是怎么收出来的?”  

显然,不信这个数字的人占了大部分。  

熊真张口就狂喷:  

“怎么来的?四千万两税银里,仅关西商行就占了三分之一!镇国大将军下令将商行中的几个拳头商品商税提到了五成!意思就是,商行每卖出一瓶香露,一半的银子进了户部的口袋里!”  

“嘶”  

商都的权贵谁不爱关西来的香露?  

尤其是文官们!  

他们可太知道那些香露的价格了,小小一瓶,售价动辄几十百来两。  

一想到,这里面一半的银子进了国库,脸上的表情说不出的诡异。  

心疼吗?  

为国库做贡献,不应当啊!  

不心疼?  

呜呜呜,纳税一半还有得赚,这些香露的成本可想而知!  

大部分人在被四千万两税银震撼完后,心思很快就放在了与洋人商贸的这块肥肉上。  

只有五万水军的雍泰朝,此前一直处于禁海状。  

依乾武帝的意思,在没有与海外洋人匹敌的实力之前,开海弊大于利。  

以至于,沿海的商人只能通过南越的海商走货。  

可现在,与江南息息相关的文官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