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灯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子巡查一事,正式地在大朝会上被提及。  

众臣早有心里准备,反对者寥寥无几。  

有臣子忧心忡忡地对天子离宫远行表示担忧,姜韶华说道:“朕会留太子坐镇朝堂,朝中还有陈丞相和冯尚书等重臣,另有威远公和诸位将军坐镇。如果这样还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朕也白坐这么多年龙椅了。”  

天子一锤定音,巡查大梁一事就此定下。  

伴驾随行的名单,都是天子亲自定夺。共有二十多个臣子伴驾随行。陈瑾瑜马耀宗汤有银杨政都在其中,三位天子舍人留下了王舒李芳菲辅佐太子,陆真被钦点伴驾。  

王舒李芳菲各自艳羡,却也知争不过陆真。  

过去的数年里,陈瑾瑜外放去了豫州,陆真几乎取代了陈瑾瑜的位置,成了天子最信重的舍人。  

再者,王舒和李芳菲都已招了赘婿生了子嗣,有家室之累。陆真却一直孑然一人,收拾几件行李就能随天子离京了。  

倒不是陆真不想嫁人。明里暗里瞄着陆舍人的,着实不少,大多是世家大族。分量轻些的,根本就没惦记陆舍人的资格。  

陆舍人是出身贫寒没错,可她是天子信任的近臣,前途无量。世风易俗,如今的名门大族,最看重的不是女子娘家如何,而是女子本人的品性能耐。女子可以考科举做女官,娶一个聪慧能干的儿媳,惠泽后辈。  

可惜,陆舍人满心都是当差做事,根本就不愿浪费一星半点的时间。既没嫁人的意思,也不招赘。今年都已二十四岁,是正经的老姑娘了。  

姜韶华私下里问过陆真几回,陆真坦然应道:“臣其实天分有限,不是绝顶聪明的天才,能胜过别人的,唯有一派忠心赤诚和尽心竭力。”  

“臣早就想好了,这辈子都不成亲。”  

“皇上不必为我担心。我家中二弟早已成亲,孩子生了三个。等过几年,便将幼女过继给我,日后有人给我养老送终。”  

一辈子短短几十年,想怎么活都无妨。  

姜韶华对身边人都很纵容,闻言微微一笑:“好,朕做你的靠山。有朕在,谁都欺负不了你。”  

陆真便继续做个逍遥自在的单身女官。  

天子出巡,陆真得以伴驾随行。她不重穿戴打扮,行李收拾了两箱子,也就够了。  

离京的日子一天天近了,陆真期盼的心情愈发强烈。  

她在宫中当差九年多,和天子一样被拘束在四四方方的宫廷里。现在终于有机会出宫,去大梁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自由惬意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陆舍人,”一个亲卫面色凝重地过来,低声禀报数句。  

陆真心里一沉,略一点头,快步去禀报。  

此时天色已黑,女帝陛下正和长宁侯太子殿下一同用晚膳,康哥儿也在,就如一家四口,有说有笑,轻松和乐。  

陆真面色沉凝地进来,姜韶华目光一掠,收敛了笑意:“出什么事了?”  

陆真低声禀报:“王丞相快咽气了。”  

被封了宁国公的王丞相,活过了古稀之年,终于寿元将尽。  

姜韶华沉默片刻道:“朕去一趟王家。”  

崔渡低声道:“我和你同去。”  

十岁的太子殿下,在朝中听政两年,也历练出来了:“我也去送一送宁国公。”  

姜韶华点点头:“也好。王丞相为国朝操劳几十年,总有几分功劳。现在他要闭目西去了,去看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姜韶华没有摆出天子仪仗,换上常服,领着夫婿女儿一同出宫,去了王家。  

面色苍白憔悴双目泛红的王瑾王侍郎出来相迎,躬身行礼:“臣恭迎皇上,恭迎太子殿下,恭迎长宁侯。”  

姜韶华轻声道:“王侍郎请起。”  

崔渡上前两步,伸手扶起王瑾。  

自姜韶华登基,王瑾便是女帝陛下最忠诚的臣子。丞相党被打散分化,一点点被收拢,权利平稳交接,朝堂安定,王瑾居功至伟。  

姜韶华对王瑾的器重,也是众目所瞩。王瑾今年三旬,已做了五年的吏部侍郎,且年年考核都是上上等,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吏部尚书。这等年纪,如此显赫的官位,开创了大梁官场先河。  

崔渡和王瑾的关系,一直都不错,远比外人揣摩的和谐。  

前尘旧事,早已化为尘烟。王瑾数年前就已娶妻生女,夫妻感情和睦。而且,王瑾的妻子就是崔氏女,论姻亲关系,崔渡是王瑾的舅兄。  

“生老病死,人都有这一遭。”崔渡安慰人的话语也很实在:“王丞相能活过古稀之年,已是高寿了。”  

王丞相缠绵病榻一年多,棺材寿衣都是早就备好的。然而,再多的准备,到了这一刻也不够。  

王瑾目中闪过水光,低声哽咽:“父亲知道皇上长宁侯太子殿下驾临,很是高兴。臣唐突,请皇上快一些。”  

不然,就赶不上最后一面了。  

姜韶华点点头,加快步伐。  

王丞相的寝室里,充斥萦绕着浓烈的药味,还有将死之人特有的腐朽臭气。种种气味混在一处,强烈且刺鼻。  

姜韶华连眉头都没动一下,快步到了床榻边,俯下头:“丞相,朕来了。”  

面色蜡黄头发如枯草的王丞相,吃力地睁开眼,双目中迸出一丝奇异的光彩:“皇上来送老臣最后一程,老臣谢皇上恩典。”  

一字一顿,喉咙里似被什么卡住了,说话吃力极了。  

姜韶华轻叹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