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隐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子丧期过了大半,众臣心思转移,人心浮动。哪怕同样吃馒头喝凉水,也都乐意去宫室。三三两两地结伴同行凑在一处,语意不明含糊地暗示几句,也是免不了的。  

这是皇位更迭期间必然会有的事,想管也无从管起。  

便拿陈长史来说,前天晚上和董侍郎一起用晚膳,昨日和刑部杨侍郎眉来眼去,今天晚上又去寻了另外两个“郡主党”的官员闲话。  

姜韶华自己倒不必出面了。省去了诸多麻烦,也不至于惹来郑太皇太后忌惮不满。  

“今日感觉怎么样?”进了宫室关了门,崔渡迫不及待地问道:“饿不饿?累不累?有没有想吐的感觉?”  

女子有孕初期,确实格外虚弱。  

姜韶华在人前不露半点声色,私下里在自己的夫婿面前,不必遮掩伪装,将头靠在他的胸前:“又饿又累,胃里翻腾,还好忍得住,没在人前吐过。”  

崔渡听得心疼极了,伸手搂住姜韶华,在她耳边哄道:“你先躺着,我去御膳房一趟,给你找些好吃的。”  

白日吃馒头也就算了,晚上总得吃些好的。  

姜韶华没有拒绝夫婿的殷勤,嗯了一声,躺到床榻上。头一沾到枕头,几乎立刻就睡着了。  

崔渡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回来,见她已经睡着了,又是一阵心疼。  

正犹豫着要不要叫醒,姜韶华已嗅着饭菜香气睁了眼。  

“你别下榻,”崔渡将饭菜端到床榻边,在椅子上摆好:“张口,我喂你吃。”  

姜韶华失笑:“哪有这么夸张,我就是稍微有些疲累,还没到要人伺候吃喝的地步。”  

崔渡做出一副可怜样:“我做不了别的,只能照顾你衣食起居吃喝。你好歹给我一个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姜韶华又被逗乐了:“贫嘴!”  

一勺热粥已到了嘴边。  

姜韶华张口,热粥进了口中,滑落进肚。然后一个素三鲜的包子又递到了嘴边。  

一个喂,一个吃,很快将一大碗热粥三个包子两碟小菜吃得干干净净。  

只有平时饭量的一半。  

崔渡忍不住叹口气:“什么时候你胃口能恢复如常?”  

姜韶华轻声笑道:“算算日子,应该快有三个月了。三个月便能坐稳胎相,慢慢就没那么难受了。胃口很快便会好起来。”  

这语气口吻,一听就是有过怀孕生育的经验,不慌不忙。愈发显出乍然做了父亲的崔渡手忙脚乱。  

崔渡先松口气,然后低声道:“从未听你说过孩子的事。”  

姜韶华唇角笑容顿了一顿。  

崔渡顿时后悔不已,恨不得将脱口而出的话收回来:“我胡言乱语,你别放在心上。不想提的事,就别说了。”  

姜韶华沉默许久,才轻声道:“我确实不愿再提他。”  

前尘旧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放下了。唯有这一桩,无法释怀。  

万幸,她和王瑾不会再做夫妻,那个孽障永远不会再出生了。  

崔渡立刻道:“那就不说了。”  

姜韶华嗯了一声。  

崔渡将剩下的包子和米粥吃了,收拾干净,端来温水伺候姜韶华梳洗。  

这些贴身伺候的琐事,原本都是银朱荼白的差事。这段日子在宫中,两个丫鬟都不在,崔渡很自然地接手过来。  

吃饱喝足,懒洋洋地躺在崔渡怀中,姜韶华很快入眠。  

梦境中,出现了一个稚嫩的孩童脸孔,亲热又依恋地喊着:“娘亲,不要丢下我。”  

转瞬,又化作十岁左右的模样,俊秀的小少年脸孔上有了质疑和令人不快的省视:“娘,他们都说你和郑丞相余情未了纠缠不清,这些是不是真的?”  

再然后,便是十六七岁的少年,目中露出鄙夷和愤怒:“你这个不贞妇人,轻浮浪荡,毁了王家的清名。我爹当年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不是你联合郑宸谋害了我爹?你怎么还有脸留在王家?为何不去寻你的姘头私奔?”  

“这杯酒,你自己喝了,早些上路。来世做猪做狗为牛为马,因为你根本不配为人不配做一个母亲!”  

我永远不会再让你出现在我面前。  

“韶华,”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呼唤:“韶华,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姜韶华睁开眼。  

屋子角落里燃着火烛,罩着灯罩,光线不算明亮。崔渡满目关切,拿着帕子为她擦拭额上的汗珠:“我去给你倒些温水。”  

姜韶华定定心神,嗯了一声。  

喝了半杯温水,心跳终于恢复平稳。  

崔渡一个字都没问,轻轻抚着姜韶华的后背:“离天亮还有一两个时辰,你再睡会儿吧!”  

姜韶华闭上眼,却已没了睡意。她靠着他的胸膛,听着他的心跳,深夜静谧安宁,两个人的心也似贴到了一起。  

“前世我嫁给了王瑾。”姜韶华依旧闭着眼睛,声音低如呢喃:“成亲不久我就有了身孕。儿子三岁那年,王瑾意外身亡。我成了寡妇。”  

短短几句话,如春雷般在崔渡耳边炸响。  

崔渡按捺住心里的震惊,低头看向姜韶华。  

姜韶华慢慢睁开眼睛,和崔渡对视,声音平静:“那一年,我二十岁,正是女子韶华之龄。郑宸的妻子难产而死,他盼着我改嫁,王家上下也等着我改嫁离去。所有人都以为,我一定会抛下孩子和旧情人在一起。”  

“我舍不得儿子,拒绝了郑宸,留在了王家。”  

“郑宸心中不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