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六 确实不公平!(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兰加洛斯说中了,张琳晶等人都是各大家族的精英,也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如果不能彻底让这些人臣服,对李兰绝对是重大的阻碍,而一旦他们完全站在李兰加洛斯这边,那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而这件事儿整个看,最大地受益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兰加洛斯。

李兰没有给出答案,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答案。

不过……重要吗?

战争依旧进行着,大环境,数十个军团之间打得天昏地暗,每天都有长千上万地机甲变成废甲,停顿了一会儿,双方又开始剧烈地对冲了。战斗进行了几天,use这边就捷报连连,与前一段时间的被动挨打不同,这次麦考利将军大量采用了声东击西地作战方式,避敌主力,利用优势兵力从对方的弱处下手,显然目的不在于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是用蚕食的方式给伊文特人施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战斗就轻松,战争开始,由于nup没有碰上期待中的主力决战,确实有点措手不及,连连吃瘪,这其中也让use冒出两个狠辣的战团,惊雷战团和烈魂战团,惊雷战团当然是雷行的,他的战团早已名噪use,用超级战士带队的方式是use先想出来的,显然在双方对超级战士都有防备的情况下,如何发挥超级战士的力量成了主要问题,这方面use占了先手。

烈魂战团则是萨尔塔带领的,秉承了战神家族的威望,烈魂战团确实打出了凶猛的声威,萨尔塔的治军方式源自于魔鬼小队,加上洛基家在军中的威望,烈魂战团的战斗力着实恐怖,何况配备上,烈魂战团和惊雷战团都有先天优势,这个也很正常,上头有人好办事,就算不是麦考利交代的,军需部不看僧面还要看佛面,最会看客下菜的就是他们了。

可是前一段时间满风光的魔鬼战团却消失了,听说是伤亡过大,新兵进来无法适应,无法形成战斗力,这就是战场,也许风光一时,但如果没了实力,就很快变成历史,总有新的强者冒出来。

这些特种战团的作用就是攻击军事要地,搅乱战斗。防不胜防,而惊雷战团和烈魂战团也有点竞争地味道。双方的捷报连篇飞向司令部,只是麦考利和周芷关心地不是这个,在他们看来。惊雷战团和烈魂战团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只是魔鬼战团已经失去联络有四天了,不知道他们地情况如何,而tin特战部队地情况可不怎么好,受到了重重阻碍,虽然还在周旋,但能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到达真是个问题。

这时身为指挥官的麦考利和周芷都是一筹莫展。一旦计划制定,剩下的就要部下去执行了,周芷是让魔鬼战团这张明牌来掩盖tin这张底牌,现在底牌被提前揭开。能打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不但是李锋一起的第十大队遇上了问题,其他小队也是一样,只是没李锋那边那么恐怖罢了,但每一个都不轻松,毕竟,分开之后只有一个大队的兵力,战士们只能走最难的路。精神高度紧张。有人崩溃了,不是他不坚持。而实在是太艰苦太累了,坚持远比放弃来地难,但身为大队长尼洛必须做出表率,战斗是难免的,受伤又是难免的,在这种急行军的状况下,轻伤还好,那重伤呢?

当一个重伤员趁别人不注意开枪自杀地时候,尼洛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他重伤,那中队长就可以干掉他,中队长就顶上他的大队长。

不是不想救,而是没有选择。

人道主义,让那些有闲情的放屁去吧,不屑一切代价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目的地。

当大队长作出榜样,所有战士都是一样,挡者死!

就当这次任务是一次地府之旅,就算见到阎王,也要拔根毛下来!

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艰难,有的时候,不是光有意志就行的,敌人会源源不断地来,再怎么小心谨慎,一旦运气不好,那怎么都没办法,尼洛地大队被一个团包围了,跟第十大队一样,尼洛地第一大队被称为魔鬼战团最强大队是有原因的,集体狂化,在消灭了近千地机动战士后突围。

如果仅仅是这么一两场战役,根本引不起伊文特人的注意,毕竟游击队叛乱分子,什么乱七八糟的小部队都有,只是接二连三出现这种状况,司令部就不得不注意了,而那个时候已经一个周了。

在自己的后方,竟然有累积六个团的兵力被消灭,难道敌人的大部队潜入?

不可能啊,除非空投,但空投的话,怎么都不可能躲过nup的监视,而且在这种状况下,几乎没有意义,但从哪儿冒出这么多部队呢?

经过作战科分析,对方这么干净利索地获胜,而且可以迅速离开,大概有十个左右的特战团,而且问题不断从后方传来,猜测也被确定为事实。

这一刻司令部也不能不注意了,十个左右的特战团潜入伯德姆和博罗卢拉地区,这简直是开玩笑!

但经过各后方战况的报告,对方确实有近似的杀伤力,而且动作的迅速也只有特种部队才能做到,恐怕是use这边倾巢出动了。

这次李兰加洛斯也不得不好好思量一下,什么部队能这样来去如风,找都找不到,麦考利难道想玩命?

不太像,以麦考利的沉稳,绝对不会只是为了扰乱后方就派出这么多特种部队,里面还有tin的精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前方吃紧,后方想展开包围行动,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战士神出鬼没,实在无法想象,战团这么大的目标是怎么躲过侦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