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惊人的闪电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弗朗茨1号”的问世占据了《魔术》和《奥秘》的头版,并以红十字研究会的撰写的文本为基础,就脑蝗的存在形态和危害对所有人做了一个科普。  

不得不说,真理之眼与秘银工坊的确有着属于人类双星的担当,敢于在没有和五大王国执政者商议之前就发表了这样的文章。  

让马修意外的是,脑蝗的报道并没有引起他想象中的大规模恐慌。  

以科尼、佐敦与埃里克城为例,城内的平民们对此的确有些担心,不过他们大体的态度是,相信巫师和炼金术师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现在已经有了“弗朗茨1号”的疫苗,有医治办法,反而不如一些绝症可怕。  

马修想了大半夜都想不通。  

这和预计的不一样啊…说好的人人自危的局面下,俾斯麦庄园领衔的红十字变成希望之光呢?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第二天他顶着黑眼圈抓着头发,在会议厅发呆——活尸也有黑眼圈,可见体内血液还是在运转。  

“大人,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索伊有点担心:“您还是多休息一下,最近太累了。”  

“索伊…你说,庄园里的人不怕脑蝗吗?”  

“不怕啊,因为有大人在,这里是俾斯麦庄园。”索伊脸上都是自信:“我们这里固若金汤,绝对安全。”  

“虽然的确是这样…但你们的盲目自信到底是来自哪儿啊?”  

马修忍不住将内心的话说了出来。  

听完马修的困惑,索伊反而是不能理解。  

“大人,这不是很正常吗?罗斯特大陆上以前经常出现魔灵袭击,哪怕现在好了很多,但其实危险也不少,各种奇怪的病症,让药师根本没法医治,比起脑蝗,还是失去工作,被征召成士兵更让人担心。”  

马修脑子里亮起一道光。  

他终于搞懂了。  

还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马修习惯性以现代社会的种种案例作为参照物,对比罗斯特大陆上的状况,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罗斯特大陆上生产力低下,哪怕是物产最为丰富,生活最优渥的阿基坦首都科尼,平民的平均寿命也就50岁出头,寿命长的大多是保养得当的贵族。  

原因在于,平民生活依旧处于很基础的阶段,能吃上面包,不挨饿,偶尔有一点肉和水果。  

实际从饮食上来看,根本不可能达到营养均衡,再者体力活对身体劳损极其严重,医学手段匮乏,基本上还停留在放血疗法、药草服用的阶段。  

贵族们之所以能保持健康和相对长寿,在于他们拥有特殊资源——圣植,万物主宰神殿的圣植具有恢复精力,甚至是强行消除一些顽固疾病的奇妙能力,这也是神殿本身依旧影响力巨大的原因所在。  

平民是不可能获得圣植的,所以一旦重病,就几乎是一路慢慢熬到死亡。  

在他们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死亡对五大王国的平民而言,都是非常寻常的事,他们的神经非常坚韧,远不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可比。  

条件最好的科尼尚且是这样,其他城市对此的态度就可想而知。  

以卡尔马的埃里克城为例,大伙儿都只是以脑蝗为谈资,平民们早就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和多舛,习惯性地将灾难变成笑话,减少让他们无从解决的难堪和不安。  

贵族们就要精贵多了,一个个如临大敌,在直营店外排队登记预约购买“弗朗茨1号”。按照卢卡斯回报的名单,两天时间里,埃里克城登记的第一批预订名额150人全部售出,其中九成都是购买3份顶配额度。  

庄园内第一批次的150份疫苗,马修先让格罗姆给四大王国各送去了10份。  

俾斯麦庄园居民能到红十字研究会免费注射疫苗,不过本着自愿原则,告知其中可能有未知的风险,不过只能现场注射,禁止带走疫苗。总计消耗了60份,加上四大王国的40份,共计消耗100份。  

剩余的50份疫苗,真理之眼、秘银工坊、秘法会、绞索公馆各买走了10份,最后的10份则是给了塞浦路伯爵。  

神殿方倒是一直毫无音讯,都灵商人倒是不少在直营店做了登记,可见神殿与平民的利益并非一致。  

让马修略微意外的是,魔灵议会议长贝尔并没有立即预定,而是说一切等他到庄园再详谈。  

“弗朗茨1号”之名传遍五大王国,让庄园的生产压力陡增,逾越购买的人数不断增加,红十字的学者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忙碌。  

同时,前线的战报也一封封传来。  

——萨克森东部战线,与兵蝗军团连续交锋三次,三战皆败,阵亡853名士兵,损失8具炼金傀儡,杀死兵蝗接近300只。阿尔布雷希特公爵进一步收缩阵线,后撤20公里,疏散了附近城市和村落的居民。绯蝗正式攻入了萨克森境内。  

——兵蝗夜里从海上夜袭萨克森北线,让萨克森损失了一艘中型运输船,两艘小型帆船,伤亡以及失踪士兵146名。指挥官维克多皇子以“黎明号”掩护部队,迂回作战后南撤10公里,并对萨克森北方沿海城市与村落发起疏散示警。  

萨克森战线还只是小败,阿基坦防线则是完全被打穿了。  

——两天前,阿基坦南线遭到了超过10万只兵蝗的正面冲击,前线的炮兵和步兵没坚持到一个小时就被直接洞穿防线。  

——在一天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