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忽必烈撤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们这班龟孙子,讨打不是!”脱木儿把眼一瞪,怒目横眉道。  

众守兵见状,皆是哈哈大笑,并无丝毫惧意。  

“好了,好了。咱今个过来,可不是跟你们谈带不带把的,那些东西让女人们去谈,我们喝酒!”朱元璋也笑着打断了他们的打趣。  

“重八兄,若是其他时候,兄弟我自是奉陪到底,只是现在,我们正巡防呢。”脱木儿无奈摇头道。  

“嘿!你这家伙跟我装什么大尾巴狼!巡防?那你呆这城门楼里干嘛?”朱元璋一副不乐意的压样子。  

“这么大的雨,怎么呆外面啊!轮流出生看看不就行了。”脱木儿说着又怕朱元璋怪他,辩驳道:“这要是哪位大人过来看见,那我这乌纱帽可就不知保不保得住了。”  

“头,这外头都暴雨了,这么大的雨,还是大晚上的,就算真有敌军,恐怕他们连路都看不见,朱将军冒雨而来,我们岂能辜负了将军的赏识。”  

“就是,就是。”  

朱元璋听了士兵的话语,心有忧虑的看了一眼楼外,故作笑意的继续说的:“脱木儿,怎的,老子单枪匹马而来,你们这么多人还怕了我不成?”  

脱木儿闻言,把脸一板:“朱重八,这可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们兄弟…柱子,速速取酒来。”  

“好嘞!”一名士兵穿着蓑衣,喜冲冲的出了城门楼,去取酒了。  

而就在金陵城这边,朱元璋拉着北城门众守军喝酒之际,赵云与马援两人却统领25000余白马赤备,朝金陵城奔驰而来。  

轰隆隆的马蹄之音被雷雨之声掩盖,他们的身影也因为黑夜与大雨而变得模糊不清,当然,虽然大雨和黑夜完美的遮掩了他们的声音与身形,但同样也变相增加了他们的负重,衣服与甲胄因为雨水而紧紧贴在了身上,使人血液不通,极为难受。在没有护目镜的情况下,他们的眼睛更是被雨水滴的通红、生疼。  

而这些还不是最严重中,在这种漆黑的夜晚加上瓢泼大雨,尽管将士们努力的睁大了眼睛,而很难辨别周围的环境与物体。  

当然,这些问题也都在赵云与马援的考虑之中,首先他们探查出了一条没有障碍,直通金陵城北城门的道路,同时拉开骑兵之间的距离,恒定他们的奔袭速度。  

同时,赵云与马援两人冲在最前,为军队指引方向,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也依旧无法断绝事故的发生,一旦有人出现任何偏差,都有可能造成自我毁灭性的伤害,这不仅考验了士兵的骑术,更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鼓舞士气,这一次赵云许诺将士们,凡随他冲锋者官升三级,赏百金,战死者抚恤500金!  

在赵云给出的重赏之下,士兵们虽知此行凶险,然而依旧决定追随,就这样,2万余白马赤备在赵云的统领下,于雨夜中狂奔,以图偷袭金陵城!  

而朱元璋那边也与北城门的守军们喝开了,脱木儿连自己派出的小弟,许久未回也没有发现。  

此时,陈友谅正接着城门楼内的喧闹之音,袭杀出来巡逻的士兵,带领50名潜伏进金陵城的红巾军迅速接手北城门,并缓缓打开城门,在夜雨下,城门开启的声音同样被完美掩盖,如今金陵城中的官员、百姓已歇下,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北城门的变故。  

在赵云和马援的带领下,白马赤备有惊无险突袭进了金陵城中,直到这个时候,附近的官兵才发现了这边的动静。  

陈友谅见任务完成,带着手下冲进了城门楼中,不费摧毁之力的脱木儿一行击杀,带着微醉的朱元璋朝城外跑去。  

虽然,他们的身份目前还没有暴露,但他们依旧不愿冒险继续潜伏了,只可以了脱木儿,正想着让婆娘给他生个大胖小子,结果因为错交知己,而命丧黄泉,正应了小兵的那句话,他的婆娘想要生带把的,只能让别人帮忙了…  

虽然赵云与马援两人已经杀入金陵城中,但他们依旧不敢杀入皇宫,那里是禁军所在,这么点兵力过去,必死无疑。  

进入城中,赵云与马援两人各带一半人马,朝左右两边杀去,他们要做的,就是在皇宫附近的禁卫军赶来至少,在金陵城中制造厂出大动荡,越乱越好。  

如果是寻常,那自是几把火的事情,但如今,火攻是不可能成效了,他们只能通过屠杀外围的百姓,来引起暴乱。  

辽宁行省,忽必烈正站在大帐门口,看着眼前的瓢泼大雨,心中异常烦躁,如果不是这场大雨,今晚他定能一局定乾坤,夺下辽宁行省。  

可惜,这贼老天都要与他做对!  

“陛下,不好了!不好了!”  

正在忽必烈正在烦心之际,阿里海牙却神情慌张的跑了过来。  

忽必烈见状,心中一沉,连忙开口问道:“阿里将军何事如此惊慌,速速道来!”  

“陛下,金陵城中有汉人内奸,一个时辰前,大燕军队偷袭金陵城,城中百姓被杀过万,伤者不计其数…”  

“噗…”  

“陛下,陛下!还请军医,快请军医过来!”  

然而还不待阿里海牙说完,忽必烈突然怒火攻心,吐出了一大蓬鲜血后,昏迷了过去,阿里海牙一边大喊着,一边与禁卫军将忽必烈往军医住所而去。  

随着赵云与马援的这一次奇袭,彻底的扭转了辽宁行省的战局,次日一早,苏醒过来的忽必烈便带着大军,不甘的选择了撤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