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进攻杞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战火蔓延,沙尘飞扬,战鼓宛若雷鸣,杀喊响彻天地。  

杞县县城,城墙上的县令如丧考妣。  

不是说只是农民起义兵吗?!  

这标壮的战马,严明的军纪,锋利的长毛,坚硬的铠甲,就差没打起云国公的旗帜了!  

城内的守军,是县令搜刮地皮三尺,才集合起来的青壮队伍。  

他们被城墙下的敌人气势所慑,士气萎靡不振,战意寥寥。  

好在天色渐黑,敌方并没有打夜战的想法,而是在距离城墙五百米处,开始露营扎寨。  

这做法,挺冒险的。  

如果县城内的守兵想搞夜间突袭,只需短短几瞬,就能攻得到对方的营寨。  

可惜,守军没什么战斗意志,敌方不攻城,他们就已经阿弥陀佛了,万万不敢想什么趁夜偷袭的事。  

城墙下,梅棠盯着大铁锅,咽了咽口水:“怎么不用炸药攻城?”  

“把火烧大一点,不要盖盖子,让味道散出去!”元娘调拨一队士兵去帮厨后,这才回到火堆前。  

“炸药多难得啊!何必浪费在这区区杞县!”  

整个军营,有条不紊,纪律严明。  

在军营内走动的大多都是云州士兵,原本冲锋陷阵的起义兵则被当成民夫和厢兵用。  

对此,杨澜和杨老四等人很不服气,他们暗戳戳地等着看元娘的笑话。  

元娘就带了六七百女兵过来,梅棠的五百云州兵散在起义兵队伍里,只能抽调出一百人,交给元娘驱使。  

杨澜冷笑:“杞县和荧阳县不一样,富户人家颇多,他们肯定不会束手就擒!我就看元将军如何用几百人拿下杞县!”  

杨老四附和:“这臭娘们儿过河拆桥,我们这次啥也别干,等着她来求我们!”  

“没错!他们在如何厉害,总不能一一当十!”  

“不过是些女娘罢了,还真当自己是什么天兵天将!一个个鼻孔朝天,眼睛都长在了头顶上!”  

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小,等到最后,没有人说话,只有此起彼伏的肚子咕咕叫声。  

“去他娘的,这群小娘子,打仗的水平厉不厉害,不知道,但这做饭的手艺,是真的高!香得我口水直流。”  

元娘用银钱或者等额的米粮,从不少百姓家中收购了一批猪羊。  

炊事兵们,正在宰杀猪羊,猪血收集起来凝结成血块,放入滚烫的锅中。  

再往里边加入豆腐,干粉条,蒜末,大葱等调味料。  

没多一会儿,猪血粉条豆腐的香味就顺着水汽蔓延开来。  

在另一个大锅里就用猪骨头熬制成了浓浓的白汤,正咕噜咕噜冒着泡泡。  

第三个大锅,则是让炊事兵们大显身手。  

干煸椒盐排骨,干炒猪肉丝,公煲猪肉丁,肉包子,烤肉…  

这丰盛的伙食是许多起义兵,连过年都没见过尝过的,连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伙食可真好!”起义兵们围着铁锅,吸溜口水。  

尽管他们的眼珠子都快掉到锅里去了,但没有人敢上手抢。  

实在树哥儿被打成血人的样子太吓人,短时间内,他们不敢去挑衅女将军。  

好在,元娘没打算吃独食,最好的,最热乎的菜,肯定是自己人优先。  

至于其他的,元娘大方地分给起义兵们。  

起义兵本来就是因吃不饱肚子才起义的,日子本来就艰苦,攻占县城后,也不过是想吃上满满的一大碗米饭,就觉得日子美极了。  

他们三五成群,围着篝火,篝火上架了架子,架子上挂着陶罐,罐子里是分来的猪血豆腐粉条。  

粉条被炖入味儿了,颜色带着酱油的赤红,吸溜进嘴里,满满是汤汁的鲜味。  

再配上一碗大骨头面片汤,这日子没得神仙来了也不换!  

“其实,女将军人挺好的,没因为我们得罪了她,就让我们去当炮灰。”  

“是啊,人家吃着云国公的粮,收的云国公的军饷,肯定要按规矩办事。”  

“树哥儿不争气,他表现的那么好,万一能当云州正规兵,什么女人娶不着?”  

“是呗。”  

元娘还不知道,一顿丰盛的晚饭就收了一大波人心,她更关注杞县城墙上的反应。  

杞县城墙上的守城兵们肚子饿的咕咕叫。  

他们蹲在高高的城墙上,穿着单薄的衣裳,手里拿着一个硬硬的杂菜饼子。  

县令说,只要肯来当兵,一天三顿饭,每顿饭,一个饼子,一碗粥。  

他们低头看了看清亮如水的粥,鼻尖萦绕着各种肉香,喉头一上一下,不停地吞咽着口水。  

“真香啊。”  

有人把硬饼子撕碎泡在粥里,假装自己吃的是肉沫粥。  

可惜,这样的幻想,很快就被打破了。  

因为敌军不做人!  

元娘派出几个嘴皮子利索,声音洪亮的士兵,去城墙下叫门。  

他们也不说别的,就报菜谱。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晾肉,香肠,什锦苏盘儿…”  

来回说了好几遍,终于有守兵忍不住了,从城墙上探出头来,怒骂道。  

“遭瘟的玩意儿,你们再敢馋老子,信不信老子撒泡尿,浇你们头上?”  

报菜谱的人不理,声音更大了些。  

守城士兵抓狂了:“你们有完没完了?报这些有什么用?我又吃不到!”  

报菜谱的人这才有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