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我们不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什么情况?!”偷偷去刮风的副将顾海等人,还没到抚冥镇北城门就察觉到不对劲。  

王不喜眯起眼睛,用手在眼眉搭了个凉棚:“确实不对劲!”  

“驾!”  

顾家军连带着王不喜事等人加快回城的步子。  

刚到城门口,副将顾海就知道内心的不安感来自哪里了。  

自从大将军大力发展云州后,抚冥镇从早到晚就热闹了许多,但是今天,明明时间将近正午,整个抚冥镇的街道却冷冷清清!  

顾海心里一咯噔,难不成鞑子突袭抚冥镇了?  

但是不应该呀,自己只是带走了顾家军,抚冥镇还有李老大防守呢!  

就算鞑子偷袭,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打斗的痕迹!  

“怎么回事?!”顾海的目光如鹰一般射向守城的兵卒。  

对方见到副将回来,颇有些心虚地移开目光。  

其实他应该挡下那些进城的百姓的,但他不敢,也不想。  

若非今天轮到自己当值,他肯定也会加入那群人的。  

“说!”副将顾海大喝一声,如虎啸一般,听得人心肝直颤。  

守城兵卒垂下头,小声道:“百川书院的夫子们在刺史府门前静坐,百姓们也去刺史府请愿了!”  

副将顾海的脸色刷一下变得惨白,妈的!难道抚冥镇要起民变了?!  

大将军岂不是危险了?!  

顾海猛地一抽马鞭,顾不得抚冥镇内不许随意骑马的禁令,率全体顾家军直奔刺史府而去。  

王不喜等人紧紧跟在后面,急出一头冷汗。  

这要是被人偷了老家,让大将军有个损伤,纵使自己万死,也难以辞其咎!  

众人来到离刺史府还有三条街的时候,就已经寸步难行了。  

顾十三爬上周围商铺的屋顶,踮起脚尖远眺,心脏突然一顿,只见这三条街全是密密麻麻的百姓。  

他们不发一言,像个木偶人一样呆呆地站在那里。  

这幅诡异的场景,纵使是见多识广的顾十三也不免心中大骇!  

随即,刺史府那边发生了一些骚动。  

然后就像一颗巨石,突然抛入平静的湖面,掀起一层层波浪。  

那骚动就像这层层波浪一样,向四周蔓延开来。  

原本但恍若木头人的百姓们,就像平静的火山突然爆发,一个个声嘶力竭起来。  

“不能退!”  

“云州界碑不能退!”  

排山倒海般的呼啸,冲击着顾十三等人的耳膜。  

众人这才明白,这群百姓们为刺史府门前是想做什么。  

副将顾海说不清楚自己心中是何滋味,从军数十载,这是他首次看到百姓们主动请战的。  

即便是顾战神在的时候,百姓们顶多是帮他们带带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但从来没有这样强烈的要求请战!  

王不喜深吸一口气,担心这群百姓火气上头,冲了刺史府,急忙下马,一边高喊着,一边挤进人群。  

“大家让一让,我是沃野镇县令王不喜!前来找刺史大人复命!”  

顾海等人也反应过来,着急地往人群里挤去。  

“让一让!大家让一让!我是顾海,要找刺史大人复命!”  

“别喊了!让我进去!”  

王不喜等人费了好久的功夫,才挤到刺史府门前,此刻他们衣衫凌乱,头发乱糟糟的。  

王不喜喘着粗气,在众目睽睽之下,双膝跪地,故意提高声音道:“启禀大人,昨夜刮起南风,把云州界碑往北吹了一百里!请大人下达指示!”  

此言一出,全场刹时安静下来。  

风把界碑往北吹了一百里?!  

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过了好一会,人群轰地一下炸开。  

“王大人的意思是,我们把界碑往北挪了一百里?”  

“那还后不后撤了?”  

“应该还是会后撤的。”  

“哼哼,虽然如此,我心里还是憋闷得紧。”  

众人的心情复杂极了,原本的一股气,堵在喉头,不上不下!  

大将军有所动作,这一点虽然抚慰了众人,但这结果并不是大家想要的。  

这就好似一拳挥出去,打到了对方,但只碰到了衣摆!  

真叫人难受极了!  

“夫子,我们还静坐吗?”夏乐知轻声问牛锦一。  

牛锦一轻叹一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朝顾南夕行了个礼,准备离开。  

“夫子?”  

牛锦一的声音虽轻,但能让周围人都听清楚:“走吧,莫叫大将军为难。”  

抗旨不遵,顶着全天下口诛笔伐的压力,大将军能让界碑北移一百里,已经很好了!  

最起码,她告诉了全天下,云州不是软柿子,云州不是没能力护住这五百里,只是为了天下和平稳定,所以选择退让!  

“夫子,为何我还是难受?!”夏乐知的眼泪在眼眶里滴溜转。  

牛锦一摸摸他的脑袋,他的心中更堵得慌:“这种,就叫无能为力。”  

被人摁着脑袋,咽下这份委屈!  

这是云州百姓们以前经常遇到的,但自从大将军来了之后,云州百姓的腰杆子一点一点挺起来了!  

他们许久未曾体会过这种感觉。  

如果从未见过光明,他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从未堂堂正正站直过,他们可以忍受卑躬屈膝。  

但是,大将军顾南夕给他们带来了光明,连拉带拽地板直他们的腰背!  

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