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两个方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顾南夕“顾虑的第一件事,我们会派农家子全程跟进,从育种到最后的收获都会有专人来村里辅导。”  

村正欲言又止。  

顾南西笑着道“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毕竟是一件新鲜的作物,虽然去年已经在试种一批,产量挺高。但它一年长得好,不代表第二年第三年也能长得好。”  

村民们连连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  

顾南夕推心置腹道“所以呢,我现在想到两个方案。一个是你们替官府种植玉米,无论收获如何,都跟你们没关系,你们都是按月拿钱。当然,丑话说在前头,我们会派人全程监督,若发现有那偷奸耍滑的或者故意使坏的,不仅拿不到钱,还要赔偿。”  

这个做法就是把风险全部转嫁到县衙身上,进行农民职业化,有点像后世北大荒的操作。  

村民们有些心动,毕竟种地这回事就是看天吃饭。  

今年要是风调雨顺,稻子长得好,交完税后还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若是遇上那灾荒年间,不仅填不饱肚子,还得倒欠官服田税。  

村正稳了稳心神,示意村民们安静下来,认真听大人讲话“大人,那第二个方案呢”  

顾南夕端起一个陶碗,喝了口热水,略带些甜味,想必是村正媳妇儿往里边撒了些糖。  

“第二个方案就是合作种植。我先把种子借给你们,你们收获后,把种子还给我。剩下的玉米,像草原人卖羊毛那样,卖给官府。但这个收购价,肯定会比市场价要低上一两成。”  

这个方案比起第一个方案,村民们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同时,如果玉米丰收的话,村民们赚的也要比第一种多两个方案各有利弊,村民们一时难以选择。  

眼看着天完全黑下来,顾南夕也就不再待下去了“不用着急,你们慢慢想。七天内,想清楚了就去怀朔镇县衙签合约。一式三份,你们手里一份,县衙一份,刺史府一份。”  

初春的夜风还是很凛冽的,村民们顶着寒风,一路把顾南夕一行人送出村口。  

顾南夕说了好几次,叫他们先回去,村民们还是送出村口三里地,这才踩着月色回村。  

颜同初见顾南夕只出来一趟,就解决了让自己头疼的难题,心中佩服不已。  

不愧是大周第一智者顾南夕“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吗”事关春耕,顾南夕不得不多问几句。  

颜同初重重点头“放心吧大人,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大人,如果村民们选择第一种方案,我们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顾南夕拢了拢斗篷,脸上浮现一丝疲惫之色“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我们云州哪一步不是在豪赌”  

主薄拉拉颜同初的衣袖,小声道“大将军这是在为以后做准备呢”  

无论是开发盐碱地还是种植玉米,都是在为云州粮食自给自足努力目前,云州的粮食超过一大半是靠粮商们从南面运粮过来。  

价格贵不说,更关键的是这个命脉不能一直被别人掐住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对方只要掐断这粮道,云州很容易陷入崩溃之中颜同初也懂了,不再多言。  

回去的路上,马车被两辆三轮车给挡住了去路。  

“怎么回事”顾南夕掀开车帘,探头一看。  

原来是官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这次路面上更是出现两个大坑,两辆三轮车都被陷了进去了。  

两个年轻人在前面哼哧哼哧地踩着,但三轮车纹丝未动。  

三轮车的车斗里装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这叫两个年轻人想抬都抬不起来。  

年轻人看到自己的车挡住了路,连连朝顾南夕致歉“这位夫人,实在是不好意思我兄弟已经去前面的镇子喊人去了,等人来了,我们就能把三轮车抬起来。”  

借着月色,顾南夕清楚地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眼窝深,鼻梁高耸,看这长相,不像是中原人,但他们又一口流利的大周话反正也走不了,顾南夕干脆坐在车辕上和两个年轻人唠起了家常。  

“你们这是运送的什么看上去挺沉啊”  

两个年轻人,其中年长的一个性格开朗外向些,他打量一眼顾南夕等人,觉得不像是坏人,于是开口解释道。  

“我们从抚冥镇买来的特产,有羊肉罐头和水果罐头,打算卖到朔州去。”  

都是罐头啊,那难怪这两个小年轻人不敢随意把货物搬下来这要是搬的过程中,不小心碎掉一两罐,还怪叫人心疼的。  

顾南夕招呼着绿梅给在场的人发些点心。  

两个年轻人捧着精致的点心,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顾南夕“相逢即是缘。这大晚上的,吃点东西,垫巴一下。”  

见顾南夕如此热情,两个年轻人红着脸,共同分一块点心,把另一块小心翼翼地收到兜子里。  

顾南夕“我瞧着你们的长相,不似中原人啊。”  

年轻人身形一顿,犹豫几下,还是老老实实地回道“我阿娘是汉人,她曾经被鞑子掳走过,好不容易才回来的。”  

这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顾南夕也就没有再问。  

云州境内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母亲是汉人,父亲不详。  

这样的混血儿,其实是云州的三等公民,经常会被村民们欺负。  

年轻人倒是想得挺开,主动道“自打大将军来了云州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不少,村里人都忙着挣钱,也没工夫搭理我们。阿娘不许我们跑草原去,我们便想着南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