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虎母无犬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吃完大饭,守完岁,苏玄明点燃云州送来的烟花爆竹!  

那烟火直冲夜空,在黑幕下骤然炸开,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就是小南夕送来的烟火啊!确实很漂亮!”  

“整个京都除了皇宫那边,也就咱们府上的烟花最为艳丽!”  

在全城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次日,崔三论带着苏玄明给朋友们拜年。  

崔三论原本也想带苏云烟去,但苏云烟拒绝了。  

苏云烟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墙上挂着一幅大周地图。  

这个地图上,云州被标成红色。  

那里是阿娘所在的地方。  

除此之外,云州到京都的两条路线也被用红色标记,这是已经打通的商路。  

其中一个条贯穿整个相州!  

如今,相州宋家像是被蛀空的空穴,在外人听来,仍然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宋家,只有相州人才真正清楚,真正能做主的宋家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宋知州!  

“阿娘,义兄们都开始行动了!我也不会辜负您的教导的!”  

除了《厨神秘籍》,阿娘还曾经给过自己的一本书《三十六计》,这本书中有一句就叫做暗度陈仓!  

目前在大周,想要传递消息,只能走邮驿。  

按照运送东西的速度和类型,可以将邮驿分成两类,一个是官驿,一个是民驿。  

官驿传送的大多是军情,重要文献,皇帝旨意。  

民驿传递的大多数是信件,口信等。  

传送加急军情的信使每天能行五百公里。  

至于民驿,从京都到云州,基本上要两个月,这还不保证能准时到达,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  

民驿的点很少,顶多送一送京都和周边。大部分百姓都是托熟人或者商队送信。  

苏云烟的手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  

这一次苏云烟成立的百达驿站,就是打算在全大周铺网,目标是保证每州每县都有百达驿站的驻点!  

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但苏云烟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做到!  

苏云烟并不是脑子一热就做出这样的决定,相反她的心中已经有了规划。  

整个百达驿站以三个点为中心,分别是云州抚宁镇,京都,杭州!  

京都有七条线路!  

第一条起点是京都,终点是云州的沃野镇!一路途经靖州,惠州,兰州,凉州,瓜州!  

第二条起点京都,终点是岭南。途径象州,鄂州,宏州,吉州,直到南郡!  

第三条起点京都,终点是西南。  

第四条起点京都,终点是云州的抚冥镇。这条线路将贯穿河南河中两郡,连接朔州!  

第五条,第六条…  

苏云烟拿起笔草,画起线路图。  

这七条线路足以覆盖整个大周!  

紧接着就是海外路线!  

以杭州为中心,向琉球,东瀛,南洋辐射!  

北面则是以抚冥镇为中心,北上草原,西往西域,可从御夷镇的海口,海行到高丽!这样就能减少北方严寒对商陆造成的阻断。  

苏云烟把自己画好的路线图和现行官驿图,叠加在一起!  

自己画的这张图显然辐射疆域更辽阔更密集。  

但这还不算什么!阿娘的野望比自己画的地图大多了!  

苏云烟垂眸,掩下眼底炙热的火焰。  

若真有那一日,自己的百达驿站摇身一变,就能成为阿娘传递军情的血管!  

天下大势,天下资讯,将尽在阿娘掌握之中!  

这或许也是文钰远上云州的用意所在!  

北有文钰,京都有自己,南有姝瑶。  

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苏云烟深呼吸一口气,走到窗前,推开窗户。  

依稀能听见府门外,时不时的爆竹声,以及百姓们的欢声笑语。  

这和平稳定,幸福安宁的生活背后,是云州骑兵们顶风冒雪,浴血奋战!是阿娘以一女子之躯,扛起整个大周的脊梁!  

若是君不负我,我定当誓死报效。  

君若负我,顾家守的是国,忠的是民,而非龙椅上的那位!  

苏云烟冷着一张脸,把自己画的那张图以及宋知州送来的信,扔到火盆里,化作一缕火光和飞灰。  

顾家三代忠良,竟然剩下阿娘这一根独苗。  

若是这朝堂,连阿娘也容不下,倒不如改天换地,写新章!  

“小娘子!圣上他…”小厮气喘吁吁,惨白着一张脸,显然是又惊又怒。  

苏云烟心下一沉,不知道这年轻皇帝在大过节的好日子里又要如何给人添堵!  

“慢慢说来,不要着急,天也塌不了。”  

小厮喘着粗气,语速极快:“坊间都传遍了,圣上他要卖官!”  

“原来是这事儿,没事!从开国太祖开始就一直有卖官的事儿。”苏云烟坐下来。  

买官卖官,哪朝都有。大周朝只不过是把这事做到明面上罢了。  

“关键是这次圣上说是要为云州筹备资金,所以才卖官的!”  

苏云烟蹭一下站起身来。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牛大人当初写奏折给圣上诉苦哭穷,都没要来一文钱。  

圣上怎么可能良心发现决定给云州拨款?  

这分明是打着支援云州的幌子,肆意搂钱呢!  

毕竟大周朝现在富裕的很,要卖官的话,总要找个理由和借口,这不就拿云州当理由!  

圣上能赚一把钱,还能抹黑一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