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走敌人的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空一声巨响,暴雨如注,天地之间一下子笼罩在黑暗之中,只剩天际忽现一道白光。  

银蛇般的亮光在黑暗中狂舞,照清众人脸上的神色。  

苏玄明是一腔怒火,咬牙切齿,但手却紧紧护在胸前,生怕雨水把信件打湿。  

永昌侯的表情还定格在刚才发怒的那一瞬间,但眼神里的惶恐恐惧却叫顾南夕瞧了个一清二楚。  

藏在拱门外的侯府老太太和段姨娘,听到这话则是膝盖一软,彻底瘫软在地。  

至于周边听到这话的婢女和小厮们,扑通一下跪下来,脑袋深深埋到胸腔里,浑身抖如筛糠。  

顾南夕深吸一口气,即便她心理素质再强大,陡然间听闻这个噩耗,一时间也反应不过来。  

原本日子过得好好的,顺风顺水顺财神,怎么就突然间冒出这么一个大事所以原着中永昌侯府被满门抄斩,究竟是因为三个子女还是因为永昌侯顾南夕稳稳心神,对苏玄明伸出手去,沙哑着嗓子“大郎,把证据给我。”  

永昌侯闻言,有一瞬间的慌乱“你怎么能相信这个小儿的胡话我可是你的夫君”  

顾南夕挪挪脚步,离永昌候远一些。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谁知永昌侯会不会突然发癫苏玄明眼眶蓦地一红,阿娘没有质问自己是真是假,而是坚定的选择相信自己。  

苏玄明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顾南夕身前,把顾十三的信小心翼翼地从胸前掏出,递给顾南夕。  

顾南夕展开信件,仔细一看,顾十三的信件描写得十分详细,甚至连永昌侯从何时开始组建私军都写得一清二楚。  

看完这封信,顾南夕的心彻底死了。  

这永昌侯府的名义掌权人带头作死,还有活路可走“阿娘,您和爹爹和离吧。”  

苏玄明只能想到这一个法子来保全自己的亲娘。  

“还有妹妹,赶紧给妹妹订门亲事。他不是和阿勒川那小子眉来眼去吗让阿勒川带着妹妹北上”  

苏玄明眸光暗了暗“还有二弟让他赶紧去南京海上波涛汹涌,消失个把人,上何处去寻”  

顾南夕抬头望向苏玄明“那你呢”  

苏玄明抿嘴笑“我是侯府长子,自然是待在府中。”  

如果自己也想办法脱身,那么一旦东窗事发,众人发现三个孩子全都走了,不就说明阿娘早就知道这件事,却隐而不报牺牲自己一人,能保全阿娘和弟弟妹妹的性命,苏玄明觉得很值得“胡闹”顾南夕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自己可以接受因苏玄明三兄妹受到连累,但绝对不接受因永昌侯这个大渣男连累整个侯府万分危急时刻,顾南夕也不摆烂了。  

这永昌侯毕竟是苏玄明兄妹的亲爹,他们不好下手,自己却是可以的顾南夕对院子角落里的一个黑影点点头,只见那道黑影如猛虎一般,转眼间,冲到永昌侯身后永昌侯软软倒地“小姐”黑衣人看向顾南夕。  

“顾三十九,你把他绑起来,看管好他不许旁人靠近,也不能让他逃脱”  

“遵命”  

不摆烂的顾南夕是个聪明的人,她回想起顾十三临走前跟自己的对话,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想必是苏玄明三兄妹对永昌侯起了疑心,便委托顾十三去调查。  

阴差阳错之下,顾十三以为这是自己的意思,临走前不放心自己的安危,便留下顾三十九幸好有顾三十九,不然真要打起来,自己绝非永昌侯的对手这一幕发生的太快,几乎就在一两秒钟之间。  

等到顾三十九扛走永昌侯后,侯府老太和段姨娘已经被吓得泪流满面。  

顾南夕这是要杀人灭口啊万万没想到顾南夕却叫众人回自己的住处,该干嘛干嘛。  

“阿娘”苏玄明是彻底看不明白了,把这些人放回去,不出几日,永昌侯造反的事就会被传得沸沸扬扬顾南夕“你去找知州,叫他把流言搅乱”  

“为何”  

顾南夕轻笑“你可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第一次小孩说狼来了,村民信了,第二次小孩说狼来了,村民们还是信了,你猜第三次,村民们还会不会信”  

苏玄明懂了,为了抢占先机,他连衣服也来不及换,便撑着雨伞消失在雨夜里。  

与此同时,顾南夕让绿梅去请文钰过来。  

夜黑风高,暴雨倾盆。  

本来打算安睡的文钰一听是永昌侯夫人的连夜召唤,立刻知道这是出了大事文钰二话不说,披好衣服就坐上马车,跟着绿梅来到侯府。  

她一进到书房就看见顾南夕神色凝重,奋笔疾书。  

顾南夕也顾不得寒暄,一边写一边道。“文钰,事情紧急,你我联手把孤城传第二部写出来争取明日就送去百花印刷厂,后日就叫京都人手一本”  

文钰倒抽一口凉气,催稿催得这么急顾南夕头也不抬“大纲我也全部写好。前两回的细纲也完成,这次你无需斟酌词句,我们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文钰打开细刚一看,这孤城传第二部,主角是那座孤城的年轻幸存者,为了报仇,想要探查当年援军未来的真相文钰再打开大纲,整个故事脉络就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灵感蜂拥而至。  

原来当年,云孤城的信被传到都城后,都城内就有一则流言说云孤城实际上已经叛国,这封求援信是一个陷阱目的就是为了把朝廷主力吸引到边关后,敌人和云孤城里应外合,一举剿灭大军朝廷也因为这则流言争论不休,最后皇帝被说服,也认为云孤城实际上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