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域外来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到底要关多久啊?永昌侯夫人怎么不递个信儿来呢?”官衙的主官愁眉苦脸,只觉得这上班的日子太过难熬。  

主薄给上司端上一碗凉茶:“大人,消消火气。既然侯夫人没发话,我们就拖着便是。”  

不提审,不问话。这个不正是大家擅长的?  

“只能如此了。”  

与此同时,京都的茶楼酒肆内,也就这一个话题探讨得唾沫横飞。  

“我下了一百文,不出十日永昌侯铁定会被放出来!”书生模样的男子喜上眉梢,只觉得这赌盘开的,就像是送人钱似的。  

“夫为妻纲,永昌侯夫人再如何特立独行,也不至于敢把一个侯爷关到地老天荒!她已占够了面子,差不多点就会收手的。”书生分析的头头是道。  

有人却把目光撇向坐在角落里的宋大:“宋大,你如何看?”  

“我没下注。这看上去是夫妻俩的斗法,谁知道里面还有没有旁的说道?”  

宋大谨慎的很,在侯夫人没明确表态之前,他绝不会浪费自己的一文钱!  

“嗨,你就是太谨慎了。总把永昌侯夫人想的那么厉害,追根究底,她也不过是一个女人罢了。”  

有茶客取笑道。  

福全茶楼二楼包间内,除了三个长聚的夫人又多出来一个济国公世子。  

济国公世子大大咧咧地坐在圈椅上,心有余悸:“夫人,我往日叫你多学学顾南西,这都是为夫想错了。像这样的母老虎,你莫要学她。”  

济国公少夫人难得的休闲时光,被自家夫君打断,心中不悦,但面上含笑:“那人难不成真的是永昌侯?”  

济国公世子恨铁不成钢:“可不正是那废物!在边关混了十来年,怎么就败在一女子手上?这笑话闹的,丢尽脸面!”  

济国公少夫人垂眸,温柔道:“这么说来,诸位大人们和圣上,其实都是知晓那人的真实身份?”  

“那是自然,他又不是那一岁孩童,隔上十年变化颇大。”  

济国公少夫人图穷匕见:“那为何大家不替他主张身份?”  

济国公世子的一口茶水,险些没喷出来。一张脸被呛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个缘由来。  

他总不好说,大家都畏惧永昌侯夫人,怕扰了她的兴致,坏了她的布局,最后倒招来祸事。  

“女子还是要在家相夫教子才好,像夫人您这样的,是极好的。”  

纪国公少夫人抿嘴轻笑,眼底却一片自嘲:“我自是极好的。”  

主动替夫君纳妾,照顾庶子。这不好,如何还要更好?  

但从夫君们的表现来看,男子们也不过都是些欺软怕硬之徒。  

包间里一时沉默下来,镇国将军牛夫人不喜世子的做派,便先告辞了。  

陈国公少夫人紧随其后。  

好好的一场下午茶,被整得七零八碎,着实是扰人兴致。  

“往日里,恨不得把自家夫人贬到尘埃里去。今日,却又想起夫人的好,生怕自家夫人学起侯夫人的泼辣。真叫人看不起。”  

镇国将军牛夫人刚走出福全大楼的大门,就义愤填膺起来。  

陈国刚少夫人兴致恹恹:“都赖他!没眼力劲儿的!夫人们的聚会,他偏要来插一脚!跟显不出他来似的。”  

两人愤愤不平,正准备回府,却见道路尽头一片骚乱。  

“发生何事了?”  

牛夫人一把揪住满脸兴奋的宋大。  

宋大扭头见是牛夫人,这才按捺住焦急的心情,仔细道:“有边关守将来了京都。”  

“这有什么新奇的?每年不都有各地守将换防?”牛夫人不以为意。  

“关键是,他们还带来两伙异族人!一伙儿长相跟中原人类似,只不过更粗犷些,只有几十号人。”  

“另一会儿,浑身包着长袍,头顶戴长布,眉眼深邃,鼻梁高耸,均是络腮胡。更关键的是,他们居然骑着骆驼!”  

京都经济发达,总有各色人群来京都做生意,但被军队压着过来的,可并不多见。  

更何况,因为京都水路四通八达,大部分商人都喜欢走水路,承载的货量大,又方便,安全性也高。  

极少有人骑着骆驼,大老远跑来京都。  

牛夫人反正也没事儿,便想着去凑个热闹。  

域外来客,被拦在京都南门。  

他们被眼前恢宏大气,高耸巍峨的城墙直接震惊住了。  

一个个极其听话地下了骆驼,排着队等待核实身份核实。  

至于那些边关的将士,则在城外指定地点扎营。  

“你们是自何而来?”守门士兵八卦,问副将。  

“边关。”  

“我们大周疆域辽阔,你从哪个边关而来?是谁手下的兵?”  

副将神色间有些为难,最后双眼睛一闭,豁出去一般,冷冷道:“永昌侯。”  

好在守城士兵并没有多问,只是暗自嘀咕:“最近永昌侯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有点高啊。人人都说自己是永昌侯。”  

“这些异族人又是怎么回事?”  

副将:“不该问的,不要问。”  

“就算我不问,等你们面见圣上,不出半天,这京都全都得知道。”  

守门士兵,查验过异族人身上并没有携带危险武器,便把他们放行了。  

“哇!叽里呱啦!”  

“唛哩唛哩轰!”  

一入内城,异族人就被京都的繁华给迷了眼,只觉得两只眼睛都不够看,恨不得爹妈多给自己生出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