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开武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汉坐在自家门口望着远处乌泱泱的人群,咋舌不已。  

“这密密麻麻的,比地头上冒头的秧苗还要多。他们是来这儿过春社来了”  

耿大娘拎着篮子,弓着腰,挖路边的野菜。  

这初春的野菜,最为鲜嫩,用滚水一焯,无论是放在汤饼里,还是放点油拌着吃,都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手脚不麻利,眼神不利,还抢不着这些野菜呢。  

“家里的野菜都快放不下了,你还挖这些做甚给村里人留下。”老汉不忍心自家老婆子那么辛苦,可说出来的话却不甚顺耳。  

好在耿大娘跟他过了大半辈子,深知他的脾性,不以为然道“你当这些是给你吃的这是我要拿去卖的”  

耿大娘满脸放光,似乎看见一丛丛的野菜变成了一枚枚铜钱“这些人在百川书院堵着,一堵就是一整天,不得吃点不得喝点啊”  

“周围还有那些闲汉等着呢。城里的美食不比这也太可口”  

耿大娘虚空点了几下“你个老头子,莫要泼我冷水。这里离城里那么老远,一来一回得费多少时间我这可都是新鲜热乎的,我在卖的便宜一些,总能赚点。”  

老汉见拗不过她,只能慢吞吞地站起身,帮她一起挖“这么说来,咱家又沾永昌侯夫人的光了。”  

耿大娘笑成一朵花“人人都说永昌侯夫人是河神娘娘,依我看,她是咱家的财神娘娘我只盼着,这百川书院能办得长长久久,最好与延绵数百年”  

老汉一眼就瞧出她的小心思“好叫你的子子孙孙,都吃上百川书院这碗饭”  

耿大娘嘿嘿直乐。  

村子里就是这样,谁在村东头放了个响屁,转天就能传到村尾。  

耿大娘的动作很快就被村里人知晓了。  

谁会嫌钱烫手呢好在这个村子还算团结,耿大娘卖野菜团子,他们就卖自家产的鸡蛋和蔬菜。  

“你说这些城里人真奇怪,这地头才刚刚冒芽,没花没草的,来这里踩什么春”  

有憨厚老实的农人,二丈摸不着头脑。  

“你可真是个榆木脑袋。他们在哪里是奔着采春来的为的是百川书院呢”  

农人更加不解“他们想进书院,去报名就是了。一个个在这儿瞎晃荡什么”  

一名妇人拎着空荡荡的竹篮子,笑得嘴角都咧到了脑后根儿“因为他们想让百川书院开武学但想当永昌侯夫人的弟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哟”  

“开武学啊”听到的村里人有些意动。  

这读书吧,自家孩子没那聪明的脑瓜子。  

但是练武的话,那群漫山遍野里跑的野猴子们,有的是一把力气就算学不出个名堂,日后跟别的村打架,也能占点便宜有人追问“百川书院可同意开武学了”  

妇人摇头“没呢,这群人围了百川书院整整三日了,也没见书院里的人露个脸。”  

“我去他们那儿卖蔬菜的时候,瞧见有好些个女郎和夫人。她们是来做甚的”  

问话的是个中年汉子,他不好意思跟富人搭话,但心里好奇极了。  

“她们也是来想进武学的”  

路过的许多已婚妇人惊诧“女子也去学武学吗”  

耿大娘理直气壮“有何不可永昌侯夫人不就是武道高手”  

有那疼闺女的人家,心中一动。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家一旦嫁了人,在婆家挨打受欺负都是常事。  

但若是女儿也学了武“这百川书院,若是开了武学,不知道这束脩贵不贵”  

拎着空篮子的妇人,下巴一抬“今儿个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我这一篮筐子鸡蛋全卖了出去。光靠着这百川书院,咱们就能多赚一大笔钱。还怕赚不回来束脩”  

“谁知道这样的好时候,能持续几天”  

“笨死你算了百川书院又不开食堂只要它招的学生子越来越多,这营生足够养活咱们整个村子”  

村长也点点头“大家伙儿做买卖都实诚些,莫要败坏咱们村的名声,影响大家的生计。另外涉及到百川书院和永昌侯夫人,那是说一千道一万,都没有一个不好的”  

“放心吧,村长,我们知道他怎么做”  

“谁敢说他们一个不好,那就是来砸我们的饭碗”  

“但凡敢给百川书院惹事,保管他出不了咱们这个村”  

村长和老汉对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百川书院规模越大,对自己村就越有利。  

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让百川书院开武学一些没门路的只能等在百川书院门口,有身份有人脉的,就直接去永昌侯府拜访。  

永昌侯府大门,头一次这样热热闹闹,车水马龙。  

门房单薄的身影挡在大门前,满脸惊恐。  

无数张拜帖,像蜜蜂似的,被塞到自己面前。  

“小哥,我们是司农寺少卿的堂兄的连襟家。我们想求见永昌湖夫人。”  

“我们先来的小哥,你先收下我们家的拜帖我们是宗正寺少卿的亲家”  

“我们比你们更早我们是中书后省,起居舍人府”  

一张张烫金的帖子,几乎要拍到门房的脸上。  

门房左躲右躲,最后不得不扯着,嗓子大声道“我们主子不在府上”  

“找苏大郎也行”  

门房崩溃“大郎也不在”  

“苏二郎呢”  

“也不在”  

众人面面相觑,一头雾水“他们不在百川书院,也不在府上,到底跑哪去了”  

百味饭店二楼包厢内,顾南夕一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