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马家来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云州效率比京都高多了。  

陈夫人收拾完屋子没出三日,百川书院就派人来通知他们该去上学了。  

“啧啧,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这就是百川书院的入学通知书吗?说出去谁信哟!我都当祖母的年纪了,居然还要去上学。”  

陈夫人拿着一张通知书,左看右看,看了起码有七八遍,还舍不得放下。  

和她一样收到通知书的,还有陈逸轩的媳妇:“夫君,你真的不去吗?”  

陈逸轩眨巴眨巴眼睛,眼神里透露出清澈的愚蠢:“我还要在家陪我爹呢。”  

陈大人扎心,把茶杯重重地往桌上一起放:“我是在待命,可不是像你这般无所事事。”  

陈逸轩抱起儿子,举着儿子的小手冲陈大人挥了挥:“谁说我无所事事?我这不是在培养我们陈家的下一代吗?”  

陈大人运气,想骂人,却见自己的媳妇儿和儿媳妇儿走到了门口。  

门口停着一辆马车,蒋夫人从中探出头,冲二人挥挥手:“我们一起去。”  

马车一离开,整个陈府瞬间安静下来。  

陈大人扭头去看看儿子。  

这臭小子口口声声说要培养下一代,却培养到床上去了,还好意思说:“孩子得多睡觉,不睡觉不长个。爹,你不要吵我们。”  

看在孙子白嫩可爱的小脸上,陈大人决定不跟着混账一般见识。  

陈大人无所事事,想去寻蒋大人他们,却得知他们全不在家。  

没法子,陈大人决定去找韦孝之和岳平。  

好歹是坐过一艘船,一起从京都来云州的情谊,交不了心,但一起喝杯茶还是可以的。  

“孝之,你在忙啥呢?”  

韦孝之在抚冥镇租了个院子,和岳平,还有其他三名书生住在一起。  

房主姓耿,见是一群年轻书生租房子,热情得帮忙置办了许多东西。  

韦孝之埋头苦写,书桌上杂乱地摆放着四五本书。  

听到陈大人的问话,他连头都没抬一下:“陈大人,您来了。”  

陈大人疑惑地看向一旁嗑瓜子的岳平,啥情况?这是欢迎还是不欢迎自己?  

岳平冷哼一声:“陈大人,别理他。魔怔了!非要争个魁首。”  

“嗯?”  

岳平把瓜子皮吐在地上,泄愤似的用脚使劲捻了捻:“《云州周报》耍流氓,说是谁能在这场争论中,赢得魁首之位,《云州周报》会用全部版面刊登他的学说。”  

别看大家在《云州周报》上吵的欢,实际上,参战的人那么多,每个人就只分了豆腐块大的版面,够干啥的?!  

尤其是大家体验到《云州周报》给自己带来的名气后,《云州周报》的奖励实在太吸引人了!  

至少,韦孝之就没抗住!  

陈大人傻眼,不是!你们当初不是这么说的!  

陈大人咽了咽口水,想起蒋大人的分析,再看看韦孝之入魔的状态,暗道不妙!  

韦孝之他们不做第三方,上哪找靠谱的第三方去?  

陈大人完全没闲心喝茶了,他蹭到韦孝之面前,小心提醒道:“孝之啊,还记得你来云州要办的正事吗?”  

“啊?记得。此事不急。”韦孝之又低下头,冥思苦想。  

陈大人…  

你不急,交战双方急呀!  

陈大人恨铁不成钢道:“事有轻重缓急,孝之啊,就算你现在有重要的事要做,也不该忘记和谈一事。”  

韦孝之一愣,觉得陈大人说的有道理,他是一心全在辩论上,实在是没有心思想别的:“请陈大人指教。”  

陈大人:“要不你主动写封信去京都,表明你要揽下和谈一事?云州这头就不需要你操心了,我到时候帮你说一声。”  

韦孝之想了想,觉得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之计:“多谢陈大人!”  

说完,韦孝之又上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去了。  

陈大人自觉今天办了一件正事,终于能在那群娘们面前挺起腰杆子,这才晃晃悠悠地回陈府。  

刚到府门口,就看见刺史府的马车:“陈大人,您终于回来了。大人想见您。”  

呦吼!终于来活了!  

陈大人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爱工作,想工作!  

“陈大人,我来给你们引荐一番。这位是武州马家家主南天。马家为云州,为武州贡献良多,是我的左膀右臂。”  

“马当家,这位是鸿胪寺的陈大人。他儿子是我的十子。”  

顾南夕为两人做介绍。  

陈大人有些不好意思,大人还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实际上,在离开京都时,自己已经被贬到国信所去了。  

马南天热情地和陈大人打着招呼,大概率,这位陈大人以后就是自己的工作搭子。  

等到两人商业互吹完,对彼此都有了大概印象后,顾南夕这才说道。  

“这次叫你们前来,就是希望你们俩共同负责对外贸易。”  

马南天立刻坐直身体,吸了吸肚子。  

这段时间,马南天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心宽体胖,人就肉眼可见地胖起来。  

“大人,这个对外是指?”  

顾南夕抿唇:“我们云州是靠着大州才攒下来的第一桶金。今年又打下这么多地盘,处处都要钱。过不了几个月又要春耕,光靠我们以前摘下的老底,又能支撑住几年?”  

顾南夕真想给自己抹一把泪,自己就像个过路财神,赚再多的钱也会流出去。  

打朔州和河中郡的时候,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