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李代桃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顾南夕见观主一副维护本命般激动样,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的身份说出来。  

反倒是观主不满地嘟嘟囔囔:“纵使你这娘子长得漂亮,也不可以说云国公的不好。云国公鼓励女子外出劳作,这对你而言,人生多个选择,不好吗?”  

顾南夕诚信道歉:“是我着相了,云国公确实了不起。”  

“这才对嘛!”观主心满意足,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抬眼问道,“对了,方才抱朴介绍你叫什么来着?”  

“顾南夕。”  

“哦,顾南夕啊,是个好名字。生辰八字呢?我给你算一算。”观主习惯性地夸赞,双手掐诀。  

“啥?!顾南夕?!云,云…”观主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嘴巴合都合不拢。  

顾南夕点头,肯定观主的猜测:“对,就是那个顾南夕。”  

云国公的名号太响亮。  

对于大周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而言,只听过云国公的名号,并不知道云国公的本名叫顾南夕。  

观主因为极其崇拜云国公,不仅期期购买《云州周报》,而且还托人各种打探关于云国公的英勇事迹。  

这才知道云国公的本名,只不过平时云国公说久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观主像凳子上有钉子一般立刻弹起来,满脸红光,眯起眼睛细看。  

真想不到云国公居然长得如此出众。  

“云国公,竟然真的是你!您能来我们九成宫,真是蓬荜生辉!”  

观主激动得行礼,把知己耿老汉都忘在一边。  

云国公可是他的偶像,能接待自己的偶像,如何不激动?方才云国宫好像给自己泡了杯茶,那茶杯茶壶自己肯定要好生收藏起来!  

观主殷勤地表示,要带着云国公参观他们九成宫:“当年,方士魏汉律请铸九鼎,鼎成后,取九州水土放入鼎中,于此山建宫放鼎。故而,取名九成宫。”  

观主带着顾南夕去参观九州鼎,语气中有骄傲又有遗憾:“当年鼎成后,本想去幽云十六州取土,却逢战败,幽云十六州,被割让出去。”  

观主拍了拍鼎身,九州鼎发出嗡嗡的低鸣:“幸好云国公收复幽云十六州,让我们能补全遗憾。”  

清宁道长安顿好云州士兵,又把粮草归入粮仓,刚路过九州鼎,就见观主如此殷勤,不免好奇道。  

“观主,你这是在做甚?”  

观主笑得合不拢嘴。  

云国公在山下直接爆报本名,这就意味着她没有隐瞒身份的意思。  

观主咧着嘴,显摆道:“云国公难得来一次九成宫,我带她四处转一转。”  

“哦,您慢慢转。”清宁道长心中惦记着挖墙脚的事,没把观主的话放在心上,走出去好几米远,猛地回头。  

他的五官因震惊而显得过分扭曲:“啥?!云国公!”  

声音太大,引得周围的人频频望过来。  

观主嘿嘿直乐:“是呢,云国公!”  

顾南夕身份一爆出来,瞬间被道士们和村民们围了好几层。  

他们不敢靠近顾南夕,一双双的眼睛里充满着好奇和期待。  

云国公都来了,肯定是为了打江夏镇吧?!  

观主显摆完一圈后,带着顾南夕回到自己的院子,只不过出场的又多出了好些道长。  

所有人心中都明白,云国公来九成宫,绝对不是为了歇脚,肯定有所图谋。  

现在要讨论的就是云国公到底想要做什么以及九成宫到底跟不跟随。  

观主的屋子不大,道长们都去拘谨地站着。  

后来,顾南夕几经劝说,众人才寻了个位置,挤挤巴巴地坐着。  

“不瞒各位道长,我此次前来,确实是为了玄真县。玄真县守将李少言,把守派兵严守各个路口。我欲以江夏镇为突破口,故而前来。”  

见顾南夕坦诚相告,观主十分欣喜,同为也为云国公的冒险行为感到担忧。  

“大人,您是只带了护卫上山,还是只有这么些人?”  

顾南夕:“一共只有两百人。”  

清宁道长蹙眉:“即便加上我们,也不过五百人。那些流民顶多做做后勤工作,指望他们去打仗是指望不上的。”  

观主也犯愁:“李少言背后站着龙武大将军李傲天,听说官家给他拨了五万大军。我们若拿下江夏镇,必定会惊动他!”  

以五百人对五万人,无异于以卵击石。  

顾南夕把自己的打算托盘而出:“我原本是计划让士兵们乔装道士进城,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江夏镇。”  

李少言必定会集合兵力攻打江夏镇,根据时间推算,到那时候阿达应该也能到桐汭县,弄出动静后就能牵扯住李傲天。  

李明德还守在安吴县,两方兵力被牵扯,以他的能力,必定能够瞅准时机,攻打玄真县其他的几个村镇。  

这个计划冒险的地方就在于,顾南夕要带两百来人守住江夏镇,以及阿达不能被李傲天抓住,要起到疑兵的作用。  

观主犹犹豫豫许久,这才开口道:“我有个想法,云国公且听听。我们玄真县处处都有道观,道观里都有道士,我们之间的往来都比较频繁。”  

观主的主意就是,联合各村镇的道观,让道士们以做法事的名义进村镇,润物细无声地控制住当地衙门。  

顾南夕细细思量,这个方案还挺有可行性的。  

玄真县里的道士一大半是本地人,少数是挂单的。  

他们不少的亲朋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