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各自应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到眼前的景象,诸葛方已经明白,为何三蛮人宁愿用命来填补,也要做这种看似无用的冲锋之举。  

冶州城墙虽然高大,而又坚不可破,但是却同样也是由一块块垒石堆砌而成,如果用难以扑灭且燃烧起来温度很高的西油升温,再利用现在迅速降低的气温,两者反复交替之下,大概率会出问题。  

待到余温散去,又以同样的方法攻击城墙,如此反复之下,再坚硬的垒石堆砌而成的城墙,恐怕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折腾。  

一个简单的热胀冷缩原理,如果是叶无双在此,见到这一幕,或许能够联想到这一点。  

但是诸葛方虽然不知道,毕竟带兵多年,又镇守边关多年,一直跟三蛮人打交道,再加上心中一直不安,将三蛮人的所做所位施展一遍,也同样明白了敌人的意图。  

“快,趁着城中水源还未结冰,立即组织城中青壮,换防休整的军士等,收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盛器,盛满水后,运送到城墙上当堆放起来。”  

“待泼水成冰的时刻,将所有器皿中盛放的水,全部从城头缓慢倒下!”  

“既然三蛮人想来用这个方法破我冶州城池,我诸葛方就跟他杠上了。另外八百里加急,将此信送到王爷手中,不可耽搁一刻!”  

“领命去吧!”  

“诺!”  

“诺!”  

“……”  

围坐在一同的二十几个各营主将,心中此刻也同样是后怕不已。  

如果不是此刻亲眼所见,任凭他们如何想象,也想不到这样的破城方法。  

如果没有诸葛方这般操作,或许冶州城池破了,他们可能才醒悟过来。  

到时候城墙被破,冶州城池之后的三千里平坦国土,可就任由三蛮铁骑在上面驰骋了。  

领命之后,所有人第一时间按照诸葛方的吩咐,带足将士,开始在城池之中,搜寻能够盛水的器皿。  

一个时辰后,城内道路上的积雪开始没过小腿,而且气温越来越冷。  

通往城头的窄到上,依旧有一对对军士抬着盛水的器皿往上走,举着的火把被风吹扬着,快要熄灭的样子。  

待每个城垛口处都有了一个盛满水的大缸之后,有亲卫手拿一把瓜瓢,从水缸中满盛一瓢水,然后从城头之上缓缓撒下。  

刺骨的井水刚离开瓢底,被冷空气一吹,瞬间凝结成大小不一的冰粒,顺着城垛,落下城头。  

“倒!”  

传令官发声,手中显眼的火焰在手中挥舞,两旁的军士见状,将盛满水的水缸推到垛口,然后七八个军士,协同发力,将重达千斤的水从垛口处缓缓倒下。  

城墙上,很多地方被火焰灼烧得漆黑一片,多数地方,已经在三蛮铁骑的几次冷热交替攻击之下,已经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裂缝。  

大的有近巴掌大小,小的如同门缝丝一般。  

虽然裂缝不大,但是这样的冷热交替攻击再来几次,冶州城墙能够撑多久,谁也不知道。  

而此刻,绵延的城墙上方,不断有水流往下流淌,流淌到城墙中下段的时候,水流也开始缓缓结冰,不再往下延伸。  

倾倒完一缸水,城墙表面,凝结出大学手指宽厚的冰层。  

诸葛方站在垛口,看着结冰的城墙,如同穿上了一层薄薄的防护甲,心中的忧愁,也缓缓消散了一些。  

“再打水来,直到城墙的冰层冻结一尺为止!”  

诸葛方下令,所有守候在此的军士,除了值守的外,全都抬着空了的水缸,再次盛水去了。  

虽然外面的风吹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每一个大夏军士的脸上,都红彤彤的,口中呼出的热气,很快在眉毛头帽上凝结成了冰晶。  

而草原上,三蛮人的军营中,大雪已经堆积起来,形成白茫茫的一片,将漫无边际的帐篷给围了起来。  

风雪,同样限制了他们的行动。  

中军大帐之中,几十个副将聚集再次,篝火、热碳、温酒相衬,中间还有歌姬献舞,欢声笑语,气氛相当热闹。  

“还是先生高明,略施小计,说不定明天就能破了前方,那座号称大夏第一关的冶州城池了!哈哈!”  

“王爷所言极是!”  

“哈哈,神佑我族!”  

“……”  

军帐中欢声笑语不断,伴随着欢乐的气氛,发出一些让人面红耳赤的声音。  

风雪不断,一夜呼啸。  

第二日的天,比前一天更加纯净了些,也没有了云层遮挡,同时风雪也停了,只是温度低的冻人,寒意刺骨的窜。  

三蛮铁骑照例派出一队人马探查冶州城池。  

捏住缰绳,勒停马蹄,看着眼前的冶州城池,这一对三蛮探子不由得擦了擦眼睛,然后与身旁的同伴互相对视一眼。  

“这冰层,起码有一尺之厚!”  

“速速汇报主帅!”  

“驾!”  

“……”  

看着冶州城墙上多出来的一尺后的冰层,他们都有些难以置信,然后快马扬鞭朝着军营而去。  

“玛德!”  

“夏人无耻至极!”  

“呸!”  

看着眼前厚厚的冰层,左贤王阔铁气得直咬牙。  

“去!”  

指挥一队百人骑兵携带西油往前冲锋,然后躲过大夏军士射下的箭雨,将手中西油抛在城上的冰层上。  

“取箭来!”  

阔铁猛喝,身旁亲卫取弓递上。  

将箭头点燃火焰,然后用劲拉满弓身,手指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