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天下震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圣宫内,叶苏成站在上首,龙孝文、文沧海以及落启英,文沧源等儒家弟子,此刻皆垂首排列在下。  

叶苏成低眉沉思着,白天的一幕太过于惊人,即便是沉稳如他,心中也不禁有了些许难以抑制的情绪流露出来。  

他知道这一次百家结盟的原因,如果今天这一幕没提前出现,诸子百家或许也不会抱有多大的希望。  

毕竟几千年过去了,无数惊才绝艳的天才之辈都试过了,神境就像一道永远关闭的大门,无法打开门缝一丝一毫。  

但是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小孩,当着诸子百家众人的面,用其粉嫩微弱的拳头,轻捶这看似万年稳固的门。  

这看似不可能的一幕,结果却惊掉了众人的下巴,门缝突然从中被捶开,从里面透出了一丝光亮,发出了一道声音。  

没有任何人,能抵挡住心中那股探索的好奇。  

就如同现在的诸子百家,天下众多大宗师一样。  

神境修士真真切切的出现了,而那些被证明了可以通往神路的通行证,就是最抢手的东西。  

叶苏成心中有些不安,即便是考虑了许多,他也觉得不安。  

毕竟,神境修士已经超越了凡人范畴,称呼一声陆地神仙也不为过。  

他能够想象那些一心沉醉于修炼一途的纯粹之辈们,会做出各种疯狂的事情。  

“唉,看来这天下局势的大变,就从现在开始了。”  

叶苏成心中叹息一声,转身面对着众多弟子,沉默了良久后,第一次开口说道:“沧海、沧源,你二人以我的名义,去请诸子百家的首座前来至圣宫,共商大事。”  

“是,师傅。”  

“……”  

文沧海兄弟俩对视一眼,然后朝着宫门外走去,前往诸子百家而去。  

“孝文,如今神境修士已现,你要多为儒家考虑,同时也要跟大夏站在一起才行…”  

叶苏成踱着步子,走到龙孝文身边,轻声说道。  

“弟子听命。”  

龙孝文拱手,点头应下,他也明白此刻形势的严峻,就在刚才,大周文院的院长还邀他下棋,被他回绝了。  

诸子百家中,儒家虽然是其中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但也是最分散的,被一份为四。  

其余诸子百家,虽然实力稍弱,好歹自成一家,不是貌合神离。  

而且他心中的某一处,似乎也在今天被什么东西给挑了起来,来回串动,不肯安分。  

神境啊,几千年来,无数天才修士梦寐以求的境界,如今有幸在世间感受到了来自神境修士的压力。  

一想到那种宛若面对天地一般的渺小之感,龙孝文的心中不是害怕和恐惧,反而是充满了道不尽说不清的兴奋。  

“或许这才我追求的终点。”  

龙孝文心中自语着,同时也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盯像了前方那存放在至圣先师像下的百家精义。  

接下来的时间,叶苏成又跟龙孝文说了一些话,叮嘱了很多注意的地方,然后才在落启英的陪同下,回了叶府。  

至于龙孝文,则只身前往大周文院的分院之所去了。  

夜色越来越深,整个天空都变得漆黑一片,仿佛被什么物体盖住了一般。  

原本灯火阑珊的街巷之所,人群也渐渐变得稀少起来,大多数人已然进入了梦乡。  

但是在整个四国境内,却显得非常热闹。  

四面八方的各个方向,都有不同的气息在向着同一个地方前进着。  

他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流露着一种叫做渴望的东西。  

即便冬夜里寒风刺骨,却也浇灭不了这些匆匆行人身上浓烈燃烧的燎原之火。  

一夜无话。  

太阳照常升起,阳光落在大地,只是今日的天气与往日有些不同,天空中云层若隐若现,将太阳也遮挡住了。  

再加上从北方吹来的寒冷空气,让街道上看起来人群稀少的很多。  

不过今日是大夏帝王,为文会祭祀天地之期。  

此刻的诸子百家首座之流,大夏朝堂的文武百官,以及大周大燕大齐三国,为表尊重,而特意派遣出一队使节。  

近千人的队伍此刻立于寒风之中,等待着良辰吉日的到来。  

“陛下到~”  

一声细柔绵长的声音响起,王永年喊完后,躬身退到一旁,等夏帝上前后,也跟在身后半步距离。  

“恭迎陛下~”  

“……”  

诸子百家,文武百官,以及其余受邀入得天坛的声名赫赫之辈,一同开口,垂头拱手,迎接大夏帝王的到来。  

“诸位免礼!”  

夏帝浑厚的声音响起,四周响起一连串谢陛下的声音。  

“礼起~”  

寒风吹来,所有人皆神情肃穆,天坛下方,自有力士将象征天地社稷的五色土盛上,然后由夏帝抓起一把,朝着天坛之上撒去。  

如此反复三次,以示隆重。  

所有人的目光也跟着夏帝流转,夏帝散完五色土,其余人等才依次抓起前方早已摆放好的三色土,沿着天坛的各个方向撒下,象征百源同流。  

紧接着,由大夫献上祭文,夏帝亲颂,整个过程长达一个时辰。  

再到后来,祭文诵读完毕,自有道家俗门弟子上前,施以祭祀仪式,最后由夏帝在五色土的中央,插上齐人高的大香,仪式才告一段落。  

待到中午午时,太阳光芒照射在五色土上的那一刻,再献上三牲,铺以喜庆红色丝绸,以烟火为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