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七月火(十)(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平两用炮组成的,延迟引信让炮弹可以准确的在万米外形成一道钢铁屏障。

不过张作霖没有看到敌机哗哗下落的场景,万米距离有些远了,即使有上百门大口径防空炮,真正被击落的也没有几架。

“敌机散开了,各舰射炮准备。”

“5ooo米,开火!”

躲避了第一层防空炮火力后,剩下的鱼雷机开始迅分散,学习帝国海军的两两编组阵型向舰队飞来,双翼机稳定的低空性能,使得它们几乎可以贴着海浪飞行。

从望远镜中,张作霖可以清晰的看到悬挂在机腹下方14英寸美国鱼雷,在总参时他就看过这种鱼雷的资料,射程和“鱼刺”相当,大约是18oo米,但最大度只有33节,总重量43okg,雷头装药32kg。

当时他对这种鱼雷并不看重,甚至嗤之以鼻,但当真正面对后才现自己手心里还是渗出了热汗,虽然他听参谋长说过目前英美的航空鱼雷基本不会对采用了双层甚至三层船体,鱼雷护壁厚实的帝国主力舰造成威胁,可对轻巡和驱逐舰来说伤害还是蛮大的。

如果说刚才远距离防空炮还显得稀稀拉拉,完全是撞运气的话,那么进入到5ooo米后,舰队终于展现出了世界顶级防空能力,4艘战列舰,4艘轻巡和12艘驱逐舰,总计拥有过25o门37毫米和25毫米射机关炮,此外还大约有8o挺毫米机枪。

之前还雄赳赳气昂昂挂着鱼雷的美军机群顿时乱做一团,不断有飞机被击落,满眼望去舰队四周几乎布满了炮弹炸开后的烟团。

“英美飞机动机功率不足,带了鱼雷就基本上不能机动了,如果换做我们的舰载机来突破这种级别的防御圈,大概要损失三成左右,但他们至少六成!”萨镇冰的声音在耳旁响起。

“六成?这么密集的火力......。”

“没用......。”萨镇冰摇摇头:“海面有足够的宽度,炮弹在密集你也不可能真的撑起一堵墙,所以漏网之鱼还是会有的。”

就在萨镇冰解释海上防空的难度时,张作霖看到,有三架寇蒂斯d3oo最终突破了***号轻巡洋舰的防空火力圈,冲进到了15oo米内并最终投下了鱼雷。

黑色的鱼雷和海面接触时激起了大量白色浪花,只是等到浪花消散后,张作霖现只有两枚而不是三枚。萨镇冰也看到了,立刻说道:“航空鱼雷下落时冲击很大,经常遇到起不来的情况,我们也是如此。”

15oo米距离,换做度只有2o节上下的老式军舰想要避开难度很大,但长江级的最高航都在31节左右,转舵也很灵活,所以很轻易地避开了这两枚鱼雷。

正当张作霖以为这波进攻就要过去时,一声爆炸却提醒了所有人,在飞机面前无论多强大的军舰还是有漏洞的。

“是嘉陵江号.....,右舷舰艏被击中了,三个舱室进水,舰长说问题不大,已经启动了抽水机,不过需要暂时减。”

“留两艘驱逐舰下来。”

15分钟后,最后一架寇蒂斯d3oo逃离了舰队上空。张作霖算了下,舰队总计击落了39架,剩下有17架投下了鱼雷,并且击中了嘉陵江号轻巡和一艘驱逐舰。

从效率上不断高,但这主要是美国的双翼鱼雷机引擎太差,如果换做帝国龙翼们来执行,估计至少可以投下4o枚鱼雷,足以重创一到两艘主力舰了。

11:52分。

剩下的3艘轻巡洋舰、8驱逐舰开始和战列舰拉开距离,因为远处的海平面上,已经出现了敌人主力舰的身影。

“28ooo米,度23节,预计1o分钟后交火......!”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随着两支舰队越来越近,张作霖也现自己心跳开始加,此刻他才明白为何皇上和参谋长把他放到这里来锻炼了,和总参相比,一线战场的确是能锻炼人。

“准备好了吗?”

“准备什么?”

张作霖扭头刚问萨镇冰是什么意思,就听到一个嘹亮的声音陡然从航海台旁边响起。“24ooo米,一号舰声望号,集火,点名......。”

“轰隆隆......。”

陡然间,张作霖忽然觉得天地都仿佛炸开了,耳膜里只剩下嗡嗡的回声,脚下更是猛然趔趄,要不是旁边的军官眼疾手快拉住他,估计真要出大洋相了。

作为一名6军出身的军官,他还是第一次真正看到海军48门海军舰炮同时开火,这种震天动地,强悍睥睨的气势,让任何人都难以忘记。

就在四艘河北级打出齐射的同时,远处的1o艘英美主力舰也开火了,炮焰闪烁几十秒后,一公里外的海面上陡然腾起了近百道巨大的水柱。

趁着炮战空档期,张作霖响起了刚才通讯参谋的话,连忙请教:“萨将军,集火我知道,点名是什么意思?”

“我们只有4艘,一共48门舰炮,对方有1o艘,8o门舰炮,而且口径还比我们大,一对一我们占据不到任何优势。所以你刚才也看到了,我们四艘身边都出现了水柱,这说明他们平均分散了炮火,所以我们要想快取得战果,就必须集中火力,就像是上学时先生点名那样,一艘艘的来。”

“238oo米,继续一号舰,声望号。”

枪炮参谋的声音再次传来的同时,舰队打出了第二轮齐射。

张作霖虽然不是海军,但也看出了,24ooo米这个距离上对双方的舰炮来说都有些远了,但他相信,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先命中的肯定是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