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 马革裹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月22日。  

天河市一片混乱,就像是发洪水的那一年,堤坝摇摇欲坠,洪峰极其快速、迅猛的升高、升高、升高一般。天河市医疗圈的所有人都能听到医护人员组成的堤坝,不知不觉中发出咯吱咯吱要崩溃的声音。  

水早就漫过水坝,身为医护人员,大家都在惯性的扛着,或许下一秒、或许一分钟、或许十分钟,整个医疗体系就要全面崩塌。  

没人知道那个点是什么时候,但包括几个专家组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时间绝对不会很长。  

全国大多数人都在准备着过年很多天河市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求助信息一些人义愤填膺的痛斥医生不作为只有几个人在开会研究应对方案,83岁的他,72岁的她…  

时间紧迫,他们在与死神赛跑。  

郑凯旋的医疗知识充沛,但是在他和她面前根本不够看。  

郑凯旋感觉到绝望,他和她还有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感觉,只是他们连绝望的时间都没有。  

一个庞大的、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方案由她提出来,讨论、和上级汇报。  

天河市几百万、上千万市民、烈性传染病播散、全国生灵涂炭…无数的要素都被考虑进来,庞大的方案在医学上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可是在社会学上呢?!  

偌大城市按下暂停键,各种维系运转的必要物资、水电、网络…需要多少人配合这次行动?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导致崩溃。  

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不会只有一个局部崩溃,它会蔓延至全国。  

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毕生不曾遇到的挑战。  

在这一刻,有一种叫做历史责任感的事情落在他们的肩头。  

比王屋、太行还要重,  

却没压断他们的肩。  

一旦计划失败,个人身败名裂都是小事,天河市几百万人、全国十几亿人会面对何等惨烈的情况,任谁都不知道。  

史书上记载的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路边毙者无数的地狱一般的残像将很快出现在眼前。  

1月23日,凌晨2点30分。  

天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10时起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指挥部按下暂停键。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子夜时分,引发天河市巨震、引发全省巨震、引发全国巨震。  

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选择留守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由,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难以言明的惶恐与不安。  

虽然还是一早,儿童医院门诊早已经排起长队。  

对于封城的恐慌、孩子生病的忧虑仿佛无数干柴,堆满医院的每一个角落。此起彼伏的孩子的啼哭声都像是不断往干柴上浇油,只需要一个火星,便能引燃…不,引爆所有的干柴。  

距离局面失控,谁都不知道还有多久。  

骚动的人群透着烦躁的气息,惶恐、不安、焦躁折磨着人心。  

“麻烦让一下。”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一个微弱、沉闷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要是有呼吸内科的医生在,马上能听出来说话的人患有极重的慢阻肺——气短、呼吸困难,痰液阻塞气道带来慢性窒息感哪怕从话语中都可以听的很清楚。  

焦躁的患者家属回头,他忍不住想要骂人。  

可当他低头看见一个电动轮椅的时候,一切不满都化为乌有,侧身让开路,并且拉了身前的患者家长一下。  

仿佛搬山移海,人群短时间让开一条路,电动轮椅的马达声细微,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家温和的向患者家属们表达着谢意。  

董宗祈,85岁,儿童呼吸内科专家,华夏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得主。  

他的身体不好,各种老年病缠身,远远没有钟南山院士硬朗。  

1月23日,周四,他出门诊的日子。  

一早董老就知道了封城的消息,但还是坐着电动轮椅来到医院出门诊。  

“董主任,您怎么来了!”导诊护士看见熟悉的电动轮椅,惊讶的问道。  

“周四,我出门诊。”董老淡淡说道。  

“…”导诊护士怔了一下,在后面推着轮椅附身小声说道,“董老,您不知道最近有传染病么,今天咱们天河都封城了。”  

她也很焦虑,和留守的所有人一样,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来。  

看见董老的一瞬间,护士还以为董老没得到消息,毕竟他这个年纪的老人家信息闭塞也是可能的。  

“都说了我出门诊。”董老道,“有流行病的时候,不正缺人么。”  

“可…”  

“来,帮我穿衣服。”董老用特有的慢阻肺的声音说道。  

光是听他说话,护士就觉得呼吸困难,老人家身体虚弱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要是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面罩…  

还能呼吸么?以他的身体能坚持多久都是问题。  

“董主任,您这是何苦。”  

“看了一辈子病,放心不下每一个患者。”董老说道,“我的身体和精神都可以,吃得消,暂时还没有问题。”  

“放心,有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不给一线添麻烦。”董老温和说道。  

护士无奈,开始帮董老穿防护服、戴口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