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谈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后天上午开始谈判,诸位有什么想法可以现在说一说。”大蛇丸道。  

“火影大人,我有一事一直不明,阶梯山条约马上就要到期,为什么砂隐非要在这种时刻挑起战争。  

他们完全可以等时间过去,资源充足了,培养出更多的忍者再进行开战。”财政大臣道。  

“呵呵,第一是因为三代风影身死,有人想上位,自然需要找一个罪魁祸首。  

再有,阶梯山条约所谓的十年只是砂隐需要将矿藏和税收上缴十年,限制砂隐兵力这一条并不在此列。  

砂隐虽然暗地中偷偷培养了不少忍者,却始终受着阶梯山条约的掣肘,明面上的兵力只能保持在六千。  

这是最不能让砂隐高层忍受的,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连续的上缴矿物和税收也让砂隐村忍者心中积累了大量的仇恨,这些仇恨需要发泄。”  

财政大臣点了点头道:“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事情,火之国能够有现在的繁华,多亏了木叶的众多忍者的辛苦战斗。  

大名阁下已经批了五十亿两钱财作为三处战场的奖金,伤亡补贴另算,已经运往木叶村中。”  

大蛇丸点了点头,看来大名对拉拢人心还是有点手段的,五十亿两,已经快抵得上风之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了。  

这次木叶抽调了上万兵力,如果平均算,每人能够得到五十万两的钱财,这还不算执行任务后发放的任务奖金。  

当然这些钱财和火之国将要获得的利益不值一提。  

恐怕光一年上缴的矿物和钱财加在一起都要超过这五十亿。  

“等回到火之国,,我会亲自前往国都拜谢大名。”大蛇丸道。  

有白得的钱拿,指挥部中的情报人员走路都变得快了许多。  

夜晚,营地陷入寂静,大蛇丸独自一人闭幕沉思,他在思考前几天富岳给他的来信。  

一个是将尾兽关在木叶,一个则是对砂隐实行紧逼策略,交出尾兽很容易理解,毕竟一尾现在算是砂隐最高战力。  

实行紧逼政策则让大蛇丸不太理解,不过大蛇丸了解富岳的行事风格,定然有自己的想法。  

时间很快到了谈判的日子,地点就定在川之国的一处平地之上,四周开阔,没有树木进行遮挡。  

一座谈判用的帐篷搭在平地之上,四周一队队两村忍者将整个帐篷包围起来,宇智波风火和大蛇丸同样参与了谈判。  

主要谈判人员则是奈良鹿久,奈良家族现任族长,新一代的猪鹿蝶之中的鹿,大蛇丸的重要军师。  

砂隐方面则有两名来自风之国国都的官员,两名村中长老以及叶仓,现在的叶仓应该算是砂隐除去一尾的最强者,其他的人终究差了一筹。  

双方坐好后,奈良鹿久率先拿出一份卷轴打开递给了风之国的两名代表。  

“这次的签约在我看来就是之前阶梯山条约的延续,不过砂隐率先违约,所以我对之前的条约进行了更改。  

第一条,将一尾放在木叶进行保存,如果有合适的人柱力人选,可以送入木叶进行封印,由木叶进行教导。”  

仅仅第一条一出,砂隐村的两名长老顿时变得满脸愤怒,叶仓则表情莫名,风之国的两名代表则面无表情。  

随着砂隐接连在战争中的失利,风之国国都已经和砂隐村的关系越来越差。  

而且随着三代风影身死,罗砂上位,这种关系更是降低到了冰点,罗砂本人的性格是十分高傲的,也从来没给过国都方面好脸色。  

要不然也不会在剧情中忍考试的时候传出风之国大名消减砂隐军费,来木叶发布任务的事情。  

两名村中长老刚要反驳,叶仓伸手阻止了两人道:“等他说完,我们再反驳,让我们看看木叶能够把砂隐逼迫到什么程度。”  

奈良鹿久道:“第二条和第三条基本相同,风之国每年的矿藏和税收上缴其中的百分之七十,持续时间十五年。  

第四条,砂隐的兵力需要限制在三千,这是对之前砂隐无故撕毁协议的惩罚。  

第五条,双方结成盟友,一旦有忍者前来进攻木叶,砂隐需要派兵联合木叶进行抵挡,同样一旦有忍村进攻风之国,木叶也会派兵。  

这五条就是此次协议的大致内容。有需要商榷的可以提出,不过在提出之前先想一想砂隐村现在的情况。”  

一名长老顿时拍案而起道:“这五条除了最后一条,其他四条老夫一条都不同意。”  

“呵呵,看来你对砂隐目前的形势还没有看清,现在只是让你们交出一些利益,如果砂隐继续冥顽不灵,等木叶抽出时间就是灭村之战。  

以砂隐目前的情况根本抵挡不住木叶的大军,条约已经让砂隐保留了几分元气。”大蛇丸道。  

叶仓面无表情的看了大蛇丸一眼,猛然站了起来大喝道:“灭村之战不过是个笑话,我砂隐村还有八千可战之兵,如果拼死一战,我相信能够拼死木叶五千大军。  

你们提出的条件完全是将砂隐逼上绝路,与其如此不如开战吧,除非木叶将砂隐消灭,否则我们会战至最后一人。”  

叶仓突如其来的爆发让砂隐一方的四人都这摸不着头脑,不过紧接着两名长老脸色就变了。  

既然答应谈判,砂隐的长老团已经做好了丢失一定利益的准备,只是没想到叶仓竟然直接翻脸,想要重新开战。  

“叶仓,坐下,难道你要看着这些崇拜你的忍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