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三悟真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夕阳西下。  

将近下值,物部同僚聚在一起闲聊。  

“张前辈,听说你打了内侍司的太监?”  

李洵自从知道,远方亲戚李红绫称呼张诚为前辈,就立刻改了口。  

皇族规矩多,即使是边缘子弟,也必须注意称呼尊卑。  

李洵最喜欢参加皇家子弟聚会,坐在角落里听别人吹嘘,一些小道消息极为灵通。  

“哼哼!四大仙司,以斩妖为第一,老张我怎么能给咱们丢了脸面!”  

张诚得意的说道:“那老太监也不简单,竟然修成了葵花外景,不过…”  

忽然。  

张诚脸色一变,身形一闪向地面遁去。  

余下周易等人对视一眼,必然是有好戏看了,立刻跟上去。  

出了刑房大狱洞口,看到张诚抬头看夕阳,众人顺着眼光望去。  

夕阳当中似乎有一黑点,正在迅速变大,转瞬间离近了才看清楚,是个白发白须的老道士。  

老道士还未落在地面,斩妖司上空出现一道身影。  

面白无须,手搭拂尘,深红太监服饰,绣一条黑色巨蟒。  

大乾唯一有资格身穿蟒袍的太监,楚公公。  

楚公公拱手施礼道:“奴才恭迎皇叔祖回京。”  

“贫道自改号为三悟,就断了凡尘,还是称呼法号吧!”  

三悟冷哼一声:“刚来洛京,就遇上楚公公,真是流年不利!”  

楚公公一脸笑容:“真人说笑了,这天下高人无数,能让陛下随时惦念的可没有几个,真人便是其一。”  

“别拍马屁,老道我来斩妖司寻刑者说的作者柳泉居士,尔等速速让开。”  

三悟出身皇族,可惜曾被逐出族谱,因此他对皇族以及内侍司没有任何好脸色。  

“陛下有令,皇族不得进入斩妖司大狱,还请真人回避。”  

“老道偏要进呢?”  

“那咱家只能得罪了,还请皇叔祖勿怪!”  

“老道又不拉你去青楼,怎么非要结仇…”  

三悟一挥手,数百道五色雷霆密密麻麻交织成雷网,轰向楚公公。  

楚公公挥手拂尘扫过,一股极寒之意竟然将雷霆凝成冰凌,落在地上摔的粉碎。  

极阴极寒,冻结万物。  

“武道意志啊…”  

张诚面露羡慕之色,他困在二品外景上百年,毫无寸进,原本是晚辈的楚公公已经臻至武道巅峰。  

“这葵花秘典在你手中,倒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三悟赞叹一声,竟然躺在空中假寐:“既然不让贫道进去,我就在这等,你闲便陪着。”  

楚公公紧咬后槽牙,早听说过李三悟性子如顽童,难以捉摸,现在遇上了真让人无可奈何。  

内侍司总管,陛下贴身大伴,怎有闲陪他睡觉?  

周易听到刑者说、柳泉居士,眉头一皱,他只是一介凡人,怎么会有一品高人来寻。  

难道自己的帅气,已经如同深夜的萤火虫,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光芒?  

只是这老道身份不凡牵扯甚深,还惊动陛下,他不想贸贸然上前。  

而且真想调查柳泉居士身份并不难,当初在大狱撰写书稿时候,知晓此事的斩妖校尉也有几人。  

今天斩妖司出现了神奇一幕。  

一名老道士躺在空中,挡在斩妖司门口。  

楚公公站在不远处,堵着进入斩妖司大狱的通道。  

指挥使楚王爷不露面,副指挥使、同知更不会贸然掺和皇族家事。  

最尴尬的是物部一群人,当着两位一品高人的面,不好意思下值去潇洒,只能缩回地底静看后续发展。  

柳泉居士大家并不陌生,刑者说基本都有看过,却对作者从未有过了解。  

区区凡俗刑者,也就故事讲得有趣,可当一闲书看,还不值得费力调查其身份。  

一直等到傍晚。  

三悟似乎在空中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  

楚公公纹丝不动,陛下严禁李三悟进入刑房大狱,决不能有任何松懈。  

若三悟睡到天荒,楚公公便陪到地老。  

直到,一名官员急急冲到斩妖司门口。  

“参见三悟真人,下官礼部侍郎王伯安。”  

王伯安躬身施礼说道:“柳泉居士是下官好友,真人找他有何事?”  

“恩?你是他好友?”  

三悟双目睁开,上下打量王伯安,嘴角露出笑意。  

“正是。这是下官著作诛妖记,他的刑者说,多得本书启发,下官也颇指点了他许多。”  

王伯安讪笑着递上一册书,继续说道:“柳泉一介凡俗,自觉不堪露面。有什么事情,想让下官代为转达。”  

“恩,也好。”  

三悟点头道:“老道三悟道号何来,你可知晓?”  

王伯安回答道:“当然,真人曾自称书痴,剑痴,丹痴,以书剑丹悟道阴神,遂号三悟。”  

“老道观刑者说,内心甚悦。既然是凡人,老道怜其刑者凡俗之身。此丹炼制九九八十一日乃成,由你交于柳泉,可助其洗精伐髓!”  

三悟挥手,一颗由白纸包裹的浑圆丹药,落入王伯安手中。  

“下官替柳泉谢过真人,一定将丹药带到。”  

王伯安感应到灵丹内灵气汹涌澎湃,心中暗喜。  

本着为陛下排忧解难,才主动接了这个棘手的任务,未曾想一品高人如此好忽悠,莫不是修道修傻了?  

三悟微微颔首,化作遁光消失不见。  

王伯安拱手道:“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