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幽冥鬼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斩妖司校尉进了后宅,看到地上断成两截的银尸,立刻止住了脚步。  

“你们是谁?”  

为首的校尉厉声喝问。  

“洛京诛魔校尉,燕赤霄,周老弟是物部书吏。”  

燕赤霄亮出牌子,特意强调洛京。  

京官下地方大三级,放在斩妖司同样适用,唯有最精锐的校尉才会调入京都。  

物部书吏无品无级,比京官难惹,谁不知道物部油水丰厚,没本事没背景根本进不去。  

“诛妖校尉,纪纲。”  

纪纲掀开面甲,拱手道:“辛苦两位,后面的事我们来处理就好。庞烈,去安排住处,招待好两位大人。”  

“两位大人请。”  

庞烈是个年岁较大的斩妖校尉,实力在下三品。  

斩妖司晋升体系,除了短期“服役”的仙师,分别是下三品曰斩,中三品曰诛,上三品曰灭。  

武力最重要的斩妖司,官职晋升比朝廷文职快很多,然而不属于同一体系,更类似于没有实权的散官。  

另设有都统、指挥使等管理职位,专门负责管理事宜。  

燕赤霄拒绝道:“不必,燕某还要去弥河郡,听说那边有鱼妖作乱。”  

“我是请假回乡探亲,也不久留了。”  

周易不想碍眼,毕竟是人家的地盘。  

纪纲闻言明显松了口气,亲自将两人送出崔府大门,眼瞅着上了马。  

周家村在衡阳县北百余里,弥河郡在固宁郡西北,周易和燕赤霄暂时同路。  

纪纲眼见着走出去十几丈远,燕赤霄勒马回头,高声询问。  

“纪大人,燕某想问问,你们为何来的如此快?”  

“哦?燕大人是在京都安稳久了,对地方有所不知,近些年来妖魔作乱愈发频繁。”  

纪纲面带刚毅之色:“衡阳连续出了几次尸鬼害人,郡守大人下发了大批灵石,时刻维持监妖盘的运转…”  

“原来如此,辛苦纪校尉了。”  

“都是为了百姓!”  

“告辞。”  

燕赤霄抖动缰绳,追上前方周易。  

直至衡阳外十里官道分叉,两人后续不再同行。  

周易拱手道别:“今日暂别,日后回了京都再聚。”  

“一定!一定!”  

燕赤霄经历多了生死离别,拱手过后策马向西北去。  

周易忽然问道:“临别在即,小弟有个疑惑,衡阳斩妖司明显有问题,为何燕大哥不闻不问?”  

“只要是降妖除魔,又何必去管那么多。”  

燕赤霄头也不回,身影逐渐远去,声音逐渐缥缈消散:“人难得糊涂…”  

周易叹息一声,枣红马心意相通,向东北方向去。  

周家村。  

又名周家镇,位于衡阳北部山区当中。  

村中四五百户人家,七八成都是周姓。  

周易循着记忆中的路线,绕过了三座山丘,遥遥望见了炊烟升起。  

群山如海,夕阳如血。  

周易没有近乡情更怯的心思,红枣马停在村口。  

几个孩童正在玩耍,绕着树来回追逐,发出清脆悦耳的笑声。  

其中一个年岁稍大的见到周易,主动走过来询问:“你是谁,从哪里来?”  

周易笑着回答:“我姓周,从京都来,家住…村东头老槐树旁。”  

旁的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眼睛一亮:“是五叔家咩?”  

“是是,我是周信福的二儿子,周温易。”  

周易全名为周温易,周氏族谱按照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排序,在周家村已经扎根传承了四五代人。  

“五叔在九爷家,今天二姐儿回门哩。”  

小姑娘天真无邪,周易说什么就是什么。  

“九爷,二姐儿…”  

周易陷入了深思,如果前身的记忆没有发生错乱破碎,当年离家出走时候,九爷已经七十岁高龄,是村中的宿老、话事人。  

二姐儿和周易同一辈分,年龄相当,幼时经常一起玩耍。  

曾经听说二姐儿定亲了,还偷偷窝在被窝里抹眼泪,现在回忆起来,只叹少年情怀总是诗。  

十二年过去,二姐儿怎么才回门…  

周易双目闪过法光,灵目数看向周家村。  

原本一片祥和的炊烟袅袅,只剩下残垣断壁断,浓郁的阴气煞气在天空凝结成黑云。  

风一吹,变化各种妖魔鬼怪模样。  

低头看村口的孩童,只剩下飘荡的灵体,正对着周易笑的小女孩,满脸血痕,腹部破开了个拳头大小洞口。  

其余孩童或者枯瘦如柴,或者尸首分离,或者刀兵透体,死状不一…  

周易收起灵目术,一切又回归祥和,掌心出现一滴太阴月华,幻化成冰糖模样,递给小女孩。  

“能不能带我去九爷家?”  

“嗯嗯嗯。”  

小女孩抓过冰糖,连忙塞进嘴里含着。  

太阴月华入口即化,纯净的太阴灵气融入鬼体,伤口缓缓愈合。  

“咯咯咯,好甜——”  

小女孩忍不住发出舒服的笑声。  

周易牵着枣红马,跟这小女孩走近村子,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  

“六婶。”  

“辉叔。”  

“军哥儿。”  

“…”  

小女孩准确的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村里大多数人之间,都有亲戚关系。  

周易身上锦袍,与周家村格格不入,有人问从哪里来。  

“是五叔家的易哥哥哩。”  

小姑娘总是抢先回答,如同知道了某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