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世道混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妖魂修行,隶属旁门鬼道。  

按照法海讲述,旁门左道难以突破一品。  

鬼道修行的最终目标,是阴神返阳,成为鬼仙。  

鬼仙有了肉身,再转修其他道路,有可能突破境界。  

所以说,修行旁门左道就断了前途,也不太准。  

道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就是脚踏几条船的事。  

比如周易,日夜诵读黄庭道经,再正宗不过的玄门功法,不过也懂一些神道法术,还能念几句佛门真言。  

唯精唯纯是道,博采众家之长也是道。  

八年时间斩妖除魔,妖魔图鉴奖励,已经大概能摸清一丝规律。  

斩妖多实物,除魔多术法,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品阶越高的妖魔奖励随机性越高,总体上与他们的属性不会相差太多。  

周易斩杀的低阶妖族,几乎涵盖了全部种类,奖励已经全部变成道行。  

铲除魔头的奖励,一直是其他奖励,人族为天地所钟,连妖魔图鉴都区别对待,至少每人安排了单独图鉴。  

单独墓地能和公墓一样吗?  

这天例行斩妖差事。  

冯灵儿绕着狼妖不断转悠,发出欢快的叫声,仿佛对晚餐很满意。  

“小狐狸,快放开我,本大王是黑风山统领,带你去吃香的喝辣的!”  

“人肉吃过没有?嘎嘣脆!”  

半人半狼的狼妖在斩妖司看到狐妖,本来绝望的心生出希望。  

斩妖司在妖魔界臭名远扬,一旦进去了就十死无生,不过每年偶尔也有妖魔逃走,将狱中信息传播出去。  

刑房,甲乙丙字狱,刑者…  

狼妖实力不弱,又是大妖麾下妖将,可谓见多识广,早就听过斩妖司大名。  

“你讲讲黑风山,待会我让你死的痛快些。”  

周易正在打磨刑具,斩妖的刀不能是钝的,割肉不利索,念头不通达。  

狼妖是今天斩杀的第三头妖魔,自从逾越规矩,将狐妖魂魄救出,周易的胆子就大了一些。  

每天随机选择两个刑者,也可能是其他科的,至少是乙字狱妖魔,尽量是妖魔图鉴已经收录,斩杀后获取道行奖励。  

一年多时间,道行增长了两千余年,距离小目标万年道行不远了。  

周易斩杀妖魔的数量与日俱增,很可能成了世上斩妖除魔最多的修士。  

斩妖除魔多了,对于杀伐之道有了许多独门领悟,比如手法愈发精湛,不用施展灵目术,一眼就清晰判断妖魔的经脉骨骼。  

这种状态类似于庖丁解牛,技近乎道。  

如果周易将手法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一部专门斩妖、解妖的武学。  

这是妖魔图鉴之外,自行领悟的技能,让周易极为欢喜。  

“卑鄙的人族,要不是以血食诱惑本座,岂会中了埋伏!有种你就放了我,信不信狼爷爷一口将你吞个干净!”  

狼妖听着刑具打磨刺啦刺啦的声音,脊背发冷,眼皮直跳,依然不断叫嚣。  

“可惜了,乖乖听话多好,省的受搜魂之苦!”  

周易打磨好刑具,手腕翻飞,转瞬之间就剥下一层狼皮。  

狼妖身上有价值的不多,狼皮炼法衣,狼爪狼牙炼法器,狼尾炼符笔,其他血肉都扔进炼妖窟。  

搜魂!  

记忆画面出现在眼前,周易翻阅一遍,发现不少有用的知识。  

祁州,大妖,黑风山…  

周易足不出户,通过妖魔记忆,脑海中也已经有了大乾皇朝全境地图。  

“原来斩妖司也会钓鱼执法,驱赶山贼土匪扰乱黑风山,引得狼妖统领屠杀吞食,然后跳出来降妖。”  

周易思索片刻,眉头微皱,斩妖司做法明显越界了。  

大乾律对仙师有各种限制,剿灭山贼土匪属于地方军务,人道管辖范畴,擅自插手属于重罪。  

况且,狼妖记忆中吃的是山贼土匪,谁又知道是不是普通百姓装扮。  

“这世道越来越乱了…”  

周易手中升腾灵火,将狼妖魂魄炼化。  

片刻之后哀嚎声结束,只剩下一颗灰色的魂珠,由纯净的魂力凝结而成。  

奖励道行3年!  

屈指一弹,魂珠落入冯灵儿嘴里。  

呦!呦!  

冯灵儿不通鬼道修行之法,将魂珠吞入体内,只待它自行融合,反而契合了顺其自然的修行之道。  

狼妖只是一个小插曲,不过自那之后,周易发现妖魔数量同比增加了许多。  

目前刑房当中超过一年的刑者,只有五六个,他们每天恐惧于死亡,哪有心思注意妖魔数量。  

周易早有过目不忘之能,八年来每天斩杀的妖魔都能清晰回忆出来。  

前推三十天为一月计算,前面八年每月斩妖除魔数量波动不大,直到近两个月明显大幅上升。  

“天灾,人祸,大乾乱世将至,也不知最后怎么个收场!”  

周易很久不更新的刑者说,又有了新的篇章。  

其中新的一篇就是狼妖的经历,没有直接描写,名为两刑者辩法。  

笔者借两名刑者对话,将故事收录书中,在末尾感叹世道艰难,隐晦的表达了斩妖司越权执法。  

第二篇故事,来自赤身教魔女。  

飞云州叛乱已有一年多时间,赤身魔教非但没有被镇压,反而又攻陷了三郡之地,成为夜叉魔尊之后又一大患。  

这名女魔头原本是良家女子,丈夫被拉去服兵役,死在了围剿叛军的战场上。  

大灾之年家中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