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脱盐与检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丰民农业的总经理肖源,看到各个业务小组的近一个星期的汇报,目前签约的盐碱地,一共只有1863亩左右。  

对于这个的情况,他也深感无奈。  

只能吩咐农机出租公司的经理张耀光,分出一部分脱盐车队,开始着手改造签约的盐碱地。  

张耀光也非常重视,急忙分出两组脱盐车队,亲自带着人,开始准备改造农户的盐碱地。  

张家村的农田不远处,就是一片盐碱田,上面只是生长着稀稀疏疏的小灌木、杂草,不少区域都是裸露的沙土。  

来到盐碱地的车队,车队长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张家村的地图,上面已经分割好了一块块农田。  

标注着黄色的区域,是已经签约的盐碱田;绿色区域,是农户目前正在种植利用的农田;红色区域,则是未签约的盐碱荒地。  

点击黄色地块,属于哪户签约农户的数据,就会跳出来。  

根据土地上的残留参照物,比如田沟壑、田陇、石界条,很快就插上了几个旗子。  

又打电话,叫来了签约的农户,过来再次确认,免得到时候挖错地方。  

不一会,几个农民开着摩托车,或者三轮车,来到了盐碱荒地旁边。  

车队长李国力张开嗓子喊道:“谁是张有德?”  

“我,啥事?”一个皮肤黑黝的中年人,一边小跑一边举起手来。  

“老乡,你有签约牧草种植的合同吧。”  

张有德点了点头:“前几天我大侄子说有化肥送,我才签的,这是干啥呢?”  

“现在要改盐碱地,老乡你确定一下这一片是不是你的,别到时候弄到错了。”李国力指着不远处,那十几根小旗子围起来的区域。  

“没有错,这一片就是我家的。”  

“那就好。”李国力转过头,大声喊道:“地方没有错,开始干活。”  

“收到。”  

挖掘机的柴油机,噗噗噗的冒着黑烟,直接一铲斗下去。  

在不远处看热闹的张有德等人,正小声的议论着,似乎有些不相信。  

这些年来,也有不少专家研究过改良盐碱地,也做过不少实验,只是这些实验,要么成本太高,要么没种几年,又恢复盐碱地状态。  

而且鲁省的农业用水相当紧张,传统改良盐碱地的方案,通常需要用淡水冲洗,将表层土壤的盐碱成份洗走。  

二十多分钟后,当那片土地,被挖掘去了一大片后,第一批脱盐土、有机脱盐土,再次被运土车运输回土坑中。  

两组脱盐车队一起作业,从早上忙碌到傍晚,将大约36亩盐碱地改造完成。  

车队搭了帐篷,就地做饭休息。  

同时根据之前改造牧草场经验,改造完成后的土壤,会缺乏盐碱成份,供水车更换了一些零件后,变成了洒水车。  

调制好盐碱水,重新喷洒在土壤中,确保土壤不会缺乏盐碱成份,对于种植土地而言,各自元素成分,最好都维持合理的比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三月份的华北平原,晚上还是寒风瑟瑟。  

车队的四十多人,用柴油供电车供电,用水也方便得很,直接从脱盐车的循环水管中放一些,如果是用来喝的水,公司准备了微量元素补充片,直接扔纯净水里面,就会变成人工矿泉水。  

而洗澡就用电热棒烧水,然后去脱盐车的脱盐舱中洗澡,因为这样不会浪费水,明天脱盐车作业时,这些洗澡水又会再次进入水循环系统。  

帐篷里面,电热炉上摆着鸳鸯锅,番茄汤底、辣子牛油汤底,他们的食材和生活用品,有专门的运输车保证。  

四个跟车队的女员工(通常是车队其他员工的妻子),切好了牛肉片、牛百叶,又端上鱼丸、肉丸、香菇、拍黄瓜等。  

李国力开始动筷涮火锅:“来来,大家别客气,张总也别客气。”  

“哈哈,大家吃吧!”张耀光夹起一块牛肉,往辣锅中滚了滚,这些牛肉都是他们公司自己屠宰的老奶牛。  

四十多人分成六张桌子,在各自的帐篷中涮火锅。  

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常态,因为脱盐车队的作业方式,注定他们不能随便离开改造区域,除非该区域盐碱地改造完成了,才会前往下一个区域。  

对于这些员工,他们的工资也相当高,基本都是初级3的技术工,底薪6000起步,加上野外作业的各种补贴和加班费,每个月都可能达到上万。  

第二天,天刚亮。  

众人就开始作业,昨天提前通知过来的农户,定好了各自的土地,改造工作和昨天一样。  

挖土、过筛、注水、脱盐、脱水、混土、回填,在一系列工序下,一亩亩盐碱地,重新变成了可以耕种的农田。  

那些农户也是看了一眼,便失去了兴趣,感觉这个所谓的盐碱荒地改造,非常不靠谱。  

对于农户们的心态,张耀光也是看在眼里,只是这种事情,一味地解释是没有用的,只有拿出事实,才可以让农户彻底信服。  

整个张家村,签约的盐碱地面积,只有120亩左右,在加班加点下,大概三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改造。  

而农业医生公司这边,吕保家带着那些实习员工,也来到了张家村这边。  

“张总,这一片就是改造完成的土地吗?”  

张耀光点了点头,指着笔记本电脑上,他们的农田管理系统是内部通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