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骸骨鉴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骸骨的保存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尸体没有皮毛保护,在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下,尸体只要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有明显的腐烂。  

一般情况下,暴露在野外的尸体经过一个月的左右时间,皮肤肌肉等就会腐烂干净,只剩下筋膜。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白骨化,人类的白骨在野外暴露的情况下最少可以保持一年以上,但是如果条件适宜,一般在5年以内就会干净,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完全消失。  

埋在地底下的尸体腐烂的速度将相较地面要慢一些。  

因为地下的氧气比较匮乏,一些喜氧细菌活动不频繁,会导致尸体的相对较慢。  

具体时间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来决定。  

一般来说,埋在地底下的尸体经过一年到三年左右时间会完全白骨化。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地下的湿度非常高,水份非常大,尸体有可能不会完全腐烂。  

哪怕比较长的时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尸体也不会完全白骨化。  

但是从已经白骨化的骸骨上提取dna鉴定信息样本,一直是dna信息鉴定领域里边的难题。  

在刑侦专业里,是有专门的还骸骨鉴定分析门类的。  

而且出了腿骨和胫骨,髋骨,头骨等一些坚硬、体积较大的谷骨骼之外,其他的一些骨骼已经出现比较脆弱的状态。  

陆川这边给七剧骸骨依次编上号,然后对骸骨进行挨个的鉴定分析。  

王明山的骸骨已经鉴定分析完毕,身份确认骨骼特征也确认,相应的鉴定分析报告也已经完成。  

采集骸骨的dna信息鉴定样本远比一般的dna信息鉴定样本采集要困难的多。  

“1号骸骨,男性,年龄在38岁到43岁之间,身高1米8左右,左上颚…有过两颗种植牙。”  

其实从法医人类学来讲,骸骨发现之后,第一个要进行辨别的是骨骼种属的确定。  

为什么要摸是因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职业人的骨骼摸起来的手感是不一样的。  

以陆川现在的眼力和手感摸上骨头之后,再观察10来分钟就能够确定骨骼的所有者的一些基本信息。  

“还是先采集dna信息鉴定样本,看看能不能通过dna信息库比重这些人的身份。”  

光是分析鉴定就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确定了方案之后,大家就开始忙碌,刘国栋,老白杨森这边负责打磨骨片切骨片。  

其中最难的是对骸骨上的dna样本进行提取,提取成功之后的检测方法也并不是唯一的。  

就是说从这一点来看,对方在杀人或者是埋尸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要隐瞒对方的身份。  

比如王明山的遗体旁就有他的警官证。  

这次挖掘骸骨的工作,比昨天发现王明山遗体后时间还要长。  

跟发现血迹后的工作一样,首先要确定血迹是不是血迹,如果确定了血迹是血迹,那么血迹到底是人的血迹还是其他动物的血迹?  

骨骼一样,确定了发现的东西是骨骼,那就要对骨骼的种属进行鉴定分析是人的骨骼还是其他动物的骨头?  

十几年前海州市刑侦支队就遇到过类似的案例,犯罪嫌疑人杀完人之后,将人尸体进行焚烧,留下骨骼,骨骼又和其他的牛羊鸡等骨骼混在一起。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有细胞核的细胞,就能够进行dna信息鉴定。  

一节指人类的指骨和一节猪蹄子的脚骨,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这骨头到底是什么动物的骨头或者是人类的骨头。  

带着皮肉大家都认识,但是骨头…  

法医解剖室内。  

剩下的这些骸骨,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确定这些骸骨的身份。  

有两具尸体身在尸体上发现了身份证的残骸,但是文字早就已经模糊不清,身份证本身也腐烂的快要没有了。  

至于手掌和脚掌的植骨和脚骨基本上没有剩下多少。  

七具骸骨…  

以陆川面前目前掌握的中级现勘技能里的能力来看,胫骨、腓骨、股骨等长骨头里边提取的dna信息样本鉴定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也有比较久远,这个鉴定起来的难度就比较大。  

骸骨鉴定分析说难也难,说不难其实也不难,重点是你掌没掌握其中的窍门。  

全部骨骼运回刑侦支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的10:30。  

目前比较成熟的检测和提取方式是线粒体dna检测,str检测和ngs检测。  

狮子山大桥底下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比较正常,尸体存放一年左右就会出现白骨化的状态,20年的时间…一些小的骨骼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一些大的骨骼。  

这次因为骸骨太多,法医和现勘这边决定联合作战。  

其他人也没闲着,王长江和沈妍连夜被召集到现场,负责其他几具骸骨的经理分类,后面还要运输。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因为骸骨案一般比较少见。  

即便是王长江、沈妍这种专业的法医,其实也不是说就特别熟悉人类的骨头。  

陆川打着哈欠,和王长江商量该怎么开展工作。  

陆川和老白两个人下手搞了四五个小时,天快蒙蒙亮的时候,才终于完成这具长达20年骸骨的清理工作。  

脚掌,手鼓手掌等一些较小的骨骼提取到的dna检测样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