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跨火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安村距离此地不近,你们是怎么来的?走水路?」蒙面的衙役问道。  

「是,官爷,我们乘木筏顺流而下。」闫老二答道。  

「这是你儿子?」  

闫老二迟疑道:「是我家小子。」  

「还真是个胆子大的,白日里刚经了北戎进村,转头就敢跟着你撑筏来谷丰…  

也是随了你这个当爹的。  

看你们这副打扮,也不像不知谷丰情况的,怎么还敢往这边跑,到底有何要事啊?  

寻访亲友?」他抖了抖手上的路引。  

上面开具的理由,正是这一条。  

闫玉睁大了眼睛。  

这个时候再看这些人,依稀就有些眼熟了,嗯,声音也熟。  

难道是…  

「访亲,也顺带帮人送信。」闫老二老实交代。  

只说来找人,未免太假,帮安大夫送信这个事正好可以拿来说一说。  

「可真是热心肠,父子两个大晚上的不睡觉,跑了这谷丰来,帮人送信…」  

他话音刚落,其余的几个衙役就笑了起来。  

很明显不相信。  

这是什么亲什么故,非要跑这一趟。  

「信呢?」那人随口一问,并不觉得他能拿出来。  

不想闫老二还真掏出来了。  

掏信的动作比掏路引利索。  

「官爷请看,书信在此。」他又一次将信放在地上,舔着脸笑道:「不知几位官爷是否方便,将这封家书带给永宁城惠安堂的三位安大夫。」  

他又补充了一句:「交给哪位安大夫都行。」  

那衙役原本不想拣,可听到永宁城惠民堂…立时将书信拾起。  

「你去过永宁了?和惠民堂安家认识?」  

闫老二:「安小大夫在虎踞城出诊,我兄长在虎踞衙门当差,他知我要来谷丰,就托我带封信给他爹和叔父。」  

「虎踞?也封城了吧?」那衙役问道:「你是怎么进去的?」  

「封了有一阵子。」闫老二道:「大老爷将灾民与病患都安置在城外,还拦了木栅栏,我们也是隔着远远的,说了会话。」  

「你说你哥在虎踞当差,我要是没记错…你们村子的人都是逃荒来的,没落籍多久吧?是进了哪个班执役?」  

不怪人家盘问的这么仔细。  

衙役看似是官衙的最底层,不入流,可这差事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便是补人,多是找那知根知底土生土长的人家。  

怎么会从刚落籍的流民中补?!  

「在官衙当户书。」闫老二老老实实的答道。  

众衙役:…  

「你哥…兄长,是读书人?」  

一来就进了油水最足的户房,不是有门路,就是有本事。  

有门路怎么会落籍在虎踞城,那就是有本事,识文断字还不够,还得有些学识,才会让大老爷给出一个肥缺留人。  

「是…」闫老二本想炫一把,家兄有功名在身!  

想想还是算啦,低调,还是低调一些。  

那衙役想了想,道:「你们站远些等等,待我们忙完,送你们过去。」  

说完,将那封信又放回了地上,后退了两步,目视闫老二,等着他来拣。  

闫老二:…  

我们不想去了,放我们走可以不?  

「谷丰要是和虎踞一样进不得人,那我们就不去添乱了。」闫老二道:「劳烦几位…」  

那衙役摆摆手,「无妨,谷丰也是将病患都安置在城外,你要找的三位安大夫都在,随我们去便是。」  

说完就转头招呼那几人,将坑再挖深一些…  

人家利索的干活,看样子为了他们,还加快了速度。  

闫老二一点都不感动。  

他趁着人家不注意,用布巾垫着,将书信快速拣起,扔进了三宝身上搭着的筐里。  

他看向他闺女。  

闫玉飞快的摊开手,表示无能为力。  

她小声的将这些人的身份说了。  

闫老二这才知道为啥这些个人说话那么知根知底,原来就是白日里来过村子的永宁城官差。  

府城的衙役呢,平白就比别的城高半头。  

闫老二就更不好多言语什么了。  

倒是闫玉,借着打过交道的便利,试探着和叔叔们套近乎。  

这个学事很利索的小子,衙役们还有印象,有了老闫这一层关系,他们也不再高冷,就着北戎翻山还假扮猎户这个事聊了起来。  

「还好他们来人不多,不然你们村子可就危险了…」  

「那些北戎像是来探路的,以后还得多防备些。」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这些人回不去,北戎那边也得掂量掂量,未必会再走这条路。」  

「翻山过来,也只适合小股人…」  

闫老二也适时的跟着搭话。  

他虽来关州日子短,去过的地方可不少,为了推销木炭和香胰子,和人打交道也多,又时时留心街面上的各种消息,人家说啥他都能聊几句。  

尤其是永宁城里的事,让这几人听着很亲切。  

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原本还嫌这一大一小像躲灾似的躲着他们,现在反倒担心他们站得不够远了。  

一个劲的让他们后退些。  

「你们这打扮看着怪,细琢磨倒是想的挺周全。」有个衙役说道。  

闫老二心中一动,「我是看虎踞城那边都是如此,才让家里人学着缝的,估计是挺管用,那边当差的,还有那些帮忙的灾民,少有被传了病的。」  

这帮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