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计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  

要是不知道的,还真会被他忽悠了过去!  

这不,雁排李四就中招了。  

毕竟两人拜把子还没过两天,再怎么意气相投,那也是刚认识,对各自的性格底细都不太了解。  

李四见张小辫儿一脸淡然,似乎一点儿都不将粤寇大军放在眼里,当即佩服的五体投地,双目炯炯,对这位兄长竖起大拇子赞不绝口。  

这位从小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向来天不怕地不怕,别人畏惧太平军所向披靡,他可不怕!  

更何况,马大人将令上写的明明白白,只要雁营愿领命,便有五千金银相赠,充作军饷,待完成任务之后,还会表奏朝廷,为雁营上下邀功,届时,升官发财通通不算什么!  

什么!还有这种好事?  

别说雁排李四,就连营中其余将士听了,都大为心动,连夸青天马大老爷英明神武,体衅民情。  

他们这些年弃匪从军为了什么,说穿了还不就是钱嘛!  

这年头,大家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活,有奶便是娘,只要肯出大钱,别说去送死,就算让爷们儿去青楼里卖屁股,那也无所谓!  

就算是手足兄弟,挚爱亲朋......  

咳咳...只能说“很润”。  

总之,这年头当兵打仗的,就没有一个不唯利是图的,只是有钱,那就什么都好说!  

当时听完传令官宣讲完,雁营里便沸腾了一片,都争相踊跃报名,群情激愤。  

张小辫儿见势头拦不住,又被旁边的李四和雁铃儿一撺掇,心中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他也豁出去了!  

成王败寇,既然当初同意马天锡的请求,来到雁营作了这一营之长,那就没有再退缩的道理!  

何况前些日子刚跟营中兄弟结拜入伙,约定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岂能临阵脱逃?  

于是就这样,雁营便在张小辫儿的“带领”下,开启了出发支援邻里,与粤寇征战的日子。  

这一打,就是一个多月。  

期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有开心有难过,有酣畅有失落,有轻松有惊险......  

张小辫儿也凭借这段四处征战的时日经历了不少,成长了许多,虽然数落险境,但在雁排李四、雁铃儿、孙大麻子等一干得力手下死命相护之下,屡屡化险为夷...  

而经历的越多,往日跟在师父身后无忧无虑的时光便越显深刻,每到夜晚想起,都不免泪湿衣衫。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师父李长清的思念就在张小辫儿的心底越积越多。  

每时每刻,都似野草般疯长......  

师父,您老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今日午后,雁营闻讯开往青荔镇解围,与小股粤寇激战了小半天,终于大获全胜。  

在享用完青荔镇官民的犒劳后,刚列队准备回到临时驻地,林远鹤便通过自己敏锐的感官,得出了灵州遭围的结论,使得众人又惊又怒。  

包括张小辫儿在内的众人都知道,灵州城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非但自家接下来升官发财的大梦没了指望,雁营也将会成为一支被困在敌后的孤军,除了覆灭之外,再无其他结局。  

所以四人几乎没有犹豫,当即便决定,回军支援灵州,不管有没有用,至少也要给围城的粤寇制造一些麻烦!  

夕阳西坠,晚霞如血。  

灵州城外尸骨累累,遍地遗骸。  

雁营官军除了战马,潜在幽深静谧的密林丘陵中,一言不发地望着前方的局势,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凝重。  

“他姥姥......”  

张小辫儿看着远处粤寇大军如海似潮,连绵不绝的军营,心中暗自吃惊。  

这他娘的起码得有十万人吧!  

不由狠狠咽了口唾沫。  

“三哥,敌军势大,绝不可草率行事,还要徐徐图之!”  

一旁的雁排李四脸色也很难看,趴在草垛后死死地盯着敌营中袅袅升起的炊烟。  

“贤弟所言极是!”  

张小辫儿连连点头,眼睛都看的有些发直。  

“在下也没想到,这次粤寇席卷重来,竟带了如此多的人马,比上次还要足足多了两倍!”  

林远鹤目光闪烁,沉声说道:  

“以在下看来,为今之计,唯有趁夜袭营,或能有些转机。”  

他这话说的比较委婉,但张小辫儿却听出了其中言外之意。  

不外乎,贼寇势众,不宜强攻,就算趁着月色偷袭,成功的几率也很小。  

嘁,三爷我又不傻,白白送死的事咱可不干!  

张小辫儿撇了撇嘴。  

这时,旁边一直沉默的雁铃儿忽然开口了:  

“三哥,林先生说的有道理,贼寇人多势众,除非咱们效仿三国陆逊,火烧连营,否则贸然出击,必死无疑。”  

“但世上无绝对,小妹有一计,一旦成功,就算不能逼退贼军,也定可以遏制其攻势!”  

“哦?”  

张小辫儿、李四和林远鹤三人闻言,都是一惊,纷纷看向身旁一脸镇静的雁铃儿,齐声道:  

“愿闻其详!”  

“此举说来容易,做着却难。”  

雁铃儿没有看他们,只是注视前方,自顾自地说道:  

“只需等待夜色降临,派出两队弟兄,不点火把,一队趁着夜色茫茫,敌军熟睡,从侧面佯夺其营,那时,敌军腹背受袭,猝不及防之下,必然会陷入骚乱,另一队弟兄便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