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规划发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未到一天,张小圣从修炼状态中苏醒。  

看着满地的灵石粉末,不由有些无语,整整2100多块下品灵石,竟然在自己刚刚突破炼气八层没多久,便已消耗殆尽。  

炼气六层开始每一个大周天运转需要消耗的灵石数量呈十倍增加,突破到七层,11粒极品炼气丹,用了三个小时,灵石消耗了100多块。  

而突破到10道灵气的炼气八层,仅八个小时就足足消耗了1200块灵石,53个大周天意味着消耗了53粒极品炼气丹,所以中途张小圣不得不再次斥资800声望购买了100粒丹药。  

而剩余的灵石仅仅坚持了八层的四个大周天便彻底告罄,修炼速度下降了一丝,但影响还不大。  

第二次购买的百粒丹药在突破八层时还有86粒,但也只是坚持了六个半小时。  

现在张小圣运转五行神诀一个小周天在聚灵佩和宗主法袍的加成下,一个小周天也就是一次呼吸,一整个大周天也就是4分半钟,但有极品炼气丹辅助却能吸纳35股灵气。  

不可谓不快!  

即使如此,丹药消耗完后,张小圣丹田处也仅仅有40道灵气,五种属性各有8道。  

距离炼气九层的百道灵气还有很大的差距。  

点开系统界面。  

声望系统宿主姓名:张小圣宿主境界:炼气八层宿主灵根:金19.8%,木19.8%,水19.8%,火19.8%,土19.8%  

五行宗声望:崇拜248/21000  

功法:五行神诀(炼气期)  

五行宗崇拜商店已开启(炼气期)  

张小圣叹息一声,修炼的虽然快,但是消耗也太大了。  

宗门宝库的灵石暂时没法去取,声望也剩余不多,为了避免突发什么导致声望下降的事件,剩下的200多声望张小圣是不敢再用了。  

距离宗门大会也就是两天,张小圣从炼气四层突破到了炼气八层,在一系列物品的辅助下,境界提升之快可以说是扶摇直上。  

尤其是极品炼气丹,名副其实。  

但是消耗也是巨大无比,下品灵石就不说了,整个宗门的声望消耗了一千多。  

没有了丹药,仅仅靠自身苦修,一个大周天才能提升不到2股灵气,而距离突破到练气九层还需要60道灵气,也就是6000股。  

一天不间断修炼也只能够提升560股,提升需要11天。  

好吧…  

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张小圣站起身来,在房内踱步,准备稍事休息,再继续修炼。  

他已经慢慢适应这种无休无止的修炼了。  

好在现在隔三差五就能突破一下,还不是那么枯燥。  

想想刘天宇当时以地灵根之资,突破到炼气九层也用了整整三年。  

三年九层,四年筑基,一十八年三十岁之时突破金丹,这已经是五行宗破天荒的速度了。  

往后二十余年突破到金丹六层巅峰,这也是五行宗众多内门长老虽然年长许多,但很服气刘天宇的原因,因为他突破元婴的可能性非常高。  

奈何一朝走火入魔,万事皆休,好在张小圣附身其上,否则这会五行宗只怕已经大乱。  

微微摇头,甩开过去的记忆,又想起了当今的五行宗。  

这里是自己的基础,是声望的来源,是自己的大本营,根基越扎实,自己才能走的越远。  

之前想到的要求炼气五层弟子在突破至八层之前不得修炼法术,是为了加快他们五层到八层的修炼进境。  

那么针对炼气五层以下的弟子呢的话,也许可以发放灵石让辅助修炼…  

提升10%也是提升,何况五层以下弟子本就没有多少,消耗的灵石也一定不多。  

之前为何不给这些弟子发放?  

按照刘天宇的记忆,是因为怕造成弟子们依赖灵石修炼的习惯,是为了一视同仁,因为炼气高层弟子们修炼用灵石辅助的话,宗门根本负担不起。  

更何况,给炼气期发了,筑基期发不发,金丹期发不发?  

想到这里,张小圣不由嗤笑一声,他不认可这种看法。  

炼气前期就算宗门承担了,负担也很轻,尽快渡过新手期,让弟子们更加渴望突破。  

天才弟子需要打磨,是因为他们本身资质好,修炼快,将来的路要走的更远,所以要稳中求进。  

可对于资质普通的弟子来说,一开始的终点就已经基本注定,那么尽快渡过新手期,让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多保留一些对突破的渴望,而不是在前几年慢慢沉寂下去,从而造成了那种能突破就突破,不突破慢慢磨,反正修炼很慢的惰性心理。  

而且宗门灵石每年都花销出去九成,剩余的这么多年积攒下来,也有相当于十几年的收益。  

这些灵石放着只能等发霉,还不如拿出来让大家境界提升快一些,将资源转化成战力,然后用战力去争取更多的资源。  

炼气期也是可以争取资源的!  

五行宗是二流宗门,受一流宗门碧海潮生宗管辖,每十年会有一次宗门交流大会,就是根据排名来划分整个一流宗门范围内灵矿、坊市的拥有权。  

五行宗在二流中属于中等,所以只有一座小型灵矿的所有权和一个中型坊市三分之一的管理权。  

宗门交流大会分为炼气期比斗、筑基期比斗、金丹期比斗和宗主比斗。  

炼气期虽然等级低,但代表着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