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牛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芙蓉看到了众人意志消沉,话语一转道:“医人先医己,然而想要预防天花也并非没有办法。”  

徐萧离心中一动道:“你又有了主意?”  

“牛痘接种法!”沈芙蓉一字一顿的说道。  

预防天花,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简便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牛痘。  

“何为接种牛痘之法?”吴县丞听了沈芙蓉的话有些疑惑,皱眉问道。  

“吴大人,你知不知道得了天花的人,只要康复了终身就不会再得天花这件事情?”沈芙蓉准备和吴县丞解释一下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原理。  

“本官知道,只是这和接种牛痘又有什么关联?”  

“大人知道就好,其实接种牛痘和感染天花是差不多,只要接种上了牛痘,那么就和得了一次天花一样。”  

“不过因为牛痘发病起来比较温和,所以人类就算是得了牛痘也不会致死,而牛痘痊愈之后的效果,却是和得了天花痊愈后的效果一样,终身都不会再次感染上天花。”  

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主要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抗原性质,牛痘产生的抗体,则可以和天花抗原中和,能够起到预防人体感染天花病毒的效果。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养牛的人家,或是屠宰牛的屠夫,患过一种叫牛痘的病,这些人就再也不会感染天花了。”  

“只要接种了牛痘,等牛痘生效,人们就不用再怕天花了。”  

“原来是这样,本官似乎有些明白了。”  

沈芙蓉的解释还算通俗易懂,稍微的解释了一下,吴大勇就明白了她要说的事情了。  

只是靠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太过骇人听闻,他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旁边的坐着的各位郎中,也听到了沈芙蓉的预防方案,显然,他们也被雷到了,个个活见鬼般,眼睛瞪的比牛眼还大,顿时议论纷纷:  

“荒缪,我等避免这病还来不及呢,你竟然还要人故意去染上这病,是何居心?”  

“怎能用那畜生身上的不洁之物…这、这也太荒谬了。”  

“将牛身上痘痘的痘浆接种到人身上,未免也太恶心了。”  

“此法怪异又荒诞!”  

众人心里有疑虑不说,更觉得这牛痘恶心,也害怕接种了牛痘对身体有害。  

“妙,妙啊!我却是从未想到过可以这样来解决病症,以前行医时也见过同气相求,世间万物皆相生相克,说不定此法真的可行,天花疫病真的可以解决。”  

相比其他郎中不能接受的样子,史郎中却认为此法可行。  

吴县丞听了众人各有说辞也是面带犹豫:“这样子真的不会有事吗?竟然要先去染上病。”  

周娘子一直说她的法子都是在古籍上所见,若是此法有用,为何以前没有听人说过?  

“接种牛痘,对于健康的人,最多只是发一两日高烧而已。”段生对沈芙蓉的信任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就是,不就是牛痘嘛?又不是没见过,接种就接种,死不了。”  

“的确,只要能预防天花,这算什么?”  

“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是真的,也许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陆续有郎中开始持不同意见。  

其他人不由一阵茫然,然而仔细一想,好像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跟性命比起来,恶心点算什么?  

徐萧离打破了沉寂:“接种牛痘,抵御天花,是造福万民,功在千秋的事,这功劳是你们在座各位所有人的。”  

他话音一落,就有郎中争先恐后的出言:  

“这抵御天花之法若真能成功,那便是一劳永逸,天下百姓都无需为天花所苦。”  

“实乃大晏之福,百姓之福啊!”  

更有郎中慷慨激昂:“恳请吴大人将其推广全城上下,恩泽万世!”  

吴县丞一时也被现场的气氛感染,激动道:  

“好!好!好!”  

“诸位与本官一同负责推广此事!”  

史郎中挑眉看向众人,抚了抚长须:“只是,那牛痘到底是腌臜之物,想要百姓相信,自愿接种,并非易事。”  

沈芙蓉伸出纤长的玉指,拈起茶盏,闻言方道:  

“这并不难,只需各位郎中带头接种牛痘,最好是当着百姓的面儿接种,百姓自然会跟着接种的。”  

“为了槐南镇安危、为了百姓,我等责无旁贷。”众郎中满脸严肃。  

已经踏出了第一步,他们只剩下坚定地前进了。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沈芙蓉就带着段生以及幽林谷的一众弟子、槐南镇的医者们一起,在城下各村中来回走动。  

所幸牛是农户必须的牲口,乡村的牛也很多,牛痘很快便找到了,而之后就是更加需要精细操作的将牛痘灭活的工作了。  

沈芙蓉虽然不是专业的医者,可是她毕竟是这个理论的提出者,看得杂七杂八的医书也够多。  

所以寻找到牛痘之后,沈芙蓉就已做足准备,并对这些医者进行了简单培训,包括现代的有关于细菌病毒的认识和一些现代的医疗知识。  

所幸这些医者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实践经验丰富,在听了沈芙蓉所讲的有关细菌病毒这些医学理论之后,顿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就连以前一些困扰他们的问题,似乎都找到可以解释的方向。  

最后讲到如何接种和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等下的时候,我会将详细的接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