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衙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芙蓉柔声道:“我乃青州周家周学儒之女,到此来助大家度过危机。”  

她接着说道:“青州知府之子徐萧离也亲自来了槐南镇坐镇,要是大家有任何的需要,可以直接来县衙提出来。”  

周学儒?就是那个大灾之年,以一人之力活人无数的周学儒?  

果然,“周学儒”这个名号一脱口,蜩螗沸羹的城门前顿时静了静。  

徐萧离也站出来及时发言:  

“对啊!大家放心,我们来,就是为了救人的!”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我非常有信心歼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有人开始面露期许之色,“我相信他们的话,徐公子等人来了槐南镇后,的确救了被关在铁笼子里的那些乡亲们…”  

“这么说我们有救了?”一位老者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太好了!有救了!我们终于有救了!”  

其他人闻言也是激动不已。  

此次暴动轻而易举的就被压了下去。  

百姓们纷纷离开了这里。  

张县令得知这个消息,眉头皱成了“品”字,他还以为徐萧离那个纨绔会顶不住被吓走,不想竟然安抚住了这些百姓。  

张县令沉着胖脸,背负着手,焦躁不安的在屋中来回踱步。  

这徐萧离和那个什么郡主早不来晚不来,偏要等他召集勋贵和富商们共议大事的时候才来,真是倒霉!  

他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回想一遍,觉得自己处境甚危。  

这槐南镇生的可是瘟疫啊,又怎么可能真的有药方可解?  

糊弄糊弄那些没见识的老百姓也就罢了,休想在他面前招摇撞骗!  

而且昨日晚上,当那徐家小儿破门而入,又一把将他拎下椅子,让他这个县令的颜面尽失时,他在心里已经有了跟那徐萧离翻脸的冲动,只是理智劝阻了他。  

所以他硬生生地把这口恶气咽了下来,哪都没去,啥都没干,回来后就一直躺在屋里喝闷酒。  

“洪师爷,你说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洪师爷这些年一直跟随在张县令左右,从张县令的表情就知道了这个主子的意思,故压低声音说道:  

“大人,他要瞎折腾由他去便是,咱们必须尽快离开此处。”  

“不错,我明日就搬出城去。”  

特殊时期保命要紧,还管那么多干嘛。  

“大人,您就算离开,也要找个不动声色的理由,不然难保那徐萧离不会在知府大人跟前,给您罗织一个临阵退缩的罪名。”  

“嗯,有道理…你有何提议?”  

“卑职觉得,您不如装病,晚日您从议事堂回来,就受了惊吓病了,无法继续处理县衙的事务。”  

“要先去城外的别庄养病,您看这借口如何?”  

“不错,此计甚好!”张县令的老脸露出了笑容。  

“大人,现在最紧要的事,是绝对不能跟徐公子发生冲突,无论他如何想方设法激怒您,您都要忍!”  

“好,我明白。瘟疫一起,这槐南镇是保不住了,我能忍辱负重,一旦出了问题,正好就把责任推给姓徐的那黄口小儿。你通知卫队,明日一早,我们即刻出城。”张县令沉声下令。  

等沈芙蓉和徐萧离二人再次回到县衙之时,下面的人来报,今早张县令突发旧疾,如今已出城修养,待病愈了再回来。  

临走时留下话,县衙内一切事宜均由徐萧离主持。  

装病?  

徐萧离没有再说话,眼睛却眯了起来。  

他转头看向沈芙蓉的时候,发现她像是已经料到了,表现并没有太过诧异。  

“你早料到了是不是?”  

沈芙蓉弯起薄唇,“比起这个,还有更难办的呢。”  

徐萧离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就见到一众衙役站在那里,个个鼻孔朝天,一副很傲慢的样子。  

刚才禀报的小厮言县衙内一切事宜均由徐萧离主持的话声音很大,可这些衙役只斜着眼睛瞄了一眼报信的小厮,双手抱在胸前,根本不看他和沈芙蓉。  

徐萧离按了按太阳穴,一面是躁动不安、急需维护稳定的百姓,一面是藐视命令、不听指挥的衙役。  

他只觉得头忽然痛了起来。  

一条热闹的街上,围着一大群人,十月和黎夜玉挤进去看。  

只看见墙角蜷伏着一个男人,眼神之中满是恐惧,他的手中拿着一个装药的瓷壶,瓷壶上面的盖子不翼而飞。  

坑坑洼洼的地面异常潮湿,上面不知道附了层什么油腻腻的东西,男子站起身来,又踉踉跄跄摔倒在地上,等他再欲起身时,衙役已经站在身旁。  

两个衙役凶神恶煞,腰间别着刀,手里拿着锁链,光这气势就能唬住人。  

男子双腿跪在衙役面前,向他们磕头求饶:  

“两位差爷,求求您们放过我吧。我只是出来给我娘子买药的,以后肯定不会踏出家门一步,保证不会将瘟疫传给任何人。”  

“瘟疫爆发本就该屠城结束,县令大人仁慈,只命人封锁了你家的院门,你却敢钻狗洞偷跑出来,合该被抓进大牢挨板子!”  

说话的衙役眉目带着戾气,走上前来开始推搡男子,“跟我们走!好好配合,说不定你还能多活几日。”  

男子摇摇头:“求求你们,放了我吧…”  

男子不断恳求他们放过自己,声称自己还有个四岁的孩子,还有爹娘,以及生病的妻子,都在等他回去照顾。  

两名衙役互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