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宣旨的公公不着痕迹地收下银子放进衣袖里,脸上的笑容越加真挚:  

“长宁郡主是有福之人,以后定会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沈芙蓉笑盈盈地说道:“多谢公公吉言。”  

双方又经过一番客套之后,宣旨的公公才带着宫人和禁卫军浩浩荡荡地离去。  

随着他们的离开,院内再次恢复了宁静。  

周老夫人收回了目送的视线,转头对握着明黄圣旨的沈芙蓉问道:  

“圣旨上说你救驾有功,你何时救得驾,我和你父亲怎么半点不知?”  

“呃…”  

沈芙蓉下意识蹙起眉,有些为难了,她总不能告诉周老夫人,她翻窗出府跑去了狩猎场吧?  

她要真说了,估计这一向重礼法规矩的老太太,就得当场气吐血。  

她正在心中思量,该如何措词说这件事合适,耳边却听周老夫人叹声道:  

“罢了,你既不愿说,那便算了。”  

周老夫人显然是误会了,认为沈芙蓉终是和她离了心,有了嫌隙。  

沈芙蓉默了默,并没有出言解释,她私自去闯狩猎场的事,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原本以为周老夫人会生气,不想她转瞬却大声吩咐婢女仆妇们:  

“大姑娘被封郡主乃是大喜事,皇上隆恩浩荡,周家满门添光彩,吩咐厨房今晚准备宴席,全府上下全发赏钱,都沾沾郡主的福气。”  

听见能拿赏钱,府内的下人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多谢老夫人!恭喜郡主!贺喜郡主!”  

一旁的周月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在周老夫人眼神的淫威下,也不得不走上前,对沈芙蓉挤出一抹笑来:  

“恭贺堂姐得封郡主!妹妹年纪小不懂事,以前做了许多错事,姐姐不要放在心上,我让人煮了白果燕窝粥,等炖好了就给堂姐送过去。”  

沈芙蓉静静看着这个自从第一次见面,就和她不太对付的堂妹,多少有些感慨。  

周月虽然娇纵爱耍小心思,却说不上有多坏,使绊子也只会那么几个花样,也没对她真正造成过实质性的伤害。  

虽然有时候让她很烦,但她每次都是当时就报复回去了,所以她也懒得跟她一般见识。  

见沈芙蓉只是盯着她看,却并不说话,周月讪讪笑了笑,又唤了声,“堂姐?”  

“多谢,妹妹有心了。”  

沈芙蓉向她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周老夫人见了欣慰地一笑,“好,好,你们两个是姐妹,合该亲近一些…”  

等晚上周学政下朝回来,随他一起进府的还有另一道圣旨——皇上为萧天陌和沈芙蓉赐婚了!  

周家人一天之内收到两道圣旨,且都是大喜事,这是在京城极少见的。  

周学政含笑道:“皇上圣明,我儿能寻得良缘,为父心里十分欢喜!”  

见到周学政高兴,沈芙蓉心里也舒畅。  

她知道周学政为了她的事情没少费心,在西山狩猎场那日,她还看到父亲袍角带着血迹,将几只山羊、野猪暗暗丢到了萧天陌的猎物堆里。  

只是当时她潜藏在暗处,父亲并没有看到她。  

瞧着自家女儿笑盈盈,丝毫不见一丝待嫁女的羞涩忸怩,周学政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自己这女儿聪明灵秀,如若不是因为北羌使臣搅和,他定是要多在身边留两年的。  

不过如今得知未来女婿是振威将军萧天陌,他心里还稍微舒服些。  

萧天陌曾救过他的命,又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实乃自家女儿之良配。  

同在屋中的周老夫人自然也瞧见了这一幕,她看起来也很高兴,笑得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恍如年轻了很多:  

“好,好啊!人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咱们家福气好,却是反过来,双喜临门,先前是我多虑了,如今我算是彻底放心了,等芙蓉成了亲,我也就该回祖宅了。”  

“母亲…”  

周学政忙几步上前,坐到了周老夫人身侧:  

“您若是不想回祖宅,大可就在京城住着,老宅那边留下几个人打理就行了,况且还有老二在…”  

周老夫人摇摇头,神色越加柔和:  

“我知道你心里惦记我,你放心,我身子硬朗着呢,祖宅那边琐事繁多,需我帮着老二媳妇操持,况且出来这么久了,月儿想必也想家了。”  

听周老夫人如此说,周学政只得点了点头,回道:  

“母亲若是在祖宅烦闷了,就带着月儿来京城小住,儿子有空了也会回祖宅探望您的。”  

周老夫人笑道:“好,我何时想回京住了再回来,等芙蓉再成了亲,我就可以抱曾孙子了,也算是享尽齐人之福了。”  

周学政笑道:“母亲所言极是!”  

沈芙蓉闻言嘴角抽了抽,她还没成亲呢,他们就惦记她有孩子的事了,火箭也没这么快的好吗?  

沈芙蓉被封郡主,后被赐婚的第n天,整个京城里还议论得沸沸扬扬。  

这次的沈芙蓉直接被百姓臆想成了,美色无人能敌、鸿运滔天的绝代奇女子。  

“长宁郡主轶事”这波热度久久不退。  

一直到先后出了北羌国使臣离开京城,和贤王去了封地之事,百姓们有了新的关注点,才渐渐无人再谈及沈芙蓉的事。  

听说最终被认做公主,嫁去北羌国的乃是戍边将军朱铮之女朱一嫣,就是沈芙蓉上次在宴会上见过的,那位据说天生爱财爱食好男色的姑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