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杀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穿越之农女风华不曾想他这平日里插科打浑、混水摸鱼样样精通的混账逆子,到了战场上却跟换了个人一般。  

不仅勇猛果敢、杀敌无数,就在方才还一人单枪匹马,救回了被困敌军重围的他。  

况且,如若不是萧天陌敏锐地觉察到了敌军的用意,及时回身以手中的利剑,全力格挡住了向他袭来的另一道利箭。  

如今这箭就不单是插在他的左肩上,而是还有一支正插在他的后背心口处。  

他这条老命也就当场交代下来了。  

想到此,萧经年不禁老怀甚慰。  

长子终于也知道了上进,也不枉他往日的悉心教导。  

段生进门后,看到被抬到床上的萧经年,立刻大步向他走去,并向迎过来的周将军问道:  

“侯爷怎么样了?”  

周将军回道:“中了利箭,得赶快处理!”  

段生点点头,上前为萧经年仔细查看后,不由得松了口气,“还好,箭上没毒!”  

他打开药箱,取出剪刀将露在外边的箭杆剪掉,后又干净利落的拔出利箭,为萧经年仔细处理了伤口,口中嘱咐着:  

“虽然箭上没毒,可伤口太深,为了避免动作太大牵扯伤口难以愈合,侯爷近日还是不要再亲自出战了。”  

“这可不行!只留那逆子在战场上,本侯哪里能放心?”  

萧经年闻言心中大急,想转过身说话,可肩上伤口被牵动,刺骨的疼痛让他有些受不了,很快,他的脸上就退去了血色变得苍白。  

段生忙抬手轻轻按住萧天陌的臂膀,让他不要再乱动,  

“侯爷不必忧心,大公子乃是破阵冲锋的贤才良将,定能无事,况且还有我在,我会每日查看大公子的身体情况,定保大公子无恙。”  

一旁的周将军也忙跟着道:  

“正是如此,段先生医术高明,萧大公子带兵打仗也确实有一套,总能猜透敌军的想法,把敌军的动向提前算出来,击退敌军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让属下等不得不服啊。”  

周将军这话说得真心实意,他原本并未将随父出征的萧天陌放在眼里,不想之后的事实证明自古英雄出少年。  

萧天陌出色的军事才能,让他们无不心中敬佩,他们练武的人没有太多心眼,不像文官一样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只要能带兵打胜仗,他们就心服口服。  

萧经年瞥了说这话的周将军一眼,暗暗点了点头。  

不只是周将军,就连他也不得不对自家小子和眼前的段生刮目相看。  

如今军中都在传,他们两个一个是可以妙手回春的神医,一个是能致人死地的死神,后生可畏,非虚言也。  

夜幕降临后,萧天陌回到了营中。  

他看过父亲萧经年后,刚从主帐中掀帘走出来,黎夜澜便窜到了他跟前,  

“公子,方才夜玉传信过来,信上说沈姑娘离开了京郊外的庄子!”  

萧天陌心中一惊,“出了何事?”  

“说是沈姑娘找到了亲生父亲,如今已随父回府。”  

“亲生父亲?”  

萧天陌难掩诧异,他虽已听黎夜玉说起过,沈家那位可能并不是沈芙蓉的亲爹,却并未想到,沈芙蓉这么快就找到了亲生父亲。  

“沈姑娘的亲生父亲究竟是何人?”  

“这个人公子也很熟悉,正是上次我们救下的大理寺卿周学政。”  

黎夜澜面色复杂,原来沈姑娘竟是名门之后,怪不得身上会有那样不凡的气度和风华,根本不似一个见识浅薄的农家女。  

“哦?竟然会是他!”  

萧天陌漆黑如墨的眼眸中闪过些许的惊讶,周学政周寺卿孤身不娶的事情,京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市井中的流言也有很多,却从来没有人知道,他在外竟然有一个女儿。  

黎夜澜点点头,“还有一事,沈姑娘去赴大公主船宴时,被人算计推入了湖水中,周大人也是发现了她身上掉落的玉佩,才发现她是他的女儿…”  

“…后来周大人将沈姑娘救上岸带回了府中,夜玉放心不下,已经和十月跟去了周府。”  

听说黎夜玉和十月跟在沈芙蓉身边,萧天陌面色缓和了下来,语气也变的平和:  

“如此甚好,让她们小心行事,护好沈姑娘,有事记得及时传信过来。”  

黎夜澜点头应下,随后转瞬消失在了夜色中。  

萧天陌扫了一眼四周,垂眸思虑了片刻,转身向着段生所在的医帐走去。  

太子东宫中。  

太子晏子风穿过玉簪花海,踏在五彩斑斓的石子小路上,忽听不远处的院落中传出一道悠悠的琴声,并伴随一女子的吟唱: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委婉连绵的曲调和着清幽的琴声,融入徐徐清风轻轻的送入晏子风的耳中,晏子风听出是凤七的声音,他不由的循声走过去,站在院墙外驻足静听。  

歌声悠扬婉转,却带着丝丝缕缕的忧伤,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暗藏着无数孤凉。  

晏子风在墙外默默地听着。  

不知过了多久,院子里的琴声戛然而止,晏子风呆了片刻,抬脚向院门处走去。  

可在马上就要走到院门前时,他突然又停住了脚步,眸中闪过一抹迟疑,半晌后,转身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