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八十二蛮夷三(1/5)
卷第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苗民奇肱西北荒小人于阗乌苌汉槃陀国苏都识匿国马留
武宁蛮悬渡国飞头獠蹄羌扶楼交趾南越尺郭顿逊堕婆登国
哀牢夷诃陵国真腊国留仇国木客缴濮国木饮州阿萨部
孝忆国婆弥烂国拨拔力国昆吾绣面獠子五溪蛮堕雨儿
苗民
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腋下有翼,不能飞,名曰苗民。书曰:窜三苗于三危,四(《神异经》“四”作“西”)裔,为人饕餮,淫佚无理,舜窜之于此。(出《神异经》)
【译文】
西方边远的地方有一种人,面目手脚都是人的样子,但腋下长有翅膀,不过不能飞,名称叫苗民。《尚书》上说:“把三苗族流放到三危山和四方极远的地方。苗民为人贪吃、纵欲放荡,没有伦理,所以舜才把他们流放到那里。”
奇肱
奇肱国,其民善为机巧,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久下,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使乘车遣归。其国去玉门西万里。(出《博物志》)
【译文】
奇肱国的百姓擅长制作巧妙的机械,来杀死各种禽鸟。还能制造飞车,随风飞到很远的地方。商汤的时候,总是刮西风,所以奇肱的飞车飞到了豫州一带。商汤打落了他们的飞车,也不把飞车给百姓看。以后过了十年,东风又刮起来了,于是让他们乘着飞车归国了。他们的国家在玉门西边有一万里。
西北荒小人
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其君朱衣玄冠,乘辂车,马引,为威仪居处。人遇其乘车,抵而食之,其味辛。终年不为物所咋,(“物”字“咋”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并识万物名字。又杀腹中三虫,三虫死,便可食仙药也。(出《博物志》)
【译文】
西北边远的地方有种小人,高只有一寸。他们的国君身穿红衣。头戴黑帽,乘坐着马拉的大车,住处十分庄严、讲究。人类如果遇到乘车的小人国皇帝,把他抓住吃下去,味道很辣,以后就不怕任何东西了,并能识别各种东西的名字,还能杀死人肚子里的寄生虫。寄生虫死了,就可以服用仙药了。
于阗
后魏,宋云使西域,行至于阗国。国王头著金冠,以鸡帻,头垂二尺生绢,广五寸,以为饰。威仪有鼓角金钲,弓箭一具,(“具”原作“门”,据明抄本改)戟二枚,槊五张。左右带刀,不过百人。其俗妇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死者以火焚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居丧者剪发,长四寸,即就平常。唯王死不烧,置之棺中,远葬于野。(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时宋云出使西域,到了于阗国。那里的国王头戴金冠,像鸡冠,冠上垂着二尺长的生绢,宽五寸,以此作为装饰。仪仗有皮鼓、号角、铜锣、一副弓箭、两把戟、五把槊。带刀侍从不超过一百人。他们的妇女像男人一样穿长裤和衣衫,腰间扎着带子。骑着马奔驰,与男子没有什么不同。死了的人用火焚烧,骨头收起来埋葬,上面修起一座塔。守丧的人要剪去头发。等头发长出四寸,守丧期就算结束。只有国王不烧,而是装到棺材中,远远地埋在野外。
乌苌
乌苌国,四熟之稻,苗高没骆驼,米大如小儿指。(出《洽闻记》)
又乌苌国民,有死罪,不立杀刑。唯徙空山,任其饮啄。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随事轻重,则当时即决。(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乌苌国的稻米一年成熟四次,稻苗很高,能没过骆驼,米粒大如小孩的指头。
还有乌苌国的百姓犯了死罪也没有杀死的刑法,只是把犯人送到空山中,任凭他喝水吃东西。事情如果属于可疑的,就让可疑的人服一种药,清白还是不清白就验证出来了,根据情节的轻重,当场立刻作出判决。
汉槃陀国
汉槃陀国正在山顶(“山顶”原作“须山”,据《洛阳伽蓝记》改)。自葱岭已西,水皆西流(明抄本“流”下有“入西海”三字)。世人云,是天地之中,其土人民,决水以种。闻中国待雨而种,笑曰:“天何由可期也?”(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汉槃陀国恰好在山顶上,从葱岭以西,水都向西流。世上的人说,这里是天地的中间,那里的人,都引水种地。他们听说中国要等下了雨再种地,笑着说:“有什么理由要去指望天啊?”
苏都识匿国
苏都识匿国有野叉城,城旧有野叉,其窟见在。人近窟住者五百余家,窟口作舍,设关钥,一年再祭。人有逼窟口,烟气出,先触者死,因以尸掷窟中。其窟不知深浅。(出《酉阳杂俎》)
【译文】
苏都识匿国有座野叉城,这城中过去有野人,野人住过的洞还有。人们靠近洞窟住的有五百多家。洞窟口盖上房屋,里面设置门闩,一年到洞窟前祭祀两次。人如果靠近了洞窟的口,烟气冒出来,先接触的就会死去,于是就把尸体扔到洞窟中。那个洞窟不知有多深。
马留
马伏波有余兵十余家,不返,居寿洽(据《水经注》三十六,“洽”当作“冷”)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饮食与华同。山川移铜柱入海,以此民为识耳。(出《酉阳杂俎》)
【译文】
后汉光武时的伏波将军马援的部队,有十几股余部没有返回内地,留住在寿洽县。他们内部互相联姻,繁衍到二百家。因他们寄居他乡,所以号称“马留”。他们的饮食跟中国人相同。山河改道,马援当年立的铜柱已没
苗民奇肱西北荒小人于阗乌苌汉槃陀国苏都识匿国马留
武宁蛮悬渡国飞头獠蹄羌扶楼交趾南越尺郭顿逊堕婆登国
哀牢夷诃陵国真腊国留仇国木客缴濮国木饮州阿萨部
孝忆国婆弥烂国拨拔力国昆吾绣面獠子五溪蛮堕雨儿
苗民
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腋下有翼,不能飞,名曰苗民。书曰:窜三苗于三危,四(《神异经》“四”作“西”)裔,为人饕餮,淫佚无理,舜窜之于此。(出《神异经》)
【译文】
西方边远的地方有一种人,面目手脚都是人的样子,但腋下长有翅膀,不过不能飞,名称叫苗民。《尚书》上说:“把三苗族流放到三危山和四方极远的地方。苗民为人贪吃、纵欲放荡,没有伦理,所以舜才把他们流放到那里。”
奇肱
奇肱国,其民善为机巧,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久下,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使乘车遣归。其国去玉门西万里。(出《博物志》)
【译文】
奇肱国的百姓擅长制作巧妙的机械,来杀死各种禽鸟。还能制造飞车,随风飞到很远的地方。商汤的时候,总是刮西风,所以奇肱的飞车飞到了豫州一带。商汤打落了他们的飞车,也不把飞车给百姓看。以后过了十年,东风又刮起来了,于是让他们乘着飞车归国了。他们的国家在玉门西边有一万里。
西北荒小人
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其君朱衣玄冠,乘辂车,马引,为威仪居处。人遇其乘车,抵而食之,其味辛。终年不为物所咋,(“物”字“咋”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并识万物名字。又杀腹中三虫,三虫死,便可食仙药也。(出《博物志》)
【译文】
西北边远的地方有种小人,高只有一寸。他们的国君身穿红衣。头戴黑帽,乘坐着马拉的大车,住处十分庄严、讲究。人类如果遇到乘车的小人国皇帝,把他抓住吃下去,味道很辣,以后就不怕任何东西了,并能识别各种东西的名字,还能杀死人肚子里的寄生虫。寄生虫死了,就可以服用仙药了。
于阗
后魏,宋云使西域,行至于阗国。国王头著金冠,以鸡帻,头垂二尺生绢,广五寸,以为饰。威仪有鼓角金钲,弓箭一具,(“具”原作“门”,据明抄本改)戟二枚,槊五张。左右带刀,不过百人。其俗妇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死者以火焚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居丧者剪发,长四寸,即就平常。唯王死不烧,置之棺中,远葬于野。(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时宋云出使西域,到了于阗国。那里的国王头戴金冠,像鸡冠,冠上垂着二尺长的生绢,宽五寸,以此作为装饰。仪仗有皮鼓、号角、铜锣、一副弓箭、两把戟、五把槊。带刀侍从不超过一百人。他们的妇女像男人一样穿长裤和衣衫,腰间扎着带子。骑着马奔驰,与男子没有什么不同。死了的人用火焚烧,骨头收起来埋葬,上面修起一座塔。守丧的人要剪去头发。等头发长出四寸,守丧期就算结束。只有国王不烧,而是装到棺材中,远远地埋在野外。
乌苌
乌苌国,四熟之稻,苗高没骆驼,米大如小儿指。(出《洽闻记》)
又乌苌国民,有死罪,不立杀刑。唯徙空山,任其饮啄。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随事轻重,则当时即决。(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乌苌国的稻米一年成熟四次,稻苗很高,能没过骆驼,米粒大如小孩的指头。
还有乌苌国的百姓犯了死罪也没有杀死的刑法,只是把犯人送到空山中,任凭他喝水吃东西。事情如果属于可疑的,就让可疑的人服一种药,清白还是不清白就验证出来了,根据情节的轻重,当场立刻作出判决。
汉槃陀国
汉槃陀国正在山顶(“山顶”原作“须山”,据《洛阳伽蓝记》改)。自葱岭已西,水皆西流(明抄本“流”下有“入西海”三字)。世人云,是天地之中,其土人民,决水以种。闻中国待雨而种,笑曰:“天何由可期也?”(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汉槃陀国恰好在山顶上,从葱岭以西,水都向西流。世上的人说,这里是天地的中间,那里的人,都引水种地。他们听说中国要等下了雨再种地,笑着说:“有什么理由要去指望天啊?”
苏都识匿国
苏都识匿国有野叉城,城旧有野叉,其窟见在。人近窟住者五百余家,窟口作舍,设关钥,一年再祭。人有逼窟口,烟气出,先触者死,因以尸掷窟中。其窟不知深浅。(出《酉阳杂俎》)
【译文】
苏都识匿国有座野叉城,这城中过去有野人,野人住过的洞还有。人们靠近洞窟住的有五百多家。洞窟口盖上房屋,里面设置门闩,一年到洞窟前祭祀两次。人如果靠近了洞窟的口,烟气冒出来,先接触的就会死去,于是就把尸体扔到洞窟中。那个洞窟不知有多深。
马留
马伏波有余兵十余家,不返,居寿洽(据《水经注》三十六,“洽”当作“冷”)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饮食与华同。山川移铜柱入海,以此民为识耳。(出《酉阳杂俎》)
【译文】
后汉光武时的伏波将军马援的部队,有十几股余部没有返回内地,留住在寿洽县。他们内部互相联姻,繁衍到二百家。因他们寄居他乡,所以号称“马留”。他们的饮食跟中国人相同。山河改道,马援当年立的铜柱已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