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六十七水族四(2/5)
卷。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有的地方被蠹蛀了,不容易理解。李公佐和焦君一起详细地阅读研究这本书。书上说,大禹治水时,三次到桐柏山。桐柏山刮大风,响惊雷,石头呼号,树也鸣叫,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志起兵作乱,大禹调动不了他们很生气。大禹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和龙,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请求任务。于是大禹囚禁了鸿章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又捉住了淮河、涡水中的名字叫“无支祁”的水神。无支祁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辩长江淮水的深浅和平原沼泽地带的远近,样子象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头发,眼露金光,牙齿雪白,脖子伸出来有一百尺长,力气超过九只大象,攻击、搏斗、腾跃,奔跑迅速敏捷,身体轻灵飘忽,只是不能长久地听声音、看东西。大禹奏乐曲给它听,降服不了它;把它交给鸟木由,也制服不了它;把它交给庚辰,才打败了它。上千个鸱鸟、脾恒、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号叫聚集环绕着无支祁,庚辰用武力把它们打跑了。他给无支祁的脖子上锁上大铁链,鼻子上穿上金铃,送到淮阳县龟山脚下,是想让淮河水永远平安地流到海里。从庚辰以后,人们都画着无支祁的图形,就是想免除淮河上风雨波涛的灾难。李汤所看见的,和杨衡所说的,与《古岳渎经》上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齐浣
唐开元中,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徐城险急,奏开十八里河,达于清水。其河随州县分掘,亳州真源县丞崔延祎乣其县徒,开数千步,中得龙堂。初开谓是虚穴,然状如新筑,净洁周广。北壁下有五色蛰龙,长一丈余,鲤鱼五六枚,各长尺。有灵龟两头,长一尺二寸,眸长九分。祎以白开河御史邬元昌,状上齐浣。浣命移龙入淮,放龟入汴。祎移龙及鱼二百余里,至淮岸,有鱼数百万首,跳跃赴龙,水为之沸。龙入淮喷水,云雾杳冥,遂不复见。初将移之也,御史员锡拔其一须。元昌遣人送龟至宋,遇水泊,暂放龟水中,水阔数尺,深不过五寸,遂失大龟所在。涸水求之,亦不获,空致小龟焉。(出《广异记》)
【译文】
唐代开元年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因为徐城出现了危险的紧急情况,向朝廷请示,开掘一条十八里长的人工河,让水直接流进清水河去,这条河由各州各县分段挖掘。亳州的真源县的县丞崔延祎组织本县的民工,挖掘几千步的一段,挖出一座住着龙的建筑物。刚掘开的时候,以为是个空洞穴。可是,那建筑似乎是刚刚修建成的,面积很大十分清洁,北面的墙壁下有一条五彩的蛰伏的龙,长一丈多,鲤鱼五六条,各一尺长。还有二只通灵的乌龟,长一尺二寸,眼睛长九分。崔延祎把这件事告诉了开河御史邬元昌,又写成公文上报给齐浣。齐浣命令人把龙转移到淮河里去,把乌龟放到汴河中去。崔延祎带人把龙和鲤鱼移到二百多里以外的淮河岸边,淮河里有几百万条鱼向着彩龙跳跃着,河水因此而沸腾起来。彩龙进入淮河喷出水气,使四周云雾幽暗,龙也就看不见了。刚开始准备转移龙的时候,御史员锡拔去一根龙须。邬元昌派人把乌龟送到宋地,遇到一个小水塘,把龟暂时放到水里,水宽几尺,深度不超过五寸,于是大龟也丢失了,淘干了水塘里的水寻找龟,也没找到,仅仅捉到了几只小乌龟。
子英春
子英春者,舒乡人,善入水。捕得赤鲤,爱其色,持归,养之池中。数以米谷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角有翅。子英怖,拜谢之,鱼言:“我来迎汝,上我背,与汝具升。”岁来归见妻子,鱼复迎之。故吴中门户作神鱼子英祠也。(出《神鬼传》)
【译文】
子英春是舒乡人,善长潜水,他捉到一条红鲤鱼,喜欢鱼的颜色,就带回家去,放在池子里喂养。他经常用谷物和米饭喂鱼,一年后,鱼长到一丈多长,并且头上出角,身上长出翅来。子英春很害怕,向鲤鱼行礼并道歉。鱼说:“我是来迎接你的,你骑到我背上来,我和你一起升天。”到了年末,他回来看望妻子和孩子,神鱼又来迎接他。所以吴中的人们建造了神鱼子英庙。
洛水竖子
有人洛水中见竖子洗马,顷之,见一物如白练带,极光晶,缴竖子之项三两匝,即落水死。凡是水中及湾泊之间,皆有之。人澡浴洗马死者,皆谓鼋所引,非也。此名白特,宜慎防之,蛟之类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有人在洛水边看见一个童子在洗刷马,突然从水中窜出一个象白绸带似的东西,非常光亮晶莹,缠绕在童子的脖子上三两圈,童子跌倒在水里死了。凡是有河水和湖泊的地方都有这种怪物,有的人认为洗澡和洗马而死的人,全都是被鼋拖进水的,其实不是这样。这种怪物名叫“白特”,应当小心地提防它,它是蛟一类的动物。?
鬼
鲙鱼状如鳢,其文赤斑,长者尺余,豫章界有之。多居污泥池中,或至数百,能为?(子故反)鬼幻惑袄怪,亦能魅人。其污池侧近,所有田地,人不敢犯。或告而奠之,厚其租值,田即倍丰,但匿己姓名佃之。三年而后舍去,必免其害。其或为人患者,能捩人面目,反人手足,祈谢之而后免。亦能夜间行于陆地,所经之处,有泥踪迹:所到之处,闻嗾嗾之声。北部(明抄本“部”作“帝”)二十五部大将军。有破泉?符书(“符书”原作“书符”,据《录异记》改
齐浣
唐开元中,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徐城险急,奏开十八里河,达于清水。其河随州县分掘,亳州真源县丞崔延祎乣其县徒,开数千步,中得龙堂。初开谓是虚穴,然状如新筑,净洁周广。北壁下有五色蛰龙,长一丈余,鲤鱼五六枚,各长尺。有灵龟两头,长一尺二寸,眸长九分。祎以白开河御史邬元昌,状上齐浣。浣命移龙入淮,放龟入汴。祎移龙及鱼二百余里,至淮岸,有鱼数百万首,跳跃赴龙,水为之沸。龙入淮喷水,云雾杳冥,遂不复见。初将移之也,御史员锡拔其一须。元昌遣人送龟至宋,遇水泊,暂放龟水中,水阔数尺,深不过五寸,遂失大龟所在。涸水求之,亦不获,空致小龟焉。(出《广异记》)
【译文】
唐代开元年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因为徐城出现了危险的紧急情况,向朝廷请示,开掘一条十八里长的人工河,让水直接流进清水河去,这条河由各州各县分段挖掘。亳州的真源县的县丞崔延祎组织本县的民工,挖掘几千步的一段,挖出一座住着龙的建筑物。刚掘开的时候,以为是个空洞穴。可是,那建筑似乎是刚刚修建成的,面积很大十分清洁,北面的墙壁下有一条五彩的蛰伏的龙,长一丈多,鲤鱼五六条,各一尺长。还有二只通灵的乌龟,长一尺二寸,眼睛长九分。崔延祎把这件事告诉了开河御史邬元昌,又写成公文上报给齐浣。齐浣命令人把龙转移到淮河里去,把乌龟放到汴河中去。崔延祎带人把龙和鲤鱼移到二百多里以外的淮河岸边,淮河里有几百万条鱼向着彩龙跳跃着,河水因此而沸腾起来。彩龙进入淮河喷出水气,使四周云雾幽暗,龙也就看不见了。刚开始准备转移龙的时候,御史员锡拔去一根龙须。邬元昌派人把乌龟送到宋地,遇到一个小水塘,把龟暂时放到水里,水宽几尺,深度不超过五寸,于是大龟也丢失了,淘干了水塘里的水寻找龟,也没找到,仅仅捉到了几只小乌龟。
子英春
子英春者,舒乡人,善入水。捕得赤鲤,爱其色,持归,养之池中。数以米谷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角有翅。子英怖,拜谢之,鱼言:“我来迎汝,上我背,与汝具升。”岁来归见妻子,鱼复迎之。故吴中门户作神鱼子英祠也。(出《神鬼传》)
【译文】
子英春是舒乡人,善长潜水,他捉到一条红鲤鱼,喜欢鱼的颜色,就带回家去,放在池子里喂养。他经常用谷物和米饭喂鱼,一年后,鱼长到一丈多长,并且头上出角,身上长出翅来。子英春很害怕,向鲤鱼行礼并道歉。鱼说:“我是来迎接你的,你骑到我背上来,我和你一起升天。”到了年末,他回来看望妻子和孩子,神鱼又来迎接他。所以吴中的人们建造了神鱼子英庙。
洛水竖子
有人洛水中见竖子洗马,顷之,见一物如白练带,极光晶,缴竖子之项三两匝,即落水死。凡是水中及湾泊之间,皆有之。人澡浴洗马死者,皆谓鼋所引,非也。此名白特,宜慎防之,蛟之类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有人在洛水边看见一个童子在洗刷马,突然从水中窜出一个象白绸带似的东西,非常光亮晶莹,缠绕在童子的脖子上三两圈,童子跌倒在水里死了。凡是有河水和湖泊的地方都有这种怪物,有的人认为洗澡和洗马而死的人,全都是被鼋拖进水的,其实不是这样。这种怪物名叫“白特”,应当小心地提防它,它是蛟一类的动物。?
鬼
鲙鱼状如鳢,其文赤斑,长者尺余,豫章界有之。多居污泥池中,或至数百,能为?(子故反)鬼幻惑袄怪,亦能魅人。其污池侧近,所有田地,人不敢犯。或告而奠之,厚其租值,田即倍丰,但匿己姓名佃之。三年而后舍去,必免其害。其或为人患者,能捩人面目,反人手足,祈谢之而后免。亦能夜间行于陆地,所经之处,有泥踪迹:所到之处,闻嗾嗾之声。北部(明抄本“部”作“帝”)二十五部大将军。有破泉?符书(“符书”原作“书符”,据《录异记》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