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六十一禽鸟二(1/6)
卷第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孔雀
交趾罗州王轩 燕
汉燕胡燕千岁燕晋瑞元道康范质
鹧鸪
飞数飞南向吴楚鹧鸪
鹊(鸽附)
知太岁张颢条支国黎景逸张昌期崔圆妻乾陵鸽信 鸡
陈仓宝鸡楚鸡卫女长鸣鸡沉鸣鸡孙休吴清广州刺史
祝鸡公朱综代郡亭高嶷天后卫镐合肥富人
孔雀
交趾
交趾郡人多养孔雀,或遗人以充口腹,或杀之以为脯腊。人又养其雏为媒,旁施网罟,捕野孔雀。伺其飞下,则牵网横掩之,采其金翠毛,装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以为方物。云,生取则金翠之色不减耳。(出《岭表录异》)
【译文】
交趾郡人大多饲养孔雀,或是送给别人吃肉,或是杀了做成肉脯。还有的人饲养小孔雀做诱饵,在旁边安好网,捕捉野孔雀。等野孔雀飞下地时就牵动网绳将孔雀罩住,然后拔取孔雀身上金翠色的羽毛,制造成拂尘的扇子。有时要完整的羽毛,就活着截断孔雀的尾巴,当作土特产品,还说:“活着取毛,毛上的金翠色一点不变。”
罗州
罗州山中多孔雀,群飞者数十为偶。雌者尾短,无金翠。雄者生三年,有小尾,五年成大尾。始春而生,三四月后复凋,与花萼相荣衰。然自喜其尾而甚妬,凡欲山栖,必先择有置尾之地,然后止焉。南人生捕者,候甚雨,往擒之,尾沾而重,不能高翔,人虽至。且爱其尾,恐人所伤,不复骞翔也。虽驯养颇久,见美妇人好衣裳与童子丝服者,必逐而啄之。芳时媚景,闻管弦笙歌,必舒张翅尾,盼睇而舞,若有意焉。山谷夷民烹而食之,味如鹅,解百毒。人食其肉,饮药不能愈病。其血与其首,解大毒。南人得其卵,使鸡伏之即成。其脚稍屈,其鸣若曰“都护”。土人取其尾者,持刀于丛篁可隐之处自蔽,伺过,急断其尾,若不即断,回首一顾,金翠无复光彩。(出《纪闻》)
【译文】
罗州的山中有很多孔雀,几十只为一群在一起飞翔。雌孔雀尾巴短,也没有金翠色,雄孔雀出生三年,开始长出小尾巴,五年长成大尾巴。立春时尾羽开始生长,三四个月后又凋落了,和花朵同时繁荣和凋谢。孔雀喜爱自己的尾羽并且非常忌妒,凡是想在山林里休息,一定要先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后才栖息在那里,南方人要捕捉活孔雀,要等到下大雨的时候才去,这时孔雀的尾巴上沾上雨水变得很沉重,不能高飞。虽然有人走近,但是因为它太爱自己的尾巴,恐怕被人损坏,就不再飞翔了。孔雀即使是驯养了很久,但是如果看见了漂亮女人穿着好看衣服和穿鲜艳丝绸衣服的小孩,也一定要追上去啄她们。如果遇到美好的天气,美丽的景色,听到管弦乐器演奏的曲调,一定要舒展开翅膀和尾巴,目光流转地跳舞,好象是很有情意的样子。住在山谷里的少数民族把孔雀煮熟了吃,味道象鹅肉一样,能解百毒。人要是吃了孔雀肉,吃药就没有治病的效验了。孔雀的血和头,能解巨毒。南方人得到孔雀蛋,让鸡孵化就可以了。孔雀的脚稍稍弯曲,它的叫声象是在说:“都护”。当地的土人想得到孔雀尾羽,就拿着刀在丛竹中隐蔽,等孔雀经过时,赶快砍断它的尾巴,如果不能立即砍断,孔雀回头看上一眼,尾羽就会失去金翠的颜色和光彩。
王轩
卢肇住在京南海,见从事王轩有孔雀。一日奴来告曰:“蛇盘孔雀,且毒死矣。”轩令救之,其走卒笑而不救,轩怒,卒云:“蛇与孔雀偶。”(出《纪闻》)
【译文】
卢肇住在京城南海,看见从事王轩有只孔雀。有一天,仆人来告诉说:“蛇盘住孔雀,快要毒死孔雀了。”王轩让兵丁快去救孔雀,他的手下笑着却不去救,王轩生气了,手下人说:“蛇与孔雀在交配。”
汉燕
蓐泥为窠,声多稍小者汉燕。陶胜力注《本草》云,紫胸轻小者是越燕,胸斑黑声大者是胡燕。其作巢喜长,越燕不入药用。越与汉,亦小差耳。(出《世说》)
【译文】
用草和泥做巢,叫声频繁体形较小的燕子是汉燕。陶胜力注《本草》说:胸前是紫色,重量轻体形小的是越燕。胸前有黑斑点,叫声宏亮的是胡燕,胡燕做巢喜欢做长形的巢。越燕不能做药用。越燕和汉燕,也只不过是稍有差别罢了。
胡燕
凡狐白貂鼠之类,燕见之则毛脱,或燕蛰于水底。旧说燕不入室,取桐为男女各一,投井中,燕必来。胸斑黑声大,名胡燕,其窠有容匹素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凡是狐狸和白貂鼠一类的动物,燕子看见它们羽毛就脱落了,藏伏多水的泥洞中。传说燕子如果不进屋里,取桐木来雕刻成男女各一人扔到井里,燕子一定进屋。胸前有黑色斑点叫声宏亮的,名叫胡燕,它的巢有的能放下一匹生绢。
千岁燕
齐鲁之间,谓燕为乙,作巢避戊己。《玄中记》云,千岁之燕户北向。《述异要》云,五百岁燕生胡髯。(出《酉阳杂俎》)
【译文】
齐鲁那个地方的人把燕叫做乙。燕子做巢躲避戊日己日。《玄中记》中说:千年燕子的巢口向北开。《述异要》中说:五百年的燕子长胡须。
晋瑞
魏禅晋岁,北阙下有白光如鸟雀之状,时有飞翔去来。有司即闻奏,帝使罗者张之,得一白燕,以为神物,以金为笼,致于宫内,旬日不知所在。论者云:“金德之瑞。”昔师旷时,有白燕来巢,检瑞应图,果如所论。师旷,晋人也,古今之议相符焉。(出《拾遗录》)
【译文】
魏
孔雀
交趾罗州王轩 燕
汉燕胡燕千岁燕晋瑞元道康范质
鹧鸪
飞数飞南向吴楚鹧鸪
鹊(鸽附)
知太岁张颢条支国黎景逸张昌期崔圆妻乾陵鸽信 鸡
陈仓宝鸡楚鸡卫女长鸣鸡沉鸣鸡孙休吴清广州刺史
祝鸡公朱综代郡亭高嶷天后卫镐合肥富人
孔雀
交趾
交趾郡人多养孔雀,或遗人以充口腹,或杀之以为脯腊。人又养其雏为媒,旁施网罟,捕野孔雀。伺其飞下,则牵网横掩之,采其金翠毛,装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以为方物。云,生取则金翠之色不减耳。(出《岭表录异》)
【译文】
交趾郡人大多饲养孔雀,或是送给别人吃肉,或是杀了做成肉脯。还有的人饲养小孔雀做诱饵,在旁边安好网,捕捉野孔雀。等野孔雀飞下地时就牵动网绳将孔雀罩住,然后拔取孔雀身上金翠色的羽毛,制造成拂尘的扇子。有时要完整的羽毛,就活着截断孔雀的尾巴,当作土特产品,还说:“活着取毛,毛上的金翠色一点不变。”
罗州
罗州山中多孔雀,群飞者数十为偶。雌者尾短,无金翠。雄者生三年,有小尾,五年成大尾。始春而生,三四月后复凋,与花萼相荣衰。然自喜其尾而甚妬,凡欲山栖,必先择有置尾之地,然后止焉。南人生捕者,候甚雨,往擒之,尾沾而重,不能高翔,人虽至。且爱其尾,恐人所伤,不复骞翔也。虽驯养颇久,见美妇人好衣裳与童子丝服者,必逐而啄之。芳时媚景,闻管弦笙歌,必舒张翅尾,盼睇而舞,若有意焉。山谷夷民烹而食之,味如鹅,解百毒。人食其肉,饮药不能愈病。其血与其首,解大毒。南人得其卵,使鸡伏之即成。其脚稍屈,其鸣若曰“都护”。土人取其尾者,持刀于丛篁可隐之处自蔽,伺过,急断其尾,若不即断,回首一顾,金翠无复光彩。(出《纪闻》)
【译文】
罗州的山中有很多孔雀,几十只为一群在一起飞翔。雌孔雀尾巴短,也没有金翠色,雄孔雀出生三年,开始长出小尾巴,五年长成大尾巴。立春时尾羽开始生长,三四个月后又凋落了,和花朵同时繁荣和凋谢。孔雀喜爱自己的尾羽并且非常忌妒,凡是想在山林里休息,一定要先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后才栖息在那里,南方人要捕捉活孔雀,要等到下大雨的时候才去,这时孔雀的尾巴上沾上雨水变得很沉重,不能高飞。虽然有人走近,但是因为它太爱自己的尾巴,恐怕被人损坏,就不再飞翔了。孔雀即使是驯养了很久,但是如果看见了漂亮女人穿着好看衣服和穿鲜艳丝绸衣服的小孩,也一定要追上去啄她们。如果遇到美好的天气,美丽的景色,听到管弦乐器演奏的曲调,一定要舒展开翅膀和尾巴,目光流转地跳舞,好象是很有情意的样子。住在山谷里的少数民族把孔雀煮熟了吃,味道象鹅肉一样,能解百毒。人要是吃了孔雀肉,吃药就没有治病的效验了。孔雀的血和头,能解巨毒。南方人得到孔雀蛋,让鸡孵化就可以了。孔雀的脚稍稍弯曲,它的叫声象是在说:“都护”。当地的土人想得到孔雀尾羽,就拿着刀在丛竹中隐蔽,等孔雀经过时,赶快砍断它的尾巴,如果不能立即砍断,孔雀回头看上一眼,尾羽就会失去金翠的颜色和光彩。
王轩
卢肇住在京南海,见从事王轩有孔雀。一日奴来告曰:“蛇盘孔雀,且毒死矣。”轩令救之,其走卒笑而不救,轩怒,卒云:“蛇与孔雀偶。”(出《纪闻》)
【译文】
卢肇住在京城南海,看见从事王轩有只孔雀。有一天,仆人来告诉说:“蛇盘住孔雀,快要毒死孔雀了。”王轩让兵丁快去救孔雀,他的手下笑着却不去救,王轩生气了,手下人说:“蛇与孔雀在交配。”
汉燕
蓐泥为窠,声多稍小者汉燕。陶胜力注《本草》云,紫胸轻小者是越燕,胸斑黑声大者是胡燕。其作巢喜长,越燕不入药用。越与汉,亦小差耳。(出《世说》)
【译文】
用草和泥做巢,叫声频繁体形较小的燕子是汉燕。陶胜力注《本草》说:胸前是紫色,重量轻体形小的是越燕。胸前有黑斑点,叫声宏亮的是胡燕,胡燕做巢喜欢做长形的巢。越燕不能做药用。越燕和汉燕,也只不过是稍有差别罢了。
胡燕
凡狐白貂鼠之类,燕见之则毛脱,或燕蛰于水底。旧说燕不入室,取桐为男女各一,投井中,燕必来。胸斑黑声大,名胡燕,其窠有容匹素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凡是狐狸和白貂鼠一类的动物,燕子看见它们羽毛就脱落了,藏伏多水的泥洞中。传说燕子如果不进屋里,取桐木来雕刻成男女各一人扔到井里,燕子一定进屋。胸前有黑色斑点叫声宏亮的,名叫胡燕,它的巢有的能放下一匹生绢。
千岁燕
齐鲁之间,谓燕为乙,作巢避戊己。《玄中记》云,千岁之燕户北向。《述异要》云,五百岁燕生胡髯。(出《酉阳杂俎》)
【译文】
齐鲁那个地方的人把燕叫做乙。燕子做巢躲避戊日己日。《玄中记》中说:千年燕子的巢口向北开。《述异要》中说:五百年的燕子长胡须。
晋瑞
魏禅晋岁,北阙下有白光如鸟雀之状,时有飞翔去来。有司即闻奏,帝使罗者张之,得一白燕,以为神物,以金为笼,致于宫内,旬日不知所在。论者云:“金德之瑞。”昔师旷时,有白燕来巢,检瑞应图,果如所论。师旷,晋人也,古今之议相符焉。(出《拾遗录》)
【译文】
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